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品鉴网

小雪养生:寒潮来临的身体防护建议

发表时间: 2024-11-22 08:47

小雪养生:寒潮来临的身体防护建议

2024年11月22日,迎来小雪节气。

《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小雪的到来,意味着天地不通,阴阳不交,万物凋零,气机闭塞。

从北到南,大规模冷空气南下,寒潮不断,即将进入漫天飞雪的严冬。

在这渐入深冬的15天,必须注重养生保健,才能一冬无虞。

小雪养生,守三忌,行三宜,养好自己的身体,寒潮到来也不怕。

看完记得,为家人朋友收藏转发!

01 三忌

·进补无度

民谚有言:“冬令进补,三春打虎。”

小雪节气,天地闭藏,我们的身体同样处于“封藏期”。

若是选择此时进补,可使营养易于吸收蕴蓄,有事半功倍之效。

但进补也要讲究饮食合理,营养均衡,根据自身体质调整方式方法。

否则,往往会适得其反,给身体造成不必要的负担,甚至引发病症。

一是没病别乱补,过度食用补品补药,容易让身体处于亢奋状态。

轻则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重则导致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

二是进补别过量,千万不可一味地大量进食,一日三餐都大鱼大肉。

而是要从个人体质、口味、消化能力,来选择合适的食材,以免肠胃不适。

·久坐不动

戴叔伦《小雪》诗云:“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小雪时节,各地气温大幅下降,寒风凛冽刺骨。

大家通常都会减少户外活动,多停留在室内避寒就暖。

但久坐不动,便会导致新陈代谢缓慢、肌肉僵硬、关节疼痛。

此外,还容易诱发肥胖,增加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等风险。

所以一定要动静结合,适当增加活动量,每日坚持运动半小时左右。

可在一天中日照充足、温度较高的时段外出锻炼,如步行、太极拳、跳广场舞等。

活动筋骨,避免久坐,才能增强身体免疫力和抗寒力,远离诸多季节性疾病。

·熬夜晚睡

黄帝内经》中讲:“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chè),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小雪起居,应早睡晚起,主动藏养,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如此方可躲避寒邪,助阳滋阴,还精补气,整日活力满满。

倘若熬夜晚睡,最大的危害之一就是打破体内阴阳平衡。

冬季晚上阳气本就势微,再坚持不睡,首先损伤的就是阳气。

阳气不足,必然身心疲惫,不仅看起来衰老憔悴,还容易受病痛侵袭。

熬夜,是最大的透支;早睡,是最好的滋补。

当下最佳的上床时间,建议是22点左右,最迟不能超过23点入睡。

老中医常说一句话:“一夜好睡,精神百倍。”

小雪时节把觉睡好,才能无病无灾,安然享受静谧美好的冬日时光。

02 三宜

·食黑益肾

常言道:“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

冬气与肾气相通,小雪节气更是养肾补肾的黄金时期。

肾脏为人体的先天之本,肾气不足,则筋骨不强。

多加护养,使得肾气充沛,才能身康体健,精气神十足。

不仅如此,到了来年春天,体内阳气也能顺利生发。

养生莫过于饮食,黑色食物入肾补肾,此时要多吃黑色的益肾食物。

黑米、黑芝麻、黑斗、黑芝麻、黑木耳等,皆是寒冬养肾佳品。

·粥汤养胃

《粥记》有云:“每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脏腑相得,最为饮食之良。”

粥,易消化吸收,养肠胃脏腑,堪称天下第一补。

常见的大米粥平和,可保护胃气,小米粥也入胃经,可健胃除湿。

除了粥,米汤也被称为“人参汤”,没有比它更安全、更可靠的滋补品。

而在冬日,因肠胃对寒冷的刺激尤为敏感,也是胃病的高发期。

因此更应养护肠胃,早晨不妨多喝点暖乎乎的暖粥热汤。

既能驱散一身寒气,也能平和五脏,补益胃气,益寿延年。

·晒背温阳

养生四要》里说:“背者五脏之附也,背欲常暖,暖则肺脏不伤。”

背为阳,腹为阴,冬日温阳,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晒背。

把背部晒暖和了,肺腑自安,身体自然就不易生病。

晒背时间,最好是在阳气充足、日光温煦的午间11点至14点左右。

坐在室外无风处的椅子上,背阳而坐,大约半小时,整个人都暖洋洋。

结束时,还可以双手握拳,拍一拍腿部、腰部两侧,更有利于散寒祛瘀。

冬闲无大事,顺应自然的温补,既能养护身体,还能振奋精神,愉悦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