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品鉴网

快节奏时代下的“一日葬”:简单而深刻的选择

发表时间: 2024-09-27 20:25

快节奏时代下的“一日葬”:简单而深刻的选择

2024年的一个周末,安家在大城市的王先生,接到来自乡下亲属的报丧电话。

亲戚在电话里告诉王先生,他的父亲在今日清晨因病离世,希望王先生能赶回乡下为老人举行葬礼,送父亲最后一程。

作为独生子的王先生听到这个噩耗后,内心十分悲痛。

但再一想到农村繁琐的葬礼仪式,更是头疼不已

在传统的丧葬仪式中,隆重一点的可能要花费一周

从守灵到去墓地进行入土,期间要接见各路亲朋。

有时候一周时间还不够,甚至需要更长的时间

即便从简一点,没有个三四天时间肯定也是不行的。

可今天是周末,明天就是上班的时间。

王先生再想到父亲生前一向喜欢简朴,有什么事也不爱大操大办。

在这些因素下,决定进行这些年正在兴起的“一日葬”。

所谓一日葬,就是省略传统丧葬仪式的所有过程。

从老人去世到入土安葬,全部都在一天时间内完成的新式葬礼

那么,有关“一日葬”都有哪些具体的内容?这种方式究竟是好是坏?

一、葬礼的从简

王先生决定进行“一日葬”后,就马上打电话联系家乡的殡仪馆。

让他们进行准备工作,只要自己返回后就开始对父亲的遗体进行火化。

最后王先生驱车返回家中,到对父亲的遗体进行火化下葬,全程用到的时间只有几个小时

王先生当天晚上都没有在乡下有任何停留,到了周一,顺利返回工作岗位。

对于王先生而言,“一日葬”快速高效

让自己完美的避过了,一直以来头疼的传统葬礼中的各种流程。

虽然父亲离世的痛苦情绪藏在心里,但对于自己的生活节奏还是没有太大影响。

无论是工作还是与妻女的生活,都还在平稳的进行着。

可父亲生前的邻居和一众亲属都有些坐不住了,开始对王先生的这种行为议论纷纷

不少人认为王先生只顾着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一点孝心也没有

毕竟在农村,有哪一家老人离世,不需要招呼亲朋好友的。

即便从简,也不能在一天时间就把人给安葬了,这不是不重视亲人的后事吗?

那么,“一日葬”背后的事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难道王先生真的就是不关注父亲的丧事,才选择这么敷衍了事的?

我们从传统繁琐的丧葬仪式来分析,在农村举行一场葬礼是比较隆重和折腾人的

从老人去世那一刻开始,儿女就要马不停蹄的忙碌起来。

如果老人是在当天早上或者下午时分去世的。

从这一天就算做守灵的时间内,儿女们在当天还有时间进行穿寿衣、搭灵棚这种工作。

当天晚上进行休息,第二天正式接待各方前来吊唁的人。

如果是在夜晚的凌晨时分去世的,从守灵到接待各方吊唁的人,再到前往墓地查看情况等等,各种工作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也意味着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一家人可能没有一丁点休息的时间

需要通宵达旦的保持清醒,一直到家中的老人入土为止

如果条件好一点的人家,可能会请些鼓乐队和专业哭丧的人代替自己。

虽然在守灵仪式上能节省一点精力,但其他的各项工作依然让人头疼。

要是举行葬礼的时间是在秋天或者春天,室内外的气温好一点,这还能接受。

如果是大夏天和冬天,无论是酷热还是严寒,对于一家人都是很大的折磨

搞不好一通忙碌下来,全家人还会因此患病。

因此,传统的农村葬礼对于追求快节奏生活的年轻人来说,纯粹就是花钱找罪受

这也是“一日葬”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性价比较高

其次就是经济方面的因素

越来越多的人平时生活的压力已经足够大了,房贷车贷连轴转。

再因为一场葬礼来耗费钱财和时间,耽误了挣钱,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因为从老人去世开始,每分每秒和每项流程都是花钱的。

在农村可能有一些德高望重的人进行主持,再加上四方友邻亲戚的帮忙,情况可能会稍微好那么一点。

但各项开支也不是个小数目,虽然事后一般都有礼金回补过来,可很多情况下,还是失大于得。

而在城市居住的,那一项项服务费、租赁费,以及火化费等等。

一整套流程下来,没有几万甚至十几万是不可能的

可“一日葬”就大大省略了这些经济上的开支,只需要在过程中支付火化费

要是墓地是提前选好的,那就更省略了。

从火葬场到墓地之间的路程,基本上就是葬礼的全部花销了。

其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传统的丧葬仪式,之所以时间那么长,那么繁琐。

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从古代的时候开始,因为医疗水平的限制,很多人会因为急性病陷入休克和昏迷

但人本身是没有死的,可能在几天时间内又会缓过来

如果葬礼的时间太短,将人草草入土,就会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因此葬礼持续的时间较长,就是为了杜绝这一现象的发生。

可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发展,一个人身体状况是可以被科学的检测出来的

医院说人去世了,很少发生误判的行为。

而且即便是有,从冷柜到火葬场这一套流程下来,基本上也没有纠错的空间可言。

所以,传统葬礼持续的时间这么长,在现代完全没有太大必要。

而最后一个因素,也是现代人家庭结构和对封建思想的转变带来的影响

三、思想上的转变

我们从传统的思想观念来说,古人对于身后事看得很重。

夸张一点的,就像是皇帝这种贵族阶级,可能从在位那一天就开始修筑陵寝

即便是普通农家,也会花费一些原本不多的财产打造一副棺材,在去世后等着儿女守孝

这种丧葬文化一路流传下来,现在可能已经没有了古代那么繁重。

但在个别地区,大操大办的情况还是存在的。

虽然我们的政府一直都在提倡丧事从简,甚至于一些个别地区是禁绝搭建灵棚这种事。

可无论怎么从简,以上讲过的那一套流程还是流传了下来。

而现在从城市居住的这一部分人来说,对于这种后事的看法已经越来越轻

比如说,在以前我们对人的很恶毒的咒骂,就是要将人在死后挫骨扬灰。

现在基本上都实行火葬,也不需要别人进行挫骨了。

流行的各种安葬仪式,有把骨灰做成茶杯的。

有出海进行海葬的,还有高空抛撒的。

各种形式的都有,很难说这是在追求浪漫和自由,跳脱出了封建思想的束缚。

在追寻自己理想中的人生谢幕仪式,还是纯粹的猎奇消费。

总而言之,许多人已经不太注重传统习俗里的土葬仪式了。

既然自己都不在意了,又怎么会循规蹈矩的去重复农村这种复杂的葬礼仪式呢?

而从家庭结构来说,大部分农村老人都属于空巢的状态

儿女有很多都生活在大城市,平日里对亲戚和家乡邻居的联系本身就很少。

在进行传统葬礼这一方面,很难召集到那么多人进行下去

因此上,“一日葬”也就成为了他们面对老人葬礼的最优解。

这个过程也不需要太多人出人出力,一家人就可以独立的完成。

总的来讲,“一日葬”在青年人身上追求得比较多。

而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就是他们的前半生,大量的时间与金钱都花费在传统葬礼上。

猛地让他们接受这种新式葬礼,还是很难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