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品鉴网

真传不断:成吉思汗精神与乾隆审美的交融与传承

发表时间: 2017-11-07 18:13

真传不断:成吉思汗精神与乾隆审美的交融与传承

中国的古代工艺中,

绝大部分都是官民共享。

比如瓷器,有官窑也有民窑;

玉器,宫廷和民间都有制作。

只有一种独特的工艺,

在清末同光中兴之前是宫廷独享,

没有走入民间。

这就是俗称的景泰蓝,学名叫做掐丝珐琅

被国人误解的景泰蓝

也许有人会说,

景泰蓝嘛,谁没见过,满大街都是。

前两年单位要给员工发奖,

到街上一看,

什
么便宜?

景泰蓝瓶子便宜,还挺唬人。

得,买俩发奖吧。

古玩店中的仿制景泰蓝艺术品

加上很多旅游纪念品市场中,

堆放着大量价格很“亲民”的景泰蓝小物件,

导致它在大部分人心目中就是廉价品的概念。

请你一定见过这样的景泰蓝手镯

其实,在所有的工艺品中,

景泰蓝的成本是最高的,

是因为它以铜做胎,

而铜在过去是中国的货币,是计重的。

当年要制造一个景泰蓝,

原材料成本非常高,

这还不包括工艺成本。

就今天来看,

就算你买得起国际一线奢侈品牌,

同等财富积累下,

在明清时期都买不到一件景泰蓝,

况且景泰蓝根本······

不!买!卖!

除了成本高,民间无力炮制外,

景泰蓝身为⁡历代皇家重器,

代表着皇权,只能皇帝独享,

只有官窑,没有民窑。

如今你去故宫的各大宫殿,

里面主要的陈设器就是景泰蓝。

乾隆:景泰蓝,我中意中意很中意

据史料记载,

乾隆四十四年,

宫中搞了一场盛大的除夕年夜饭聚餐,

因为跨越零点,乾隆就七十岁了,

这岁数的人,都喜欢热闹嘛~

当时有四百人不止,

好酒好菜好歌好舞⁦,

场面十分宏大。

这时,乾隆爷拿起他的御杯喝了一口酒,

人们发现,

杯子不是金的,也不是银的,

而是……景泰蓝。

当天晚宴,

只有乾隆皇帝的餐具是景泰蓝,

而且是全套,

底下‌人全部用瓷器,

足见景泰蓝在清朝时的规格之高。

清乾隆 掐丝珐琅爵杯

听到这里有人就不服气了,

毕竟乾隆爷这两年在文化界名声不太好,

说他审美不行,

专走浮夸风路线、偏好农家乐审美,

所以他的全套景泰蓝餐具,不具备普遍性!

好吧,乾隆不“权威”,

咱们换位权威的皇帝。

成吉思汗如何?

独特的中国珐琅色

成吉思汗在征服欧亚的过程中,

曾吞并大食国,

俘虏了一大批匠人,

其中就包括大食窑的优秀制瓷艺人。

虽然在传说中,

成吉思汗是一位令人不寒而栗的铁血领袖,

但实际上,他是非常尊重文化人的,

特别是手艺人。

凭借一身才华,

这些被俘虏的手艺人被铁木真亲切招待、集中带回,

安置在景德镇浮梁瓷局,

平时干点啥呢?

还是老本行,做工艺品。

铁木真多次给浮梁瓷局下旨,

需倾全国之力,

用大食国的珐琅料制作᠎贡品,

烧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精美之器!

命令虽然下了不少,可现实嘛……

由于釉料珍贵,加上制作难度大,

如今存世的元代珐琅彩瓷数量格外稀少,

也不知当年成吉思汗享受得痛不痛快。

据历史记载,

在皇后孛儿帖生日之时,

铁木真派人将一只珐琅彩孔雀蓝釉大盘

作为生日礼物移放到寝宫陈设。

这本是一件“皇上赏爱妃个盘盘罐罐”的平常事儿,

可在掐丝珐琅器产量少得可怜的元朝,

这类赏赐,就是大赏,就是赤裸裸的秀恩爱~

看到这里,你们还嫌弃乾隆的审美吗?

如今看来,乾隆的审美,其实是一⁠种……

复古型审美,

人家可是师承成吉思汗!

世界瑰宝—中国掐丝珐琅

虽然引进了一大批技术骨干,

可由于烧造技术的不成熟,

加上缺少稀缺釉料,

一直到元朝末期,景泰蓝的生产规模都不大,

可以说,根本未能形成规模。

可到了工匠人才辈出的明代,

这种状况获得了改善。

经明代匠师融入传统的金属镶嵌工艺,

并旁参陶瓷工艺​,

掐丝珐琅发展成了一种完全中国化的民族工艺美术品种。

到了清朝时,更是达到全盛,

以至于到今天,

全世界的人都认为景泰蓝是中国独有的文化,

这就是中国人的能力。

如今,景泰蓝艺术与玉雕、牙雕、雕漆、成为“燕京八绝”之一,虽然它的江湖地位一度被各类劣质仿品黑得惨不忍睹,可越来越多愿意沉下心来研究历史的人开始关注这种被莫名“廉价化”了的传统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