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品鉴网

火功不够,烟味浓郁:武夷岩茶中的'翻新茶'你见过吗?

发表时间: 2022-10-18 17:59

火功不够,烟味浓郁:武夷岩茶中的'翻新茶'你见过吗?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后台有一个新提问。

“为什么有的岩茶焙火轻,烟味杂味却很重,泡茶时该如何调整?”

乍一看,这的确很矛盾。

理论上,焙火轻的岩茶,火功不高,烟火味不会太强。

岩茶的焙火气息,随着焙茶火功增高而递增。

对方描述的状况,一左一右,南辕北辙,刚好相反。

这种矛盾纠结的岩茶,是怎么一回事?

第一时间内,麻花怀疑了一类岩茶——陈茶新焙

因为某次在喝茶时,遇到的状况简直与这一模一样!

《2》

翻开试茶笔记,那是去年喝到的一泡水仙。

泡袋名字上印着“兰香高丛水仙”。

拆开泡来喝,干茶上焦糖香并不是很重,发酵程度不高,焙火最多不过中火,火功不算高。

沸水冲入瞬间,没有那种浓郁的甜焦糖香。

说明它的焙火温度、焙火火候都不会太高,茶叶内部的美拉德反应程度有限,焦糖香自然偏弱。

᠎令人疑惑的是,倒出茶汤后,揭盖趁热去闻。

嚯,好重的烟味!

盖上一股浓浓的烟味,若是刚开始喝岩茶的人,肯定闻不惯这味道。

而有一定经验的茶客,则会开始怀疑,这茶是不是刚焙了火。

再次闻香,盖上依旧是浓郁的烟味。

这下麻花已经肯定,这茶距离上次焙火的时间很近,刚焙结束不久。

目前仍旧处于褪火期,烟味偏燥。

将视线转向茶汤,汤色深橙偏红,清透度尚可,只是汤色较暗沉,缺乏光泽感。

倒出茶汤后,汤水里有几丝焦糖味,头道茶汤勉强还算顺口,不难喝,汤水中的烟味并不重。

再次冲泡,第二冲趁热闻盖香时‎,烟味更重了。

揭盖的瞬间,仿佛一团烟雾涌入鼻端。

这时,才捡起桌上的泡袋。

看了看上面印的“兰香高丛”,觉得很讽刺。

兰香不见,汤感不醇,这样的茶名,名不副实。

所谓的兰花香高丛水仙,不过是一场浮云,丝毫不具备应有的品质特征。

继续接着试茶。

闻香过后,进入尝汤环节。第二冲茶汤入口,汤水泛起了酸味、陈味、还有股类似灰尘味的怪味。

接近旧房子很久没住人,突然推门进去大扫除时,满屋扬起的灰尘气息。

这味儿太奇怪了。

到这里,这泡茶的真面目已经渐渐展现。

冲着这些酸味、陈味、杂味、怪味,它绝对不可能是当年新茶,而是放了好几年的陈茶。

并且,还是存放不​当,出现变味迹象的那种。

一般情况下,这种变味陈茶已经不适合拿出来继续再卖。

但也有人舍不得损失,将其“旧房翻新”一番。

重新焙火,用新焙的烟味“压掉”陈味杂味后,再对外便宜卖。

买岩茶,如果没有认真试茶,很容易被这样乔装伪造的“翻新茶”骗过去!

《3》

回到开头,对方的提问含有两层意思。

第一,为什么有的岩茶火功不高,烟味却很重?

这在前面那段已经解释过了。

初步怀疑结果是这茶是被人“翻新”过的。

第二,遇到烟味、杂味比较重的岩茶,冲泡时该怎么调整?

细说来,后一个问题就比较有意思了。

从这些年收集到的五花八门做法看,随便一列,应对之策起码一箩筐。

比如,用水克火。

熟悉五行的人都知道,金木水火土之间,水能克火。

而岩茶的烟味,来自于焙火与高温。

只要将岩茶放进水汽多、水汽重、温度低的环境,烟味顿时就能消散。

之前在网上看到的原话是:

“不论岩茶有没有褪火,喝着烟味太重的茶,建议你放进冰箱急冻,隔几个钟头再打开,再浓的烟味立马就能褪得干干净净……”

看到这番话的第一时间,“友邦惊诧论”重演,太惊人了。

回过神来看,此举不可行。

冰箱内部的低温环境,对岩茶有害无益。

焙了火的岩茶,贸然放入低温环境,不利于焙火香气风味保留!

