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品鉴网

探秘千年汉代古墓,品尝济阳鲜驴肉之美

发表时间: 2025-01-27 20:29

探秘千年汉代古墓,品尝济阳鲜驴肉之美

我去济阳游玩的次数少之又少,因为我喜欢大山,享受站在高山之巅远眺空旷无际的放飞感觉。而济阳地处鲁西北平原,属黄河冲积平原, 区域地势平坦, 地面高度平均海拔18米,是那种放眼望去就能全部收入眼底的景色。

这次去济阳有两个目的:

其一,参观三官庙汉墓

其二,去垛石买鲜驴肉

济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朝时期,商初称逄[páng]伯陵方国,后成蒲姑古国。秦朝实行郡县制,济阳划归漯阴县。南北朝时期,先属侨临邑县,后改为临济县章丘县金朝太宗天会七年(1129年),割章丘、临邑二县各一部境域置一新县,因县境地处济水之北,故命名为济阳县。1950年5月9日起属德州专区,1956年2月24日改属惠民专区。2018年10月济阳县调整为济南市济阳区。(这里的济水不是黄河!)

而今日要去的三官庙汉墓就位于济阳城区以北的三官庙村。

2018年夏天,三官庙村的村民清理灌溉用的水塘里的淤泥,随着淤泥越清越多,直到最终发现了脚下竟藏着一座两千年前的汉代古墓。随即上报了文物部门,经考古工作人员发掘,此墓成为山东省近五十年来发现的同型制汉墓中最大规模的双墓道画像石墓,并入选“2019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导航:三官庙汉墓博物馆

可别提咧,在距离博物馆还有三四公里时,导航把我导大集上了。

啊哟,我以一车之力堵住了大集本就不通畅的街道。车子前后左右被重重三蹦子包围得严严实实,每辆三蹦子上面都坐着一位、两位,甚至三位老头老太太。从后视镜里看到我车后面有一辆两轮电动、一辆三蹦子、还有一辆大面包车,至于大面包后面还有啥,挡住了,反正我光荣地排第一个。

车子一点点往前移动,时不时拉上手刹从车里出来给自己指挥交通,但无大用。忽然发现对向一辆灰色轿车和我迎头停着,里面的司机是位长相不帅的小伙,“你怎么还往里开啊?里面更走不动!”我甩给他一句。

小伙子无奈地看着我没言语----他真不能言语,我好歹从虎山下来了,他可好,还在努力往虎山上挤。我的车头前方至少还能看到点光明,而小伙子的前方,呵呵,无数的大爷大娘大叔大婶,以及大大小小不同规格的各种三蹦子,迎头接尾地候着他。

万幸俺从重重三蹦子的包围圈中顾拥出来了,“阿嚏!”肯定是后面那些老头老太太想把羊驼放出来吐我,我有自知之明。

快速驶离大集,转瞬间到了三官庙汉墓博物馆前,冷冷清清的广场西口只有一辆白色轿车,两边大门的道闸闪着电子数字灯----应该开放吧?此时一辆黑色轿车也徐徐驶来,停在不远处东口空地,车上下来父女俩。

趴玻璃门上敲了好久无人回应,但里面办公区的灯是亮的,犹豫要不要离开时,从边上的小门出来位工作人员,呵呵,原来是天气寒冷的原因,关闭了正门。

与外面寂寥的广场一样,展馆内也没游客,照明大多关闭,不怕!俺提前做了准备带手电啦!----前阵子刷头条看到任远行来这里拍的视频,得知了三官庙汉墓,也看他随身带的手电派上了用场。

纵然带了手电,墙上的图片和文字也看不清,算了!不看也罢,网上有的是。内容无非就是两汉、新朝、三国之类的历史介绍,书上有。

在二楼平台就可全观汉墓,甬道、陪葬室、后室,一目了然。由侧边的楼梯下去,原来没开灯的区域里还有一座隐没于黑暗中的墓室。

那父女俩看我带了手电,也跟着走过来,“一起下去看看,人多壮胆。”我提议。随着咚咚咚踩踏下行台阶的脚步声,俺们一行四人猫着腰,鱼贯而入钻进墓门。

墓门两侧还有好些石雕,图案内容纷杂,门楣上的石梁阳刻着极具汉代风格的羊头,不知是不是拓过的原因,两只羊眼里的黑眼珠直勾勾盯着你,害怕不?当然不怕,因为羊眼炯炯有神,但更像是斗鸡眼。

羊嘴左右雕刻着凤鸟和龙----这是什么大人物的墓葬啊?竟然敢雕刻龙、凤、羊头?皇亲贵胄?

