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品鉴网

那些被汉奸挥笔写下的四个字,为什么流传后世?

发表时间: 2024-08-15 21:06

那些被汉奸挥笔写下的四个字,为什么流传后世?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他是清朝忠臣,中国罪臣,为复清不惜拉着溥仪投靠日本,如今其曾挥笔写下的四字,大街上仍随处可见。

九一八事变,日军破我国门,屠我同胞,焚我屋舍,我泱泱中华,危在旦夕。

国家面临存亡,中华儿女,理当奋勇杀敌。

然却有人为登高位、重建封建王朝,不仅自身倒戈相向,甚而力劝溥仪一同充当卖国奴。

但就是这样一个臭名昭著的汉奸,其挥笔写下的4字却流传百世,甚至,至今街头之上还随处可见?

建国之才,却无明国之心

地处华南西部的广西,不仅与越南接壤,且与中原相隔千里,清廷难以进行较好的管制与建设,以致游勇流匪聚集,边防也始终存在极大隐患。

光绪二十九年,即1903年,郑孝胥奉旨出任广西边防督办,并在5月走马上任。

抵达广西后,郑孝胥便着手成立广西第一所军事学校,即将弁学堂。

次年,他又在对外陆路通商口岸的崇左龙州开办龙州学社,聘请高知人才授课,开民智,安排系统课程,并让学生接触各种新学期刊,掌握国家形势。

为助长学生见闻与学识,他又左拼右凑,从各省协防晌银中筹集资金,资助学生前往广州与日本学习枪炮、农桑等各种现代技艺。

得益于此,其中一部分学生,后已成长为十分杰出的人才。

如曾彦,后期入国民党门下,并先后被委任第七军秘书及参议等各项要职。

但培养人才,只是郑孝胥的第一步。

在任期间,他接手中途荒废的制造局、成立现代化边防医院、设银行、筹资金收旧船成立通力局,让龙州与南宁的水路重新建立连接。

郑孝胥的到来,即使没办法彻底让地处边疆的广西实现安宁、人人安居乐业。

但他确实让贫瘠不开化的广西融进了一股全新的风气,更让广西边防的防御、医疗、交通等各方面能力达到一定级别的飞跃。

但就是这样一个为国家、为民生殚精竭虑的官员,最后却亲手将自己呕心沥血修护的国家,拱手奉给侵略者。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在溥仪去往东北成立“伪满洲国”的这条路上,郑孝胥可谓居功至伟。

