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2-02 08:21
年少时读金镛先生的«倚天屠龙记»,每每读至:“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唯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常常掩卷神伤。年长后渐渐明白,世人痛苦忧患,实怨不得别人,乃是自己本性使然。这个娑婆世界,人不过是欲望的组合体,因为欲望,所以执着,因为执着,所以沉沦苦海,迷失本性。后来闲暇时翻阅«金刚经»,一直不知经文里究竟说的是什么意思,仅仅是觉得经文很美妙,一直沉醉在“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些美妙的语句之中。后来读得多了,才发现,«金刚经»里翻来复去,反反复复,不厌其烦,苦口婆心,都不过是在劝谏世人要放下!
«金刚经»,全名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经文以佛与须菩提长老的对话形式展开。满篇经文,都是在是与否,得与失,肯定与否定,看似相互矛盾的的两种意境之中纠缠,类似这样的对话有很多,如:“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服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又如:“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否,否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此等等翻来覆去,无非是要劝谏世人“放下”!
奈何世人,尘根深种,颠倒妄想,以非为是,以是为非,不能自拔。正如«太上老君常清静妙经»所言:“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然而,世人想要放下,谈何容易!父母,妻儿,金钱,名利,哪一样是世人放得下的?试看世上之人,不求于名,即贪于利。或有抛下父母妻儿,遁入山林者,名为修行,实则假修行而已。身报袈裟,而汲汲于财贺之徒,难道还少吗。况且抛弃父母妻儿,此举实有违天道,德行已亏,于修行何益?故先贤有言:“行孝君子,与神仙为邻”!所以,追求健康长寿,当以修德为先,心安而无愧疚,才能长功夫,选择什么功法,尚在其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