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品鉴网

武松犯错分析:误认兄弟与轻信小人的代价

发表时间: 2024-11-01 10:45

武松犯错分析:误认兄弟与轻信小人的代价

在水浒传中,作为唯一被金圣叹评为“天人”的男人,武松的一生可谓是精彩绝伦。

他一生杀伐果断,从不优柔寡断,一生侠肝义胆,从未被凡尘俗世所牵挂。

被称作“天人”的武松,一生是否有过遗憾?

“天人”武松

为什么金圣叹要将武松称为“天人”,那得从他离开柴进,准备“回乡寻兄”开始讲起。

早年,因他喝醉酒,在老家和人打斗,一拳将对方打倒。

他以为自己失手将对方打死了,只好四处逃命。

没想到对方只是晕了,并没有死,武松听闻这个消息,便起身回家,准备回到哥哥武大郎身边。

他自小没了父母,是由哥哥一手带大的。

小时候,因为穷得吃不起饭,哥哥便自己舍不得吃,也要让他吃饱。

因为营养不良,武大郎长得矮小,而武松则比一般人还要高大威猛,所以他对哥哥的情感是非常深厚的。

不曾想,路过阳谷县的时候,他喝醉酒,踉踉跄跄上了山,遇到了猛虎。借着酒劲和一身武艺,徒手将猛虎打死了。

恰逢武大郎为了躲避老家的流氓无赖,也搬到了阳谷县,于是兄弟二人意外相逢。

武大郎每日以卖饼为生,武松则受县令赏识,做了一名捕快。

兄弟二人便在此地扎了根,开始了正常的生活。

虽然武大郎生得矮小丑陋,却娶了一个貌美如花的老婆——潘金莲。

而这个潘金莲并非良家妇女,之前是大户人家的小妾,因行为不当,被赶了出来。

武大郎见她可怜,便花钱买了回来。

本就不安分的潘金莲,自然看不下去丈夫武大郎的模样,便对高大威猛的小叔子动了心思。

于是潘金莲三番五次地借机与其单独相处,但武松视若无睹。

由此可见,他身上无一点情欲之心,堪比得道高僧。

见武松如此不识时务,潘金莲转头和西门庆联系在一起。他们趁着武松外出之际,用计将武大郎毒死了。

武松回来之后,经过仔细调查,竟发现是潘金莲和对门王婆两人做的事情。

于是他将几人叫到家中,然后关上门,一番审问之后,直接拔刀把她们杀了。

随后,他提刀来到狮子楼,在大庭广众之下,怒杀西门庆。

此时武松已经是县令身边的红人,未来前途无量,面对这种情况,他完全可以报官。

但他为了报兄长之仇,宁可背上死罪,从查案到杀仇人,没有半刻犹豫,可见其心赤诚。

杀掉弑兄仇人之后,他也没有逃跑,而是径直来到官府,将事情一一说明,主动承担责任,不让赏识自己的知县为难。

能够做到这种地步,称武松为“天人”一点都不过分。

如此完美之人,他接下来又会遇到哪些难题?

误信小人

因为西门庆和朝中奸臣勾连,所以武松被判了重罪。

好在当时的知府为人清廉,在得知案件的前因后果后,从轻发落。

虽然他连杀数人,而且还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挥刀行凶,但最后也只是被发配到孟州一带。