他于1923年在溥仪老师的引荐之下,踏入了宫门,成为了溥仪的亲信。

因为曾是李鸿章的幕僚,又在辛亥革命后一心唱响复清的口号,故而在入宫后,郑孝胥越发博得溥仪信任,便连圣旨也令其代书。

名誉无双,奈何做贼

他曾带领广西改革、成长,也曾在书法界一字一金,如今其曾写下的四个字,依旧随处可见,但是奈何投靠日本,建立伪满洲政府,成为众人唾弃的汉奸。

郑孝胥能代书圣旨,并非只单因溥仪厚待,他的书法确实也登峰造极。

郑孝胥自幼入私塾,父亲恩科进士,他又高中举人,足可见其造诣之高。

加之他拥有过目不忘之本领,诗书文章阅览一遍便可背诵,又酷爱学习颜真卿、黄山谷等众名家书法,自己再加以糅合创新。

既有遒劲之力,又饱含灵动之美,还不缺激荡之气,最后自成一派,成了旁人难以模仿比肩的程度。

其书法受欢迎之程度,一字可卖白银十两,换算成如今的人民币,约等于7000元,便连沈曾植等名家,都自愧不如。

但纵使价格高昂至此,也有众多追捧者苦求他人从中牵线搭桥,以求能购得个一幅半字。

除此之外,郑孝胥还执笔了《辞源》,此书乃商务印书馆所出版,内容兼收各种地名、成语、文物典章等,非等闲之作。

也正因郑孝胥的书法功力之深厚,又受万人追捧,1908年交通银行行长亲自登门,望郑孝胥能为交行题名。

4个字,郑孝胥要价4两黄金,行长竟也通盘接受,要知道这时的郑孝胥已没有了朝廷官员的身份加持。

当年,作为广西边防督办的郑孝胥由于边晌时常短缺,他虽有一身治边之术,又曾在1891年奉旨前去日本担任使馆书记官,习到了明治维新时期的强国之法,可无资金支持,也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是以在1905年5月决定辞官归田,至1911年辛亥革命发生前,他虽又重入过官场,但辛亥革命发生后,他已隐居上海13年。

但这正因这13年的修炼,他的书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名气也高涨不落,直到1923年入宫门。

之所以能被举荐入宫,皆因其一心要光复清廷,并为此广发声,也因此得到了陈宝琛等溥仪老师的赏识。

为了光复清廷,他甚至寄希望于日本。

在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郑孝胥顺应日军阴谋,站在众官员的对立面,竭力劝说溥仪听从日本建议前往东北,建立所谓的“满洲国”。

大拿成汉奸

他曾是书法大拿,清朝重臣,为何投靠日本,成为臭名昭著的汉奸,留下四字,如今大街上随处可见。

众官员齐声反对,万不可堕入侵略者陷阱之中,万不可成为万夫所指的叛国贼。

可当下中国党派雄起,国民党与共产党势头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这对于迫切想要恢复封建国家的郑孝胥来说,日本口中的先在关外成立“新国”,中原再徐徐图之的这个提议,或许是可行的。

又加上日军除却利诱,还有威逼并行,不论他们做或不做,似乎都难以避免这样的结果。

最终,1931年11月11日,郑孝胥伴驾登上日舰去往东北。

在日本人的扶持下,郑孝胥成为了“满洲国”的总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有了中国皇帝的加盟,日本一系列的举措貌似变得“名正言顺”,包括所谓的协定。

他们与郑孝胥签订各项密约,内容包括日军可负责“满洲国”治安、国防、铁路、航空、有权开发矿山资源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款。

协议签订,等同将东北拱手送给侵略者!

郑孝胥哪里不知这个道理,是以一直想要东北加入国际共管,如此一来,东北就不会成为日本独掌的天下,他也不至于沦为万夫所指的汉奸。

于是,1932年5月,郑孝胥趁国际调查团来到东北之际,向其大谈列强共管东北之利益。

此举自然引起日本强烈的不满,也正是从这时,日本渐渐有了除去郑孝胥的心。

1935年5月,日本等来了时机。

他们以郑孝胥反日为由,革除其总理职务,监管于长春不得离开。

而理由,则是因为郑孝胥在自己的书院里对学生说了一句“满洲国”已不是孩子,该放手让其走走的言论。

言外之意,希望日本放手。

可与狼谋皮,怎会善终、善得,等待敌人的放手。

1938年,郑孝胥抱憾而终,终年78!

7年以后,万千中国人民靠着自己赶走日本侵略者,华夏大地光复,清朝终究是历史过去,人民才是国家的未来。

这位书坛大拿的前半生深受百姓与文人敬颂,可谓名誉无双;可后半生却成为了人人唾骂的卖国贼、大汉奸,作品也再无人追捧。

流传下来的,唯有他题写的《交通银行》四字,至今还高悬于交行大门。


参考文献:

《论郑孝胥督办广西边防期间的治边举措及其边防观》——广西地方志,韦勇,2022-12-25,期刊

《伪满国务总理大臣郑孝胥述评》——大连近代史研究,沈燕 ,2014-12-31,期刊

《郑孝胥:“交通银行”的提写者》——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俞栋,2018-03-15,期刊

《作为书法家的郑孝胥》——人民网,2018-04-03

郑孝胥罗振玉文艺成就鲜被提及 皆因失节误声 人民网 2012-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