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品鉴网

广东话背后的历史:天国残余在此国的现状

发表时间: 2024-12-02 17:24

广东话背后的历史:天国残余在此国的现状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谁能想到太平天国落败后,余下的人竟然会逃到这个国家呢?

1964年,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运动以天京沦陷落下了帷幕。

当时,太平天国的残余势力境遇每况愈下,为活命,他们只能选择逃亡。

原本很多人以为,这些残余势力掀不起大风浪。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他们有人竟在背井离乡后,找到了一片新家园。

如今,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华人有二十万之多,他们还会说广东话。

那么,这片新家园究竟在何方?当年的残余势力是如何找到这的呢?

一、太平天国的落寞

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是以失败告终的,但它带给晚清时局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自打洪秀全考科举屡试不中,心中愤懑,开始在基督教教义中寻找救赎起。

太平天国运动的序幕便悄然拉开了,早期的传教活动对洪秀全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倘若他没有接触这些,或许后来关于“拜上帝教”和“天京政权”的历史都会被改写。

太平天国的爆发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

因为当时的清政府已经彻底失去了“权威”,不满其统治的人数不胜数,而受苦最多的莫过于生活在底层的农民。

清政府权贵纸醉金迷的生活需要剥削他们来支撑,列强索要的巨额赔款需要从他们身上压榨。

毫不夸张地说,那时候的农民,是最懂“叫叫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滋味的人。

在晚清时期,农民起义爆发的次数是明显增多的。

在诸多农民起义中,洪秀全所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最具代表性的。

这场农民起义的爆发,于清政府而言是“毁灭性”的。

清政府与洪秀全的太平军争斗了整整14年,在这十四年里,太平军曾经历过连连大捷的时刻,也经历过惶惶不安的内斗时刻。

巅峰期的太平天国是让清政府畏惧过的,当时太平军不仅能直捣江南大营,还掌握了富庶江南的控制权。

倘若一直按照这样的势头发展下去,洪秀全和太平军的结局将会是另外一番境遇。

可是,农民出身的太平军核心领袖们,还是低估了现实的残酷与欲望的贪婪。

统治江南后,太平军的所作所为变得越来越“猖狂”。

他们嘴上说着“为建立人间天国而战”,私底下做的都是压榨百姓的勾当。

拿下苏州后,李秀成带领的太平军成为了“无恶不作”的“魔鬼”。

在城里,太平军把烧杀抢掠的把戏都搞了一遍,除此之外,太平天国对江南百姓的压榨也是残酷的。

彼时,太平军中奢靡之风盛行,有时大肆掠夺劳动力,只为修建金碧辉煌的宫殿供领袖居住享受。

就而后来太平军内部出现的权力之争,更是直接把政权推进了无尽的漩涡之中。

那么,太平天国是怎么败落的呢?有残余力量活下来吗?

二、远走南美的真相

受统治阶层的“冥顽不灵”、内部争斗的此消彼长等原因影响,太平天国迎来了衰败。

当1864年曾国藩带领清军铁蹄攻破天京大门的时候,太平天国的结局便成为了板上钉钉的事实。

这场历时十四年的农民起义以“失败”二字画上了句点,曾经显赫一时的太平军死伤无数。

在那之后,侥幸活下来的太平军残余势力大多走上了逃亡之路。

他们其中不少人跋山涉水去了海外,有的去了东南亚地区,有的逃到了南亚地区,还有的直接一路颠沛流离去到了南美洲

乍一听,或许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可在南美洲真的有这样的“故事”。

清政府虽然在前期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但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与外界的交往变得越来越多。