比如,透气醒茶去杂味。

新房装修后,不能着急入住。

提前开门开窗,通风透气,是散掉装修味的最好做法。

将这个做法放在泡茶上,对应的是透‬气醒茶。

透气醒茶法,在泡各式老茶,尤其陈味、杂味明显的老普洱、老岩茶、老黑茶时,很是受用。

将需要喝的茶提前找出来,放入相对透气的醒茶罐,放上一段时间。

随后再打开,杂味浊味起码能散掉一大部分。

但这种做法存在一个明显缺陷,在散掉浊味的同时,也会导致干茶香飘散,甚至有跑气风险。

但凡品质过得去的茶叶,都不该贸然透气醒茶。

好茶本身不该存在任何怪味,直接冲泡就是。

比如,洗茶两遍,洗干净了再喝。

任何的杂味怪味,都存在衰退期。

干茶、第一冲、第二冲……

一直数到第3冲,前三冲左右,怪味道最是明显。

随着多次冲泡后,自然会慢慢消散。

所以,除了陈杂味重的岩茶时,多洗茶两遍,确实管用。

要当心一个问题。如果这泡茶本身品质有缺陷,内质受损,怪味明显。

洗茶多遍后,杂味会变淡。

同理,茶味也会慢慢转淡,甚至消失。

本身就内质缺失,并不耐泡的问题岩茶,洗茶两遍之后,估计所剩茶味余留无几,何谈继续喝茶?

比如,降低泡茶水温,不过多激发杂味。

这也是种消极做法。

温度高,气味扩散速度更快。

降低冲泡水温,的确能让茶味减弱。

但泡岩茶,离不开高温沸水。

水温不足,温度有限,茶香茶味激发有限。

泡出来的茶汤,厚度不足,浆感有限,汤感会逊色许多!

只不过,杂味明显的劣质岩茶,本就泡不出醇厚汤感。

自然谈不上浪费好茶一说。

将眼前的杂味怪味问题先遮掩糊弄过去再说。

比如,加料去遮味。

武夷山本地,很少有人喝加料茶。

但近些年,口味丰富,天然具备网红属性的柑橘乌龙茶、蜜桃乌龙茶、桂花乌龙茶等新式茶,很是流行。

这些调味茶,大多以袋泡、速溶形式出现,泡起来倒是很方便,但普遍茶味质量不高。

毕竟,加入果干、食用香精进去调味后,也喝不准茶味本身。

就算茶底选材质量不高,甚至是烟味偏重、杂味较多的乌龙茶。

加了这些乱七八糟的调味去“遮盖”后,没人能看得清真相。

又比如,采用“熏蒸法”泡茶。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吃过一道名菜——桑拿鸡。

泡茶时,熏蒸泡法,就类似这道菜的烹饪精髓。

主要依靠滚烫的热蒸汽来帮助茶味释放。

熏蒸式泡岩茶,注水时,先慢慢吊水流。

定点注入,让干茶浮起在汤面。

此时,上涌的水蒸气会进一步帮助茶味扩散。

比起直接冲泡,熏蒸泡出来的滋味普遍偏淡,茶味激发不足,自然不用担心怪味、杂味明显。

《4》

上述提到的这些乱七八糟泡法,大家可别照着学。

虽说在去浊味方面,它们的确管用。

但回到喝茶本身。

杂味、陈味、怪味浓重的变质茶,比起纠结该怎么调整泡茶方法。

倒不如,先明确一点——它们还能喝吗?

从麻花的经验看,变味茶最好别喝。

即便醒茶、洗茶、加料遮味去掉浊味后,本质依旧无法改变。

将这种变质变味茶饮下肚,没有半点好处!

比起舍不得损失,强忍不适,喝下变质茶/怪味茶。

倒不如当断则断,尽早断舍离!

更多关于岩茶的知识

正岩茶、半岩茶、岩区茶,都是什么意思?这些岩茶秘辛听过吗?

喝岩茶茶醉?喝岩茶翻江倒海?喝岩茶满口烟味?村姑陈给你支支招

武夷岩茶新手入门,该选择喝贵的山场岩茶,还是便宜的口粮岩茶?

滋味不够,克数来凑,10克袋装岩茶为何悄然潜伏武夷岩茶圈?

茶友来信,一般岩茶的烘焙期有多长?这要从岩茶的火功说起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