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品鉴网

科学视角下的善恶报应现象解析

发表时间: 2024-11-23 19:46

科学视角下的善恶报应现象解析

在古代,著名思想家荀子曾提出了著名的善恶论,其中最著名的一句话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意思是自己所为善行或恶行都会得到相应的报应。几千年来,行善和行恶是人们常盛不衰的话题。中国许多文化传统都强调了善恶行为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关于行善和行恶的观点和建议。那“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否有科学依据呢?

这世界如果没了善良,就没有温暖和美好,善良人用自己爱心给这个世界带来震撼和感动,让我们相信人间有真情

一、善良的人也许会吃点亏,但一定不会遭遇恶的报应

也许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并没有理论基础,只是一句劝人向善的俗语而已,甚至还带有一点迷信色彩。尤其是在如今这个事事讲究科学的时代,更多的人对这句话持否定或怀疑,甚至是不以为然的态度。有的人说,善良的中国人总认为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事实是恶人活得更潇洒,阎王和佛祖也怕他们,恶人死了势必是个厉鬼,在地狱阎王也得分个官给他做;佛祖就更不像话了,让恶魔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样的人,阎王和佛祖怎么敢让他死呢?

善良的人终究会有好报应,心存善良就是在自己的心田里,种下了幸福种子,终有一天会有不期而遇的花开和惊喜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也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善良的人遭受欺负,而恶人却逍遥法外。这种现象是否意味着“因果报应”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呢?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得偿所愿不是人生,阴差阳错才是人生。善恶报应有今生受报的,有来生受报的,也有后生受报的,不一而足。出生在富贵之家也好,出生在贫困人家也罢,这些都是前世的因缘。做恶的人生活的很好,这是他前世的善果成熟了,而不是他做恶而得了善报;做善的人生活坎坷,这是他的恶果成熟了,是还前世的债。至于人是先来善报还是先来恶报,那要看缘,没有外缘的作用,因果报应不会显现;再进一步说,还要看孽缘与善缘哪个力量大。善力大的,善报先来;恶的力量大的,恶报先来。善行和恶行都会有相应的报应,只是时间未到而已。

一念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一念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善良的人,自助而后天助鬼神佑护,一生平安吉祥

古人讲“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们啊,你得到多少取决于你付出了多少,你做了多少,你努力了多少。不要去嫉妒他人的成就,因为每个人的成就都是他们自己努力得来的。你看到了别人光彩照人的一面,但你看不到他们辛苦努力的一面。那些想通过坑蒙拐骗去发家致富的人,这是何其的愚蠢。做人做事,要实实在在,踏实肯干,不怕辛苦劳累。你吃过的苦,受过的累,流过的汗水,最终都会成为你成功路上的基石。科学的尽头是玄学,一念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一念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善良的人,自助而后天助,鬼神佑护,一生平安吉祥。一个善良的人,也许会被别人欺负和利用,会吃亏受委屈,但吃不了大亏, 因为善良的人走的是正道;一个作恶多端,坏事做绝的人,表面看似得了好处占了便宜,但终有一天会遭报应吃大亏:多行不义必自毙。

《法句经》中说:“行恶得恶,如种苦种,恶自受罪,善自受福。”善良是发自内心的美好,善良是人的美好品德

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否有科学依据呢?

为了探讨“人的寿命长短是否跟为人善恶有关”,美国德州大学和英国加德夫大学做了深入研究,其结论“恶有恶报”是有科学根据的。统计数据显示,那些在青少年时期经常作恶、干坏事的人,虽然他们的身体状况暂时跟正常的同龄人没什么区别,但是待他们步入中年时期之后,身体就远不如正常同龄人的身体那么好了。那么,为什么经常作恶的人身体状况会变差呢?这是田因为当一个人的心情很差时,情绪上表现为怨恨、暴怒等等,身体就极易产生毒素,从而使身体变得不正常不健康,甚至还会增大提前死亡的概率,这就是“恶有恶报”了。

