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品鉴网

从繁荣到衰败:法国对马里国家命运的影响

发表时间: 2024-09-27 20:15

从繁荣到衰败:法国对马里国家命运的影响

马里是整个非洲的缩影,非洲的问题那里都有。

马里分为三大民族,分别是班巴拉人、富拉尼人和图阿雷格人,彼此之间并不相近

从地图上看,马里的版图不可谓不怪异,犹如一个马桶,也像一只蝴蝶,横平竖直的国境线本身就是对殖民历史罪恶的控告。想都不用想,马里的版图当然是欧洲殖民者给划的,而也正是这个诡异的版图,构成了今天马里一切悲剧的来源。

马里,位于西非地区,面积约124万平方公里,是西非第二大的国家;人口约2370万,分为23个民族,90%的人口都信仰伊斯兰教。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水平常年在世界排倒数,GDP仅20亿美元,人均GDP仅870美元,换算下来只相当于人民币6000多元,在世界233个国家和地区里排倒数17,贫穷、混乱、疾病、战争、恐袭,几乎构成马里人的日常生活。

马里反政府武装

马里,是如今世界体系中极其边缘的存在。在今天的这个全球化时代,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世界上最核心的区域依旧是欧洲和北美世界,也就是通常所谓的白人世界,那里仅占世界人口的14%却拥有大约73%的财富。此外,有全球干涉能力的依旧只有五个国家,那就是联合国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美国、中国、俄罗斯、英国和法国。

马里属于那种世界列强都不太愿意干涉的地区,除了法国,因为马里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地,而法国也不仅仅是马里的“监护人”,在去殖民化60多年后,依旧在整个西非地区有强大的影响力。从19世纪起,法国经过上百年的经营,建立起一个面积高达469万平方公里、人口多达2.7亿的法属西非,也称“法语非洲”,哪怕到了今天,法国依旧在这些地区拥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力。

法属西非

这些地区在上世纪60年代后陆续摆脱法国的殖民统治,可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今天的西非依旧以法语作为官方语言,以法国人发行的西非法郎、中非法郎作为货币,仍然保持着与法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此外,法国也在西非拥有很强大的军事存在,自1970年至今,法军和法国外籍兵团在西非执行过不下5000多次军事行动,人送外号“非洲宪兵”。一个很普遍的常识是,在非洲遇到事情找联合国,真不如找法国人管用。

法国外籍兵团的华人士兵

可是,连一向在非洲大陆横行无忌的法国人,都宣布自己在马里栽了跟头,这片土地实在是太过混乱。从2012年爆发内战开始,到2020年和2021年的先后两次政变,马里事实上已经“国之不国”,连带着整个西非地区都乱成了一锅粥。目前,马里政府可以有效控制的地区只有中南部。

马里政变

马里所在的萨赫勒地区,其实历来就是一片民族混居、历史复杂的地区,这里是以阿拉伯人、柏柏尔人为主体人口的北非地区和以黑人为主体民族的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交界处,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民族和宗教冲突很严峻。而马里正好地跨北非、萨赫勒地区和撒哈拉以南非洲,更是一片命运多舛的土地,无数民族被殖民者强行扭合在一起,便少不了是劈里啪啦一顿打。

萨勒赫地区

马里虽然有23个民族,但最主要的民族只有三个,它们是北部的图阿雷格人,这是一个游牧民族,和阿拉伯人血统近,信仰伊斯兰教;还有南部的班巴‎拉人和东部的富拉尼人,这两个民族都是黑人民族,主要人口也是穆斯林,但也存在基督徒和本土信仰人口,这三个民族之间其实谁也不服谁,马里事实上摇摇欲坠,根本不算是一个国家。

图阿雷格人

这些非洲国家‎的根本问题在于,它们都尚未发展出现代社会的体制和制度,就从一个部落社会甚至是奴隶制社会直接被丢到现代,随之而来的民族、领土、资源、宗教问题本来可能需要上百年甚至上千年去统合,但此刻却接连爆发。国家的现代化依赖的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又需要国家的现代化,二者本该是相辅相成的,可是非洲的大部分国家根本无从现代化。

从马里身上,就可以一眼窥探整个非洲的地缘政治危机。这里既有北部游牧的图阿雷格人和南部农耕的班巴拉人的民族矛盾,也有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宗教冲突,⁢更有亲西方的买办和民族主义者的路线问题,剪不断,理还乱。

