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品鉴网

震撼揭秘!“逃出大英博物馆”玉壶的惊人之旅

发表时间: 2023-09-06 20:42

震撼揭秘!“逃出大英博物馆”玉壶的惊人之旅

近日,网剧《逃出大英博物馆

成为现象级爆款视频

收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和喜爱

剧中,一盏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玉壶幻化成少女

逃出大英⁤博物馆的路上

遇到来自故土的亲人——

一位中国记者

从而展开了一段奇幻之旅

“是盏!是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

“你要带我回中国吗?”

在大英博物馆有约2.3万件来自中国的文物

其中很多都是绝世珍藏

这部短剧凝结了无数中国网友的

文化情怀和民族期待

也带火了这盏晶莹剔透的玉壶

但你知道吗?

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的原型

青玉薄胎茶壶并非文物

而是一件来自苏州的工艺品

出自于我区玉雕大师俞挺之手

俞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研究员级高师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玉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苏州钰轩玉艺工作室艺术总监。

介绍一下“小玉壶”

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

作品由一整块十三公斤的青玉玉料

历经半年时间精雕细琢而成

采用传统中国茶壶形制

壶形温顺、舒展,并进行写意式的变形

壶上有宝相花、壶身缠绕福寿
藤

整件作品端庄、稳重、有灵气

青玉薄胎茶壶

薄胎工艺

是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的

最大亮点

在玉雕技艺中,薄胎工艺享有“水上漂”的美誉,这是一种神秘而古老的工艺,也是最有难度的玉雕技艺之一。学习玉雕薄胎工艺,至少要长达10年的积淀。

普通玉器器皿的胎壁厚度差不多在5毫米,薄胎玉器器皿的胎壁只有1毫米左右

。因为只有达到这个薄度之后,玉器才会产生一定的透光性,在灯光的辅助下产生发光的感觉,就像大家在网上看到的“发光”的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一样。

网友在大英博物馆参观时拍摄的薄胎玉壶

据了解,这把玉壶制作于2011年

2017年入藏大英博物馆

如何入藏大英博物馆?

俞挺回忆:“大概是2015年,有朋友告诉我,大英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找过来,在交流中提及,中国玉雕手艺失传,尤其是薄胎玉器见不到了。朋友当场推荐了我的薄胎作品。后来,大英博物馆安排人来参观,决定收藏我的作品。”

俞挺左思右想,觉得代表中国茶文化的茶壶最合适,从藏友手中回购了自己2011年制作的一把缠枝纹薄胎玉壶。俞挺希望走进大英博物馆的人都能看见它,借此把中国传统文化推广到国际平台,让世界看见中国的玉雕技艺没有失传。

大英博物馆微博介绍

那是大英博物馆第一次收藏在世艺术家的作品。大英博物馆出具的正式收藏函中写道:“我们非常荣幸在馆内第一次展出生活在21世纪的雕刻大师们的玉雕作品。这些当代玉雕作品告诉我们在今时今日的中国,玉器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俞挺在大英博物馆

最近许多在英国的小伙伴

都纷纷前去打卡

已在社交平台掀起一阵非遗热潮

当非遗走近年轻人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苏州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苏绣、؜缂丝核雕、玉雕等

被世人广为赞叹

当下,对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

让更多年轻人开始爱上⁩非遗⁡文化

除了这部大热的《逃出大英博物馆》

还有许多影视剧聚焦苏州非遗文化

电⁣视剧锦心似玉讲述了

明朝中期的一名绣娘凭借精湛的刺绣技艺

追寻自由人生的励志成长故事

剧中所有的苏绣作品均出自我区绣娘之手

网剧正好遇见你取景苏州

其中也有不少来自我区的非遗

在剧中惊艳亮相

缂丝、玉雕、明式家具等

电视剧当家主母

非遗缂丝这一传统手工技艺脱颖而出

我区缂丝传承人顾建东

为其提供了缂丝技艺指导

以及众多精美缂丝艺术品道具

左一是缂丝传承人顾建东,在指导演员缂丝

此外,非遗不再是

束之高阁的展示品

它的独具匠心

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目光

例如运用我区浒墅关草席制作技艺

编制的包包、鞋子一经问世

就受到年轻人广泛追捧

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苏州高新区不仅是苏州市开发最早、开放程度最高、环境特色最突出的区域之一,还拥有极为丰厚的非遗“图谱”。

在这些多彩的非遗“图谱”中,国家级非遗苏绣尤为绚丽。我区镇湖街道是苏绣的发源地之一,被誉为“中国刺绣之乡”,拥有8400余名苏绣从业者,其中有3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拥有高级工艺美术大师职称者百余人。

据统计,全区共有苏绣、苏州缂丝技艺、苏州玉雕、核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3项,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5人,其中国家级2人、省级2人、市级8人、区级43人,各类非遗项目百花齐放。

期待更多人关注热爱苏州非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点赞自豪

苏州高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苏州发布、苏州树山、施为

编辑:英智

编审:黄梅、焦玲

监制:夏燕燕

转发让更多人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