墓里的地面渗着一层水渍,还缺了几块方砖,以为是墓里的水井呢。最内里的两道墓门是闭合的,墓门前的低洼处也积满了水----地下渗水吧?石门后面还有一室。

俺娘儿俩将整座古墓看了个究竟,虽说不害怕,但也是壮着胆欣赏下来的,主要是没灯,黑!黑暗让人产生恐惧,黑暗让人胡思乱想,黑暗可能就会导致从某个角落冒出来俩阿飘。而那父女俩里的女儿大概十四五岁年纪,一米六多的身高,胆子小,从楼梯下来没走两步又上去了,搞得她父亲也跟着一并回到地面。

现在这座两千年的、乌漆抹黑的、阴森恐怖的汉代古墓里面,就俺娘儿俩。此时此刻此场景,有点《鬼吹灯》《盗墓笔记》《民调局异闻录》《茅山后裔》《古董局中局》《最后一个道士》《北派盗墓笔记》《摸金传人》现实版啦。哈哈,前面写的那些套书,俺全有,除了《摸金传人》正在看,其它也全看完啦,还有零零碎碎其它单本的书,就不再一一写书名。罗列这么多书籍的目的,就是给你们谝拉谝拉,另外也声明:别跟我借书,不借!

网络新闻图片

2018年发现三官庙地下的古墓后,当时共发现了三座,发掘清理了两座,专家们依据墓里被历朝历代盗墓者遗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陪葬品和石刻壁画,经研究推测,均为东汉大型画像石墓。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是刘邦,东汉(公元25-220)的开国皇帝是刘邦的九世孙:刘秀,两汉之间还有个篡位的王莽。王莽,有说是河北大名人氏(魏郡元城县),有说祖籍为咱们济南章丘的(时为东平陵),倒是希望是咱们章丘的,这样咱们山东在历史上也算是出过一位皇帝。

刚才进的那座没开灯的古墓为M2,现在咱们要去敞亮的M1里面瞧瞧。

M1的墓室结构,刚在二层看到了全景,坐北朝南,小墓室也多,有两个入墓的甬道,西边是一室一室套一室,东边是一小客厅套俩小室。结构分为前室、中室、后室、耳室,加上甬道和走廊共有十个空间。

M2南北长约 17 米,有单墓道和甬道、前室中室、双后室。

现所在的M1南北长约 20 米、东西宽约 15 米。

M1墓里的灯光嘎嘎亮堂,顺着甬道下到墓里,两边的墓墙是大方砖垒砌,每座门都是拱券形。两堵墓门石里的一块挪到了西墙边,另一堵还安稳地立在门框下,石横梁上面雕刻着象征吉祥的大羊头。这座墓占地面积大,门多,门上的羊头多,门框两侧的刻石也多。

虽历经两千年,但不知被盗了多少次,墓里的石刻画像都还在,我们现代人研究历史,不就是从这点蛛丝马迹的地方考察吗?

以前不怎么在意汉画像石,这几年爱上了博物馆,入馆就喜欢看古石刻。来,复制些文字以飨朋友们:

汉画像石,实际上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所属建筑,绝大多数为丧葬礼制性建筑,因此本质上汉画像石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它在内容上包括神话传说、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在艺术形式上它上承战国绘画古朴之风,下开魏晋风度艺术之先河,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规和规范。汉画像石同商周青铜器、南北朝的石窟艺术、唐诗、宋词一样,各领风骚数百年,成为我国文化艺术中的杰出代表和文化艺术瑰宝。

刚不是说了,今人研究古人依靠的就是这些留存下来的各种文化艺术瑰宝。

M1墓中当时发掘出17具骸骨,上至几十岁的老者,下到八九岁幼童,还有壮年男子和二三十岁的少妇。而看墓葬规模,墓主人身份显赫,可能是两千石以上高官。

在汉朝,俸禄在两千石以上,相当于州刺史,放现在就是省部级的高官。汉官秩以万石为最高,中二千石次之,真二千石再次,后一级即为二千石,再次一级为比二千石,其下依次为千石、比千石、六百石、四百石、比四百石、三百石、比三百石、二百石、百石、斗食、佐史。佐史最下,月俸八斛,凡俸禄均一半发谷,一半发钱。

汉代一石约29.95kg,大概60斤。两千石相当于6万公斤。

石,知道怎么读音哈?dàn,可不是石头。

遗憾的是墓里除了精美的石刻画像和各种人骨动物骨头,没有任何可以印证墓主人身份信息的线索。但墓室里泡在淤泥里的众多鸡、鸭、鱼、牛及鹿角等各种骨头,又让人感到困惑。后来还是通过石刻才推测到,墓主人贪吃尤喜吃肉。

瞧壁画里面这几个人,一人手持刀具正欲宰羊,左边仨人从井中打水,压水的井杆上还栖着只大鸟,下面半趴着只狗子----活灵活现哇。

正对着的壁画看不出在做什么?貌似也是在烹饪,但右上角的“君舍”俩字也蛮有趣,为啥这么文绉?不直接来个“伙房”?