相比于林冲被发配到苦寒之地,沿途受尽凌辱,武松的流放就显得轻松多了。

不但沿途押送的官吏对他照顾有加,而且到了孟州之后,看管牢房的施恩也十分器重他。

看似刺配充军,武松在孟州的日子过得十分潇洒,杀威棍一下没挨,反倒顿顿有酒有肉。

牢房都是单间,里面干干净净,床被桌椅,一应俱全。

他自知:世上之人,皆是无利不起早。

面对施恩的种种款待,肯定是有求于自己,他便主动站出来,让对方说出要求。

原来施恩早些年经营着一家酒馆,生意非常好,但前些日子被一个叫蒋门神的壮汉夺了去。

听闻此事,武松二话不说,直接动身,前去醉打蒋门神。

沿途喝下几十碗烈酒后,他将蒋门神打得屁滚尿流,就此还了施恩的恩情。

夺回酒馆之后,武松更受施恩赏识,于是两人夜夜饮酒,日日相聚,好不快活。

这时候,当地看管犯人的头领张都监派人来请他。

武松不知对方来意,也不好推辞,只好前往一探究竟。

来到张都监府衙之后,武松不但没受到惩罚,反而备受重视。他们每日送酒送肉,俨然把他当作亲人对待。

在这里,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温暖,因为张都监对待他如兄长一般,并且还说,过几日要将府中的丫鬟许配给他。

武松十分感动,这时,他彻底对张都监放下了戒心,也将府衙看作了自己家。

当天夜里,他听到外面有人喊院中进贼了。

于是他自告奋勇,主动前去擒贼。

武松万万没想到,这竟是一个陷阱。

他刚进入后院,就被张都监派人围了起来,府衙众人纷纷诬陷他就是那个贼人。

原来当初被他暴打的蒋门神,正是张都监手下的人。

几人联合起来,要将他置于死地。

很快,武松被关入大牢,受尽严刑拷打。

好在有施恩的打点,武松没有被判死刑,但难逃流放的下场。

而张都监并不想留他一条生路,而是派出几名杀手,准备半路动手。

接下来,武松又能否逃过一劫?

错认兄长

面对张都监和蒋门神的追杀,武松彻底看清了他们的嘴脸,于是在飞云浦大杀四方。

虽然逃过一劫,但他并不想放过几人,于是连夜回到张都监府上。

借着月色,将府中众人杀得干干净净,没留一个活口。

杀人之后,自知死罪难逃的武松,只好落草为寇,和鲁智深相聚,登上二龙山。

后来并入梁山后,他见到了曾有一面之缘的宋江。

见宋江为人忠厚,而且处处关照于他。

在宋江身上,武松仿佛再次看到了“兄长”的身影,于是与其结拜。

并且在选拔梁山头领的时候,他也义无反顾地拥护宋江。

此后,他凭借一身武艺,为其鞍前马后,征战四方。

但很快,武松再次失望了。

因为他眼中那个满口“兄弟情义”的宋江,却是一个懦弱无比的投降派。

每次梁山取得胜利之后,宋江非但不想着扩大自身势力,趁机将腐朽的宋廷掀翻,反而多次提及“招安”一事。这让武松十分不满。

在一次聚会喝酒中,本来众人痛快畅饮,结果宋江突然再提招安一事,引起众人议论。

武松借着酒劲,直接拍桌子怒道:“今天说招安,明天说投降,大家拼死拼活地打仗,你不是寒了兄弟们的心吗!”

从那时起,宋江和武松便有了分歧。

但终究胳膊拧不过大腿,最终,梁山还是在宋江的带领下,选择投诚于北宋朝廷。

而朝中官员也没有把他们当回事儿,每次打仗必让其做先锋部队,冲锋陷阵。

在南征方腊时,死伤无数,很多英雄好汉都折戟于南方战场,再也没有回来。

武松也为此丢掉一条手臂,和鲁智深借宿在寺庙之中。

而被征讨的方腊,和众多的梁山好汉一样,都是被宋徽宗压迫的民间起义军。

同样都是崛起于田垄之间的英雄好汉,却自相残杀,实在可悲。

在征服方腊之后,在回京的半路上,武松和鲁智深借宿在庙中。

突然,鲁智深听闻潮水滚滚而来,知道自己天命已近,就地圆寂。

见好友鲁智深圆寂,他更对招安一事痛恨万分,于是拒绝班师回京。

宋江看了一眼武松的断臂,知道他也是个废人了,于是说:“随你去吧。”

随后,双方就此分别,再无相见。

正是因为武松的这一决定,让他远离了朝堂纷争,存活了下来,而其他回到京城的人陆续被奸臣毒死。

留在寺中的武松自知一生杀人无数,罪孽深重,于是日夜诵经拜佛,以求心安。

最后武松活了八十多岁,自然老死,也算是最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