崖柏品鉴网

红茶冲泡艺术:从茶席布置到好茶出汤,让你轻松成为红茶大师

发表时间: 2022-09-13 09:59

红茶冲泡艺术:从茶席布置到好茶出汤,让你轻松成为红茶大师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曾经有茶友说,第一次喝正山小种,发现红茶的味道太淡。

红茶味淡?这怎么可能!

这背后,怕不是冲泡方面出了差池?

于是请他拍来图片,实拍图里是清宫剧常见的青花大盖碗,容量起码有180毫升。

如此庞然大物般的盖碗,只放5克红茶,肯定不够。

超多的水,少量的茶。

注入热水后,瞬间就能将那些纤细紧结的红茶条索,彻底淹没。

茶味被稀释过后,难免会味道淡。

细说来,若为了解渴式喝茶,不求甚解。

泡红茶时用壶泡、用杯泡、用盖碗泡,投茶多少与浸泡时间大可随意。

但为了泡出又香又好喝的茶味,专心享受茶味本身,泡茶手法还是别太马虎了。

《2‏》

一、布置茶席。

泡茶喝,条件可繁可简。

简化下来,茶桌倒是不必专门置办,桌面高度比一般书桌、写字桌略矮。

落座后,不高于手肘,泡茶时上半身也不用弯伏。

注水出汤等操作过程中,肩膀和手臂能自然舒展,不用特意抬高。

坐姿舒适,更利于泡茶动作施展。

为了不影响泡茶,桌面建议保持清爽。

若无必要,用不着添置太多累赘的摆件。

清清爽爽,更利于泡茶动作发挥。

若是桌面杂物过多,一不小心碰倒,反而会导致满桌狼藉。

《3》

二⁧、准备茶具。

盖碗泡红茶,选基础款白瓷盖碗更百搭实用。

独立泡袋,每泡5克的红茶,选1⁣10毫升标准盖碗泡茶更加配套。

投茶时,一次一袋,茶水比例正好相配。

另外,除了盖碗外,还需准备不少配套。

比如,烧水泡茶的烧水壶。

壶嘴别选太宽,容量也不需太大,不然单手拿起太费劲。

比如,公道杯和茶杯。

公道杯别称匀杯,扮演分茶器的角色。

茶汤倒入公道杯后,再匀分到茶杯内,为了契合小口慢品所需,茶杯容量不需太大,选窄口的杯子更能聚香。

比如,克秤、茶剪、茶巾、茶盂等配套。

散装茶叶泡茶时,随手一抓,投茶误差太大。

多了易浓,少了味淡,茶桌旁准备上克秤,更有利于精准投茶。

泡袋装的红茶若是随手一扯,容易将袋口扯破不说,还会导致干茶洒出,而茶剪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出汤之后,公道杯底部难以难免会沾染茶水,用茶巾擦拭底部再分茶,能避免滴答淋漓的尴尬。