最有趣的是这幅图,大老爷端坐着,后面一个候着的,前面四个端茶倒水的,搞笑的是上面俩人貌似不太情愿,竟然瘪着不服气的小嘴。前几天我提前在头条上发了微头条,有朋友评论说是,“修墓甲方给的钱不及时,工匠故意把情绪表达在刻画的人物上。”

我回复,“甲方会不会把工匠都埋了?”

对方又回道:“那不敢,乡里乡亲的都知道这帮工匠给他们家干活。

----哈哈哈,笑死我了,朋友们的脑洞太大了。

临了离开博物馆时,与保安大叔又聊了几句,大叔说这里原来是个小水库,因此博物馆里的古墓也总是时时渗水,我说难怪进去看到地面湿漉漉的。“现在也是每天都得抽水排水,展馆东边有个排水口,西边也有。一天不排水,里面的积水能渗到这个位置。”说着用手在自己腿肚子那里比划了下。“这还没挖完呢,看对面那片庄稼地了吗?里面都是古墓,现在只挖出来这两座。”

路对面的庄稼地下面还有好些未进行发掘的汉代古墓

“嗯,理解,挖掘古墓需要人力财力物力,再者早都被盗光了,即使挖出来也确实没什么价值。我们去临淄看那个古车博物馆时也是,只发掘了那一片殉马坑,高速公路就在头顶。那片殉马坑附近还有大地墓地,也都没挖完,不知道面积会有多大。”我应声道。

两座古墓的地面都是湿渍渍的,“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听过这句话不?好些盗墓类小说频频出现这句话,意思就是墓里长期保持干或者湿的状态,都是有利于文物保护的,最怕的就是半湿半干。要不是盗墓鼻祖曹操先生开了头,也许这几座古墓还能给我们留下点宝贝。

“大叔,听说垛石的驴肉很出名,那里有卖鲜驴肉的吧?”接着我又奔了今日第二个出行主题。

“有有!看前面这条路了吗?一路往下直着开就到垛石了。”大叔热情给我说着。

走,咱去垛石买驴肉!

前几年在仲宫大集买过两回,众口一词说那是用马肉冒充的,而那个毛色黑得发亮的驴蹄子也是“老演员”,无数次出场粘在马腿上假充黑毛驴。

这回咱直接去驴肉特产本源地的垛石,周五那天又赶上了垛石大集,但我学聪明了,距离大集50米的时候找地方停车,步行去找驴肉。

眼瞅着大集里两条长长的堵得挺挺的车龙,里面各种品牌的四轮车、三蹦子、两轮电动车。。。哈哈,幸灾乐祸滴我呀。

一路连打听带找,看到了现杀活驴,“65一斤!”----我勒了个去,这么贵。。。牛肉25,羊肉35,今年的毛驴吃24K黄金喂大的?

不死心,一直走到尽头,都是各种熟驴肉驴制品礼盒,不用问肯定更贵。进了一家有冰柜的店铺,小黑板上写着鲜驴肉60一斤,但早已售罄;熟驴肉85。另外他家也有马肉,忘了多钱了,33还是40来着?老板说驴肉马肉味道差不多,一个肥点一个瘦点。但我想了想还是决定要鲜驴肉。

没辙,重新返回到那家驴肉店,又非常没底气地问舒服仰在躺椅里的大叔,“能便宜点吧?别家才卖60。。。”

“不能,就65,活驴还33呢。。。”大叔摆出一副你爱买不买、不买拉倒的架势,斜楞着眼看着我。

“这块得多重啊?”我指着肉板上一块小块的。

“二斤来沉吧。”大叔看我是真想买,赶紧起身过来。

“那这块呢?”我又指着另一块稍大的。

“四斤左右。你想买多钱的?”

“我也不知道,没想到会这么贵,这个一斤能煮出多少?”

“一斤出七两吧。”

小算盘在心里叭叭地拨拉着,一斤65,二斤130,但肯定不够分,四六二十四,四斤二百多块。。。唉。。。过年了,也就买这一回,“大叔,给我这块大的吧。让我爹炖,做好了再分我一半。”

“这块是腱子,炖着好吃。”

“四斤六两四,301,算你三百!”大叔也痛快。

非常不甘心地摸出手机,扫码,按300,输确认密码----这驴肉是真特喵得贵。

嗯~昂~~

嗯~昂~~

嗯昂~~

真贵。。。

瞧瞧我爸今天煮好的驴肉,真好吃哇,真特喵得贵。

本次济阳一日游路线:

1、过黄河后东拐走黄河大堰(俺没走上面的新黄河大桥),欣赏我们的黄河母亲

2、三官庙汉墓博物馆,带支小手电(切记如果发现有大集,务必绕道,您没我厚脸皮堵路的本事)

3、垛石街道买鲜驴肉

4、宝羊老白家包子铺买羊肉包子(1.5元/个,我买了27个,40块钱的)

5、走黄河大道快速路 + 新建黄河大桥,很快就回济南了

今日济阳一日游,歪瑞,古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