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9-02 18:36
全网首发,原创文章,严禁搬运,搬运必维权。本文为微小说,情节虚构,请理性阅读。
89年我刚满21岁,血气方刚,满脑子都是想赚大钱、出人头地的念头。
那时候,我们村刚刚开始搞改革开放。村里人都还在地里刨食,我却看准了机会,鼓起勇气跟我爹借了五百块钱,在村口开了间小卖部。
说是小卖部,其实就是个不到十平米的小屋子,里头摆了几个货架,卖些日用百货和零食饮料。
开业那天,我兴冲冲地站在门口,盼着顾客上门。可谁知道,一整天下来,除了几个小孩子来买糖果,就只有邻居王大爷来买了包烟。眼看天快黑了,我心里直打鼓,这生意可怎么做下去啊?
就在我准备关门的时候,一个身影出现在了门口。我定睛一看,原来是村东头的寡妇翠花嫂子。她今年三十出头,长得白白净净的,因为早年丧夫,一个人带着个小闺女过日子。
"老李啊,听说你这开了个小卖部,我来瞧瞧。"翠花嫂子笑眯眯地说道。
我连忙热情招呼:"嫂子快请进,您看看有什么需要的?"
翠花嫂子环顾四周,最后目光落在了货架上的一瓶酱油上。"老李啊,我家里正好缺酱油,给我拿一瓶吧。"
我赶紧把酱油递给她,心想总算有生意了。可谁知道,翠花嫂子接过酱油,却没有要掏钱的意思。
"老李啊,你看这样成不?这酱油先记上账,等我家里有钱了再还你,行不?"
我一听,心里咯噔一下。这要是答应了,岂不是开了个坏头?可转念一想,这生意刚开张,总不能得罪了客人。何况翠花嫂子在村里人缘不错,没准还能帮我宣传宣传。
犹豫了一下,我还是点头答应了:"成,那就先记账。"
翠花嫂子笑得更欢了:"老李真是个好人!你放心,我肯定还。对了,你这儿还有别的什么好东西?"
就这样,翠花嫂子一次性挑了不少东西,全都记在了账上。临走时,她还不忘说:"老李啊,你要是敢催债我就不来了。"
我苦笑着点点头,心想这生意怎么越做越亏本呢?
谁曾想,这一开头,竟然成了我小卖部的"主营业务"。第二天一大早,翠花嫂子就来了,还带来了几个街坊邻居。
"老李啊,我跟她们说你这儿东西齐全,还能赊账呢。你看,给她们也记上账呗?"
我看着眼前几个笑眯眯的大婶,心里直打鼓。可转念一想,要是不答应,这生意可就更难做了。于是,我硬着头皮点了点头。
就这样,我的小卖部很快在村里出了名。不过,出名的不是货品齐全,价格便宜,而是能赊账。每天早上刚开门,就有人排队来买东西,可基本上都是赊账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的账本越来越厚,可口袋里的钱却越来越少。眼看着进货的钱都快不够了,我心里着急得很。
有天晚上,我爹来店里帮忙,看我愁眉苦脸的,就问怎么回事。我把情况一说,我爹气得直拍大腿。
"你这娃娃,怎么这么实诚?这哪是做生意,简直是做善事!"我爹说着,拿起账本翻了翻,"明天我陪你去要账!"
第二天一大早,我爹就拉着我挨家挨户去要账。可谁知道,这一圈下来,没要到几个钱不说,还得罪了不少人。
最后,我们来到了翠花嫂子家。翠花嫂子正在院子里晒被子,看到我们来了,笑着说:"哟,老李叔,老李,你们这是......"
我爹二话不说,把账本往桌上一拍:"翠花啊,你看看,你这欠的账都快赶上你一年的收成了。该还钱了吧?"
