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1-22 16:19
1943年的一天,河北省一所普通小学里突然响起了枪声。冀鲁边区司令员黄骅在一次会议中遭到暗杀身亡。这起震惊山东的谋杀案,揭开了一段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
案发当天,一群持枪歹徒闯入会议室疯狂扫射。黄骅当场中弹身亡。临死前,参谋陆成道对渤海区书记王卓如留下了一句令人费解的话:"凶手是冯自己。"
"冯自己"这个名字在当地可谓闻所未闻。王卓如翻遍了部队花名册、土匪名单和汉奸档案,愣是找不到这号人物。这不禁让人想起古代《三字经》里说的:"养不教,父之过。"这个"冯自己"到底是何方神圣?
政治部主任刘贤权带来重要线索:凶手逃往了特务团驻地。这一信息让王卓如茅塞顿开 - "冯自己"原来是说凶手姓冯,还是自己人!
特务团里有三个姓冯的:排长冯超、班长冯苓和手枪射击手冯冠奎。经调查,冯冠奎的背景相当可疑。这位前土匪出身的家伙,本该因为拦路抢劫、欺压妇女等罪行受到审判,却莫名其妙被时任司令员邢仁甫"相中"收入麾下。
故事要追溯到更早。邢仁甫原本是冀鲁边军区的司令员,却因生活作风问题被免职,由黄骅接任。邢仁甫被调往延安整风前,两人就因工作生活琐事多有龃龉。
这位落马的前司令还真是个"戏精"。他以驻守望子岛为由拖延去延安,还给王卓如写信,说要召集军分区干部开会讨论黄骅遇袭一事。这不就是典型的"请君入瓮"吗?
邢仁甫的如意算盘打得啪啪响:先除掉黄骅,再笼络军区干部一起投敌。可惜事与愿违,他的计划被军分区的冯鼎平识破并告发。
最后的结局堪称"现世报":邢仁甫逃亡投靠日军,后又成为国民党特务,最终在1949年落网。而那个替他卖命的冯冠奎更惨,投敌时反被日军当成八路军间谍活埋。
"兔子急了也咬人",这句老话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山东可谓体现得淋漓尽致。1943年那场震惊山东的谋杀案,背后还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说起邢仁甫这个人,在山东老百姓眼里就是个"两面三刀"的主。当年他当司令员时,没少干糊涂事。打着抗日的旗号,却和当地土匪勾勾搭搭,没收老百姓的粮食据为己有。
山东老农刘大爷回忆:"那会儿邢仁甫可没少祸害咱老百姓。他手下那帮人,见着年轻媳妇就走不动道。咱们种的粮食,说抗日需要就给搬走了,结果转手就卖给了日本人。"
特务团可不是一般的部队。这支队伍里藏龙卧虎,说白了就是一帮"能人异士"。冯冠奎就是其中的一号人物,人称"神枪手"。这家伙打枪准得很,可惜脑子不太好使,整天跟着邢仁甫瞎混。
老八路战士张明讲过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冯冠奎这人有个怪癖,从不跟人一起吃饭。他总是自己端着饭碗躲在角落里,鬼鬼祟祟的。后来才知道,这家伙在饭里下毒害过不少同志。"
邢仁甫可不是省油的灯。他在望子岛布置了一个秘密电台,专门和日本人联络。表面上说是驻守岛屿,实际上早就暗通曲款。
当地渔民老李说:"那阵子天天看见小船半夜摸黑过海,起初以为是运武器弹药,后来才晓得是在给日本人送情报。"
军分区的冯鼎平可真是个机灵鬼。他发现邢仁甫的诡计后,没有打草惊蛇,而是装作不知情。暗地里派人监视特务团的一举一动,收集证据。
"邢仁甫那天请吃饭,菜里全是山珍海味。我就寻思,这不对劲啊!一个被免职的司令员,哪来这么多好东西?后来查清楚了,原来是日本人送的。"冯鼎平晚年回忆道。
邢仁甫的计划败露后,带着一帮死忠分子逃到了日占区。可日本人也不是傻子,哪会相信一个叛徒?把他当成棋子用完就扔。
更讽刺的是,邢仁甫后来又投靠了国民党,当上了特务头子。整天想方设法害自己的老战友。可这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1949年,他在逃亡途中被当地农民认出来,立马被扭送到了公安局。
冯冠奎的下场更惨。他跟着邢仁甫投敌后,日本人怀疑他是八路军的双面间谍。二话不说,把人活埋了。这下可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当年参与抓捕邢仁甫的老公安回忆:"抓到他时,这家伙还死鸭子嘴硬,说自己是被冤枉的。可证据确凿,十几本密码本,几十份情报,都是铁证。"
山东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邢仁甫就是个典型的小人,表面一套,背地里一套。他的下场,老百姓都说是"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