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1-01 19:55
重男轻女,是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生出个女儿,全家跟天塌了一样。实际上,说“女儿没用”的都是些底层家庭。对于王侯将相、书香门第家生的女儿,照样被当成宝贝疙瘩看待。在娘家时,是掌上明珠;在婆家后,照样位居“姑奶奶”。
关键问题不是男女的问题,而是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里。贵族家庭的闺女,能够起到联姻的作用,如果嫁的好,绝不是普通的儿子所能相提并论的。
另外,封建社会里还有一个家庭观念,叫“嫡长子继承制”。一个男人可以拥有多个老婆,正妻所生的儿子,叫做“嫡”,其他妻妾生的儿子,只能排在“庶”当中。“嫡长子”自然是整个家族备受重视的角色。
于是,在一堆儿女中,有了“嫡子”“庶子”“嫡女”“庶女”四种身份。嫡子和庶女的家庭地位不用多说,一个是高的不可撼动,一个低的也不可撼动。那么,剩下“庶子”和“嫡女”哪个家族地位更高一些呢?
答案是旗鼓相当,特殊情况下,庶子占优势。
第一种情况:家族有嫡子
家族中,如果正妻生有儿子,即生育“嫡长子”,那么“嫡女”的身份要绝对高于“庶子”。因为“嫡长子”和“嫡女”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姐妹,“嫡长子”将来是要继承整个家族,成为下一代家族的话事人。整个家族的话语权在人家“嫡系”手里,那“庶系”的只能靠边站。
“嫡系”要不要对“庶子”“庶女”好,完全取决于人家的心情。这是宗法制度下的封建社会无法改变的铁律。
最著名的案例,当属东汉末年的袁术和袁绍兄弟。
袁术是嫡长子,袁绍是庶长子。即使袁绍是大哥,是袁术的庶长兄,袁术从小都看不起这位大哥,平时见面连句“大哥,你好,吃了吗”,这样的问候都没有。即使论长相和才学,袁绍要比袁术高出不少,但是袁家的各种资源,依然优先供给袁术。
后来,袁绍与公孙瓒有点过节,双方在河北地界干了一架。公孙瓒打不过袁绍,向朝廷上书列举袁绍的十条罪过,有一条是:袁绍是庶出的,但他无视礼法,让自己身份卑微的母亲享受与身份不匹配的待遇。这是对祖宗礼法的无视。
袁绍都成了割据一方的军阀,依然无法让母亲享受一下更高规格的待遇。可见,嫡与庶的身份,从出生那一刻便伴随终身。
第二种情况,家族没有嫡子。
如果家族中的正妻没有生育儿子,只是生出一堆女儿,这意味着,将来家族的继承人选择上,必须从偏房所生的“庶系”儿子中挑选。
前期的话,即使庶子被选为继承人,依然要老实低调做人,因为正妻尚在,她的地位同样是无法撼动的,只要正妻活着一天,这个家族绝不会有庶妻和庶儿女的发言权。
只能熬到正妻去世后,庶子的生母才有机会转为“正妻”,这个时候,整个“庶系”才能够抬头做人。
在今天看来,这些事听起来非常麻烦,非常匪夷所思,但是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都是如此传承的,几乎没有人敢跨越这条鸿。不管你是王侯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得遵守这一宗法制度。
总而言之,“嫡女”的地位肯定是正宗的,她从出生到长大,在家里肯定是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但也仅限于此,因为她不具备继承权。哪怕是家里没有儿子,父母也会过继一个侄子来继承家业,“嫡女”只能享用,但不能拥有。
庶子好歹是儿子,在家里没有嫡子的前提下,他会等同于庶子,享有家族继承权,但也仅限于此,有时候连自己的生母和兄弟姐妹的身份地位都难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