一名马里妇女向法军求助

从地缘上看,马里的地图实在是怪异,呈西南和东北两大块,而且这两部分完全是两个世界,东北是萨赫勒地区和撒哈拉沙漠,主体民族是肤色更白的图阿雷格人,气候干旱,风沙很大,经济落后;西南地区则靠近大西洋,气候相对湿润,降雨也比较充沛,主体民族是黑人,90%的人口都居住在南部。但与此同时,马里最主要的资源都在北方,黄金、盐矿、高岭土和铀矿等。

马里的地缘位置

又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资源和人口倒置的问题,人口多的地方资源少,资源少的地方人口多,那么就只能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在历史上这些地区本来就不是一个国家的,而是后来被欧洲殖民者强行组合在一起的。其实本来也无所谓“马里”这样一个国家,这里以前只是一片模糊的地区。

马里金矿

许多人对非洲的印象都是一片发展落后,到处都是茅草屋的大陆,其实不然,马里所在的西非地区,就曾经发展出不少强大的黑人帝国,比如加纳帝国、桑海帝国以及马里帝国,而马里的名字就来自这个“马里帝国”。马里自古就是一个贸易的中转站,来自北非的肉蛋奶,来自西非沿海地区的橡胶、象牙和奴隶,还有尼日尔河和塞内加尔河的粮食,形成一个有效的贸易体系。

黄金,就是马里帝国迅速壮大的关键因素。兴起于13世纪的马里帝国可以说是非洲黑人在历史上所能建立建立的最强大的古代封建帝国,有效统治了200多方平方公里的土地,运转了一个传统的南方农耕、北部畜牧和沿海捕鱼的社会,并且靠着商道与阿拉伯世界乃至欧洲的意大利、西班牙维持着联系,这看起来是天方夜谭,但是当时的马里帝国还真就做到了。

马里帝国

马里的社会制度当然无法与中国的封建王朝相提并论,但的确是非洲的一大创举,说起来,马里帝国的建立者松迪亚塔,他的故事也很励志,他本来只是部落酋长之子,故土被外国占领,少年流亡,有点像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公子重耳,等到长成之后举兵归国,一统天下,周边的部落纷纷归降,他被推举为“大皇帝”,又有点像楚霸王项羽。

1235年,宋迪亚塔建立马里帝国,当时的非洲无所谓家天下,都是谁强当酋长,之后,松迪亚塔又规定在酋长之上立一个皇帝,并且只能从松迪亚塔家族选择继承人,这就是宗法制了,有点汉高祖刘邦“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意思,最厉害的是,松迪亚塔‎仿佛是开窍一般,他发现部落制不利于中央集权,就设立了行省,从中央派遣官僚去治理,这就是秦始皇的郡县制了。但非洲的发展水平当然无法与中国相提并论,他们比中国晚了1300多年才建立郡县制。

不知道是不是看过中国的史书,反正历史就是这样相似,不管如何,马里帝国迅速成为非洲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帝国。当时的马里帝国,因为有大量金矿,便迅速成为西非最大的帝国,并用黄金与阿拉伯人交换食盐、丝绸和茶叶,和欧洲人交换火器、帆布、指南针,这里许多东西还都是从中国弄来的,其实非洲并不像人们想的那样闭塞。

马里人

在大航海时代到来之前,马里是阿拉伯世界和大西洋,也是北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中转站,因为盛产黄金,被中世纪的阿拉伯人和欧洲人视作“黄金之国”,一度被西方人认为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印度的富庶国度,历史就是如此吊诡。

1324年,马里皇帝在曼萨·穆萨的手上达到鼎盛,当时这位老哥去麦加朝圣,为了彰显国力强大,一次性带了8000多人的随从,其中奴隶就有1000多人,每个奴隶都手持2公斤重的纯金权杖,后面还有100多头骆驼,每一头骆驼驮着130公斤的黄金,并且这位皇帝一路上显摆无度,骄奢淫逸,见人就给钱给粮,每到一座城市,还要向当地的清真寺洒金,真正意义上的“挥金如土”。粗略计算,曼萨·穆萨这一趟下来洒掉的钱,折算为人民币大概是30亿左右。