翠花嫂子脸上的笑容僵住了,随即变得有些难看:"老李叔,你这是什么意思?当初老李可是答应了的,不催账的。你们这样,以后我可就不来了。"
我爹气得脸都红了,正要发作,我赶紧拉住他:"爹,算了吧,我们先回去。"
回到小卖部,我爹还在生气:"你看看,这都什么人啊?欠钱还有理了。我看你这生意是没法做了,还是关门算了吧。"
我沉默不语,心里却在盘算着。虽然赊账的确给我带来了不少麻烦,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因为赊账,我的小卖部才能在村里站稳脚跟。如果就这么关门,那前期的投入岂不是都白费了?
就在这时,门口传来了脚步声。我抬头一看,是村里的张大爷。
"老李啊,听说你要账不成,还闹出笑话来了?"张大爷笑呵呵地说。
我有些尴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张大爷却不以为意,继续说道:"其实啊,你这做生意还是嫩了点。赊账可以,但得有门道。"
我和我爹都竖起了耳朵,张大爷见状,神秘兮兮地说:"你知道为什么那些人敢赖账不还吗?就是因为你太好说话了。你得让他们知道,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那该怎么做呢?"我急切地问道。
张大爷神秘一笑:"你先准备点东西,明天一早,跟我去趟镇上。"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跟着张大爷去了镇上。他带我来到一家小店前,指着门口的一个牌子说:"看到没有,这就是关键。"
我仔细一看,只见牌子上写着:"本店概不赊欠,月底结清,否则一律取消购物资格。"
张大爷拍了拍我的肩膀:"回去就把这个规矩立起来。记住,做生意要有人情味,但更要有规矩。"
回到村里,我立马找人做了个牌子,把这个规矩写上去挂在了店门口。果然,这一招立竿见影。那些习惯赊账的人一看到牌子,都犹豫了。
翠花嫂子是第一个来还钱的。她红着脸,把一沓皱巴巴的钱递给我:"老李,对不住啊。之前是我不对,这是欠你的钱。"
我接过钱,笑着说:"嫂子,没事。以后咱们还是照常来往,只不过得按规矩来。"
翠花嫂子点点头,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容。
就这样,我的小卖部终于走上了正轨。虽然还是有人赊账,但每到月底,基本上都会来还钱。甚至有些人为了保住在我这里买东西的资格,还会提前还钱。
慢慢地,我的生意越来越好。不仅村里人常来,就连附近村子的人都慕名而来。两年后,我的小卖部已经扩大了好几倍,成了方圆十里最大的杂货店。
回想起当初的艰难,我不禁感慨万千。做生意,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智慧,需要勇气,更需要一颗在情与理之间保持平衡的心。
现在,每当有年轻人来问我做生意的诀窍,我总是会说:"记住,人情要讲,规矩更要立。只有这样,才能在商海中站稳脚跟,否则,人善被人欺。"
而那块写着店规的牌子,至今还挂在我店里最显眼的位置。它不仅是一个规矩,更是我这些年来艰辛创业的见证。
每次看到它,我就会想起那个不知所措的21岁小伙子,想起翠花嫂子的为难表情,想起张大爷的智慧点拨。
转眼间我已经是个五十多岁的老板了。但每当我站在店门口,看着来来往往的顾客,我的心中依然会涌起当年那种激动和期待。
因为我知道,只要我继续坚持初心,保持对生意和生活的热爱,我的小卖部就会一直繁荣下去。
至于翠花嫂子?她现在可是我店里的常客了。每次来买东西,她都会笑着说:"老李啊,还是你有本事。要不是你当年立了规矩,我们这些人怕是到现在还在赖账呢。"
我总是会笑着回答:"嫂子,这哪是我有本事,是咱们村里人讲道理。没有大家的支持,我这小店哪能开到现在?"
是啊,回首往事,我深深地感受到,做生意不仅是为了赚钱,更是在经营人心。只有真心实意地对待每一个顾客,用心经营每一笔买卖,才能赢得人心,才能基业长青。
这,或许就是我从那个赊账风波中学到的最宝贵的经验吧。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