在此过程中,清政府与南美洲一些国家也产生了交集。

这些南美洲国家之所以跟清政府产生交集,是因为他们想从中国获得劳动力。

彼时的南美洲发展迅速,但本土劳动力的数量根本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

废奴法令颁布后,劳动力短缺的情况更胜从前。

找来找去,南美洲部分国家的执政者决定把当时的中国当成掠夺劳动力的“据点”。

而在这些国家里,最猖狂的莫过于秘鲁

秘鲁在当时的南美洲算不上“扛把子”,很多时候都受到阿根廷、巴西的压制。

自打1849年国会点头同意了“引华工”的答案,秘鲁政府便不遗余力地跟清政府交涉,伺机从清政府手里讨到最大的“好处”。

在此后的25年里,离开华夏大地,被卖到秘鲁的苦命人总数达到了九万多人

他们其中有人是自愿去的,有人是被哄骗上贼船的。

在这些苦命劳动力中,大多数人属于后者,他们大多是底层百姓,备受压榨。

被人贩子盯上后,他们便会成为待价而沽的商品,任人摆布。

为了吸引劳动力,人贩子还会编制一些美好的未来愿景,说给他们听,在劳动力面前,人贩子几乎不会透露去南美洲的工作。

很多劳动力欠下“卖身契”的时候,很难知晓“卖身契”的真实条款。

太平天国运动败落的时间,正值秘鲁“苦力贸易”存续期间。

作为失败的一方,残余的太平军残余是很难掌握自我命运的。大多数时候,这些残余势力都像是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因为起义的失败,他们注定成为“牺牲品”。即使他们认了输,也难以摆脱被压榨被剥削的命运。

或许幸运的人可以逃过一劫,但幸运的人往往只是少数。

大多数残余势力都得“认命”,接受老天爷的安排。

那么,去到南美洲的“劳工”后来都经历了什么呢?

三、南美劳工的坎坷

这些人的经历是让人咋舌的,因为去了南美洲,他们便彻底失去了自由。

到了南美洲,他们便成了不眠不休的劳动力。

他们不仅要扮演起建筑交通线路的“工人”角色,还要去种植园当种花摘棉的“农民”角色。

这样的工作堪称是“人间炼狱”,劳工在这里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每天他们至少工作十二个小时以上。

在工作期间,雇主会派专门的监工来看管他们,一旦有劳工被发现“偷奸耍滑”,监工便会马上开始收拾他们。

有时候是一顿辱骂,有时候是惨无人道的鞭打……除了工作受罪,劳工住的也很受罪。

在雇主那里,他们几乎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体面。

他们住的是“宿舍”是人满为患的,家具设施更是一切从简。

于大多数劳工而言,席地而睡是日常,能有地方睡就不错,其他的根本不敢奢望。

这样的生活是残酷的,可是被贩卖到南美洲的劳工根本没得选。

有些硬茬劳工被折磨得不堪忍受,为了摆脱牢笼,他们也想过逃跑。

可是,伸出大洋彼岸的他们根本逃无可逃。

很多逃跑的劳工都没有落得好下场,他们要么被折磨到自尽,要么咬牙吞下苦水认了命。

久而久之,劳工习惯了任人摆布的日子,变得麻木不堪。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很久,直到了南美太平洋战争爆发,劳工的境遇才开始有了转机。

雇主惨无人道的压迫让劳工积怨已久,当得知有机会逆天改命,逃离秘鲁种植园的时候,劳工的心中燃起了久违的希望。

就这样,数以万计的中国劳工参加到了战争之中。他们希望帮助智利打败秘鲁,用战争的胜利换一个自由的机会。

这样的做法是很有风险的,但走投无路的劳工还是选择了这条路。

中国劳工的加入对南美太平洋战争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彼时,借着中国劳工这张王牌,智利不仅起来了秘鲁压榨劳工的遮羞布,还渐渐获得了来自国际社会的诸多支持。

随着时间的推移,智利军队与劳工联盟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密。

在战场上,劳工的奉献是不可估量的。

他们不仅在不畏生死,积极在战场上修筑工事,还默默奉献,在后方为军队当后勤。

在协同努力下,他们完成了“相互成就”的壮举。

经此一役,参加战争的劳工如愿完成了逆天改命,他们不仅顺利离开了秘鲁,还在智利完成了定居。

在此后的日子里,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时至今日,他们的后代已经达到了惊人的二十万,而且这其中不少人还会说广东话。

结语

如今这段历史虽然已经成为了“过去”,但我们不应该忘记这段历史。

不管是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还是让人心酸的南美劳工贩卖,这都是应该被铭记的历史。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身不由己是大多数人的常态。

但人生的选择权从始至终都不应该放在别人手里,即使身不由己,也不能放弃寻找生机!

参考链接:

澎湃新闻2021-07-03 困境中的选择:南美太平洋战争中的华人身影

澎湃新闻客户端2021-12-20 太平天国:将富庶的江南毁于一旦

太平天国(1851-1864年太平军建立的政权)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