最后,布置干泡台泡茶时,少不了茶盂,专门收集废弃茶水,确保台面干爽整洁。


《4》

三、烫壶温杯。

咖啡倒进热的杯子里会更香,泡茶亦如此。

不论泡什么茶,用盖碗泡茶时,烫壶温杯都必不可少。

烫壶温杯的做法倒也不难,主要是将泡茶所需的一切用具‫,均匀用沸水烫一遍,不是仅烫盖碗那么简单。

往盖碗内倒入适量沸水后,合盖轻轻摇晃。

再将热水倒入公道杯内,重复上述操作。

最后是烫茶杯, 将杯底、杯壁、杯口都烫一遍过后,温杯过后产生的废水倒入茶盂内。

剪开一泡5克的正山小种,全部投入到盖碗内。

投茶后,再次轻摇盖碗。

借助盖碗内部的余温,干茶好似进入桑拿房,能促进茶香氤氲。

像打开贝壳那样,揭开一丝缝凑近去闻,就能闻到丝丝缕缕上扬的干茶香。

《5》

四、不需洗茶,注水冲泡。

品质信得过的红茶,不需要洗。

因为产区生态好、制茶规范、离地加工的红茶,卫生质量方面有保障。

也因为,红茶加工时经历了揉捻,揉捻过后不少茶味物质会流出,附着在干茶条索表面。

热水一冲,头道茶汤内就能浸出不少茶味,滋味甘润清甜又爽口,倒掉不喝太浪费。

⁩烫壶温杯后不需专门洗茶,直接注水冲泡便是。

值得注意的是,盖碗泡红茶,注水手法有一定讲究。

注水高度上,不建议贸然“高冲”,尽量将烧水壶的壶嘴凑近盖碗上方。

将注水位置放低,能避免水花四溅,更加稳妥。

另外,注水时不需特意注在碗壁上,可对着干茶“直冲”。

均匀在干茶上打圈注水,将茶叶彻底润湿,茶味释放更全面。

最后,为避免茶味物质过多浸出,注水动作要快。

快速打圈,一气呵成,适量注水。

不然,注水太少,茶味会偏浓。

注水过满,合盖后热水溢出,整个盖碗都会陷入“水漫金山”的危险状态,异常烫手。

《6》

五、沸水冲泡。

关于红茶的冲泡水温,值得专门细说。

很长时间内,茶圈内流传这样的说法,认为红茶的冲泡水温不能太高,七八十度温水冲泡更好。

从实际观察看,泡好茶,更建议用沸水。

品质过硬的红茶,茶叶内部本就不会含有太高的苦涩物质,或者藏有酸味物质。

沸水冲泡下,不会将茶汤滋味泡苦、泡涩、泡出酸味。

相反,高温沸水是茶香、茶味释放的助推力。

参考基础物理学原理,热的作用下,分子的热运动更活跃。

沸水冲泡,茶香释放更高扬,深藏在茶叶内部的滋味也能妥当浸出。

沸水泡茶,能让茶香茶味更精彩。

既如此,冲泡红茶时为何要因循守旧,坚持用温水泡茶?

比起温水泡,高温沸水更能激发好茶的无限潜能!

《7》

六、迅速合盖,快速出汤。

按大多数人的泡茶习惯,盖碗泡茶时,左手持烧水壶往下注水,右手持盖靠在盖碗旁。

注水完毕的刹那,立刻合盖。

合盖之前,提前瞄准合盖开口,留出一丝缝隙,方便茶水倾倒。

开口太大,不行,会连茶带汤一块倒出。

开口太窄,也不妥,茶水没法顺利流畅倒出。

合盖的宽与窄,需要在平时泡茶时慢慢琢磨。

这样在泡茶合盖؜的瞬间,才能留出宽窄完美的开口。

合盖后,按三指握碗法的手势,抓握盖碗。

惯用手(右手为主)的大拇指和中指抓在两侧碗沿,食指轻扣在盖子凸起处,固定合盖开口。

将出水口对准公道杯后,快速将茶汤倾倒而出。

为了达到快出水要求,从注水开始计时,到倒出大部分茶汤,用时在7-8秒之间。

注水、合盖、出汤之间,分秒必争,一气呵成。

多练几次,就能完美泡出一冲茶汤。

《8》

七、沥干底汤。

盖碗泡红茶,除了要快出汤外,还要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

等到大部分茶汤倒出后,先别急着放下盖碗。

这时候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沥干。

盖碗泡茶出汤,往往分为三步曲。

首先,大量茶水洪峰,瀑布状倒出。

其次,茶水流量变小,变成细⁨柱状流出。

最后,剩余在盖碗底部的茶汤,逐渐滴落。

别小看这寥寥数滴、为数不多的底汤,若放任不管,任其继续留在盖碗底部。

底汤会诱导大量茶味物质继续浸出。闷到最后,会将红茶的茶味闷得又苦、又浓、又重口味。

等到下一冲注水泡茶时,苦汤掺入其中,难免会出现越泡越浓、越泡越苦的状况。

是以,沥干茶水这一重要细节,万不能轻易忽视。

《9》

八、揭盖闻香,分汤品尝。

将茶汤倒入透明的公道杯后,可以趁机观察汤色。

对红茶来说,茶汤颜色并不是越红越好。

而是以汤色清透、清亮、没有杂质、有光泽感为贵。

正山小种红茶,标准汤色为橙黄明亮。

汤色过分发红,反而有发酵不当,过度发酵之嫌,品质不高。

沸水刚泡出来的茶汤,温度还很高。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滚烫热茶不宜多喝。

这会儿,更建议趁热揭盖闻香。

趁热闻,被高温激发出来的高沸点茶香,表现得更馥郁。

正山小种的花蜜香、桂圆香、甜香、竹林香等,一应俱全。

等到闻香过后,再将茶水分入茶杯内,细细品尝尚且不迟!

《10》

头道茶汤过后,接下来的泡茶方法大致相同。

沸水冲泡,快速注水,迅速合盖,不需特意浸泡,快速倒出茶汤。

出汤之后,先趁热闻香,再分茶细品。

逐次冲泡间,能完整掌握一泡红茶的香气、滋味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盖碗泡茶间隙不需要揭盖晾茶。

茶汤倒出后,继续合盖便是。

彻底揭盖,敞开碗口,反而会导致红茶的香气飘散。

另外,在浸泡时间上,也不是每一冲都需要快出水。

五冲六冲后,随着红茶的茶味逐渐被消耗,剩留余量有限。

泡到最后,可根据具体茶味浓淡,适当增加浸泡时间。

不是每​一冲都“快出”与“秒出”。

灵活调整,先快后慢,适时改变,是泡好一杯茶的关键!

更多关于红茶的知识

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谁才是煮红茶首选?谁不适合煮茶?

从红茶到新工艺红茶,红茶当大红袍来卖的背后,藏着茶掌柜的贪婪

看完红茶的发展史,教你顺利区分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

金骏眉不是红茶,大红袍是红茶,围绕红茶的4个误区,该扒一扒了

喝红茶时,茶汤一定是越红越好吗?什么样的红茶才算好?答案来了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