善良的人,走的是一条幸福大道;自私作恶的人,不是受到道德的审判,就是受到法律的惩罚。

与此同时,科学家在神经化学领域的研究中发现了这样一种有趣现象:当人心怀善念、积极思考时,人体内会分泌出令细胞健康的神经传导物质,免疫细胞也变的活跃,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念常存,人的免疫系统就强健;而当心存恶意、负面思考时,走的是相反的神经系统:即负向系统被激发启动,而正向系统被抑制住,身体机能的良性回圈会被破坏。所以善良正直的人往往更加健康长寿。

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明,种善因才会有善果,一生善良,必有后福,善良做人,心安一生。

外国有份杂志曾经发表过一篇题为《坏心情产生毒素》的研究报告,报告中称:“在心理实验室中的试验显示,我们人类的恶念,能引起生理上的化学物质变化,在血液中产生一种毒素。当人在正常心态下向一个冰杯内吐气时,凝附着的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物质;而当人处在怨恨、暴怒、恐怖、嫉妒的心情下,凝聚起的物体便分别显现出不同的颜色,通过化学分析得知,人的负面思想会使人的体液内产生毒素。”

因为善良,所以慈悲,一个善良的人,会把自己的爱心施舍给每一个需要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乐于助人且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其健康状况和预期寿命明显优于常怀恶意、心胸狭隘、损人利己的人。孔子日:“仁者寿。”这说明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已潜心领悟人的品质与长寿的关系。明代名医张景岳也主张“欲寿,惟其乐;欲乐,莫过于善”。长寿者多是敦厚、为善之人。

善良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选择,此生,做一个善良的人,相信好人终有好报。

仁者长寿是有科学根据的,神经系统与身体防御系统有密切关系,因此,良好的心理有利于延缓大脑衰老,也利于延缓身体各系统、器官的衰老。现代医学认为,60%—90%的疾病都是由精神因素决定的,心理压抑是21世纪以来威胁健康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传统医学古籍中讲过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等,也不同程度证实了“纯净、慈善、正面的思想状态能令生命健康喜悦,而恶念会让机体组织失衡与病变”。

人心是相互的,你在别人心中种下了什么因,别人就会还你什么样的果。

随着现代测谎仪的出现,科学家发现当人要说谎、欺骗时,无论情绪如何稳定,但生理状态都会出现不由自主的变化,且都能被精密的测谎仪监测到,人的机体似乎遵循着某种客观特性在运转,不以人的思想状态为改变。

三、善良的人终有福报

一个人做点善事并不难,难的是贫穷的时候依然保持一颗爱心,去做善事,那才是真正的善心。善良不仅是给别人一条通道,一种力量,也是给自己留下一条退路,一种福分。人生就是这样,你希望别人好,别人不一定好,但你一定会好,因为你心怀美好;你希望别人不好,别人未必不好,但你肯定不好,因为你内心没有美好。善良是一种美好,一种芬芳。因为善事可以形成一种正向的传播效应,让更多的人受到感染和启发,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无量寿经》曾说过:“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传统观念里,善恶因果,真实存在。用老祖宗的话来说,就是“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更直白点讲,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良是黑暗中的一盏灯,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善良是沙漠里一泓清泉,给我们以无限的信心与力量;善良是冬日里的一抹暖阳,在温暖着别人的同时,也温暖我们自己......

《道德经》有云:“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上天从来不会格外偏袒谁,除了积德行善的人。好人有好报,一定要相信因果,所谓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俗语讲,“人在做,天在看,他不善,天会判,所谓天道有轮回,何曾饶过谁”。腐烂的苹果,它自己会从树上跌落烂到地里。这就是老祖宗告诉我们的“种善因必得善果,种恶因必得恶果”。

《无量寿经》曾说过:“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俗话说,“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人的运气不是求来的,而是自己修来的,善良里藏着你的运气,福报和运气都是在行善中积累而来的,将心比心,广种善因,多做善良的事,广结善缘,就是给自己积攒福报。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良好的品德和行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尤其是做为师长,“在给年轻一代传授技术的同时,决不应该忘记:还应当教育他们成为有高贵思想的、诚实而敢说真话的男女;在培养他们的能力的同时,绝不应该忘了:还应当培养他们高贵的人格品性。”生而为人,务必善良,因果报应谁都逃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