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品鉴网

新绛县历史文化大发现:《金藏》元代存放碑揭秘

发表时间: 2024-11-14 15:56

新绛县历史文化大发现:《金藏》元代存放碑揭秘

《金藏》是金代民间募资刻印一大部佛藏的简称,20世纪三十年代重现于山西省赵城县(今己并入洪洞县广胜寺,现为国家图书馆镇馆之宝,“被称为天壤间孤本秘籍”。

至21世纪初,随着刻于元大德元年(1297)《雕藏经主重修太阴寺碑》出土问世,崔法珍为雕藏经主的观点被颠覆。然刻经枢纽之天宁寺地望、金藏之卷数仍众说纷纭。

今年年初,山西省新绛县一农户重建房屋时地基中挖出一通元至大元年(1308)立石《绘妆藏殿佛像之记》古碑,被杨富荣先生收藏。

该碑为大元国至大元年(1308)岁次戌申仲春上旬有五日,外护都功德主玄悟大师见管内绛州僧正进吉祥立石。从本州天宁寺讲经论赐红少门德口撰绛州大龙举赀大藏殿妆彩记文中得知,绛州僧正玄悟大师到此赴任而为,查资料得知玄悟大师即小时侯曾在绛州佛寺学习过大同人李溥公,刚被元世宗特封他昭文馆大学士,赐玄悟大师之后就风尘仆仆地到此赴任。皇家年年看转藏经,香赐布施,供佛筵僧。观兹大藏殿内银钩附卷七千余轴,玉偈盈函,大十二部经匣六架,佛像一躯,忻忻然悦而不己。唯有佛像形未绘,故有此举。

金台天宁寺,全称为金台天宁万寿禅寺。尽管明、清绛州志没有金台天宁寺的记载,但金台之称为绛州之专用却是不争的事实。

好在泉掌白台寺中保留的古碑中至少有三通金台天宁寺的碑刻。从刻于蒙古宪宗二年(1252)《绛州天宁万寿禅寺进公行妆碑铭》“礼凝公于天眷年间”,那么《金藏》雕刻始于天眷;从元至顺四年(1333)立石《净觉大师塔铭》:师讳宝莲,俗姓赵氏,乃本村人也。……自尔佳名远播,美誉遐沾。乡人赞仰,前往绛阳崇宁、普化两处风光。年近七旬,不久辞世。《绘妆藏殿佛像之记》碑阴中的白台寺莲讲主就是此人,一是年龄、姓名符合,二是普化寺又称白台寺。甚至元至正十五年立石《普化寺祺公上座塔记》中还提到梁守祺“礼莲公老亲教”,天宁寺讲经论沙门文峰撰,天宁寺尚存。至此,普化寺(白台寺)、崇宁寺、金台天宁寺在一个乡的范围内已经确定。

地处山西省历史名镇光马白台寺(普化寺)重修于唐开元十四年,至今仍存;其东南下堡村有青莲寺,从明正德到清康熙绛州志均无其记载,清光绪与民国州县志:青莲寺在韩堡(下堡)里,清康熙十三年修,惜毁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据村民老者反映,该寺内有千年以古槐,也可以排除。

也可以排除前加,应为宋徽宗于崇宁(1102)“诏天下军州创崇宁寺”时所建,从明正德、万历康熙绛州志:白莲寺在州西二十里辛堡村,金大定初建,而清光绪、民国州县志均称辛堡寺,在城西二十里,金大定初建。尽管时间不准确,但处在《金藏》雕刻的时间里,而称呼的不同难免引起人的思考;蹊跷的是该寺连同村子明洪武四年(1371)一把火被烧掉,因该年为夏历辛亥年遂由东韩村东北方向上堡村迁移至村西南改移辛堡村,而1997年版《新绛县志·村名来历》却说因吃水困难而迁村,背后一定有其原因;广胜寺补经始于明万历二十年四月二十四日,解州静林山万寿禅寺悟顺,种种疑团都给原辛堡村址白莲寺增加了可能性。

无独有偶,元代之七千余卷道教《玄都宝藏》其刻校总局在县城内正平坊玄都万寿宫。由此得出结论,《金藏》雕造的发起人是寔公律师伊矧,雕造枢纽在新绛县原辛堡村金台天宁(白莲寺),雕造起始时间为金天眷中(1148)至大定十八年(1178),雕造经卷七千余轴。新绛是金、元时代的雕刻重地与佛、道二教的重要场所是唐宋元明清的雕刻重地。


刘保民 2024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