他的出行直接导致整个阿拉伯世界和地中海世界金价骤降,物价飞升,连许多欧洲国王都为之惊讶,甚至想要假意改信伊斯兰教以博取曼萨·穆萨的黄金恩赐。这就是非洲历史上浓墨重彩的“黄金朝圣”,也是马里辉煌无比的历史一页。

马里的杰内古城清真寺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完全由土塑的清真寺

但问题是,这样的繁荣注定是短暂的,因为历史从不等待谁。1450年,葡萄牙舰队已经抵达西非的海岸,1492年西班牙又率先发起了新航路开辟,此后的世界进入到白人殖民霸权的时代。1599年,西非的两个大帝国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之间爆发战争,这就给了欧洲殖民者以机会,他们趁机将自己的沿海据点向内陆扩张,大量贩卖黑奴,攫取黄金,积累原始的资本。

18世纪,工业革命在英国率先开始,随后迅速波及欧洲各国,自此,历史的天平完全倒向了西方。广大的亚非拉地区,完全沦为了西方人的原料基地和倾销市场,这个时候,这些殖民国家纷纷向帝国主义列强转型,不再只满足于经济利益,而想要政治控制。1880年,法国入侵马里,随后成功取代了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并且和英国人达成协议,成为西非的新主人。

法国非洲殖民军团

1895年,马里正式沦为法国殖民地,在1905年被并入法属苏丹,也就是法属西非的前身。当时的西非和北非基本‮上被法国人和英国人瓜分,分别建立起不同的殖民体系,英国人更加注重“遥控统治”,而法国人的殖民简单粗暴得多,就是屠杀、收买和奴化。为了缓解法国殖民者的压力,法国殖民当局在马里、塞内加尔等地也培养了一些当地的精英,教授他们法语,成为殖民官僚。

马克龙在西非

久而久之,一些法属西非的精英就会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他们虽然说的是法语,吃的是法棍,连水都要喝咖啡,但是他们到底是黑人,本来觉得自己是法国人,可是那些白人根本不拿他们当自己人,甚至不拿他们当人看,法属西非是一片如此庞大的土地,法国人只是象征性给了他们10个国会席位,甚至不如法国某个城市的席位。于是,这些西化的精英就自然转为民族主义者。

莫迪博·凯塔,马里独立之父

马里的独立之父凯塔,早年留学法国,还加入过法共,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就不断推动马里的独立运动。然而,法国人仍然不死心,在1954年重返越南,在1962年镇压阿尔及利亚独立运动,最终双双失败,这个时候,西非各国就顺理成章提出独立。

法军在阿尔及利亚

1960年,被称为“非洲年”,那一年有17个非洲国家走向独立,民族独立浪潮席卷世界。也就是那一年,马里宣布独立,但是这种独立也就仅仅是“独立”的口号而已,因为法国人是走了,可马里的经济命脉仍然在法国手里,一切看似变了,实则没变。

刚独立,凯塔就决意要和同为法国殖民地的塞内加尔成立一个联邦,名字就来自历史上强大的马里帝国,这就攀上亲戚了,于是马里联邦成立了,但这是一个很短命的政权,不到一年就解体了。归根结底是因为这些国家根本没有完全独立,它们依旧没有掌握自己的命运。马里最主要的经济支柱就是黄金出口,占总出口额的96%,但问题是马里虽然有黄金,但根本没有能力开采、炼化,这些金矿还是在法国、英国和美国等西方国家手里。

马里的金矿

兜兜转转,相当于马里只是收了个租,然后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财富被西方人合法掠夺,落后就要挨打不管放在哪里都是一个硬道理。凯塔本来是如此设想的,他觉得和塞内加尔合并,主体应该是马里,塞内加尔负责提供出海口,但人家塞内加尔就不乐意了,于是只能一拍两散。

紧接着,马里的经济一落千丈,过去有法国人的金融体系,马里靠出口黄金和棉花,可以换取工业品,但如今,一切都要自己来,马里又不走社会主义道路,搞工业建设,全国大部分人口还是农民,黄金也不能当饭吃,因此在1968年终于爆发了推翻凯塔政府的政变。可是这个独裁军政府,也不过是一个先天不足的畸形胎儿,只能依靠黄金出口,而且还很腐败。

关键是,黄金这种东西虽然贵重,但对于贫穷的第三世界来说,它其实不是什么刚需,它的存在只是为了欧美发达世界,世界经济好,马里就能分一口汤喝,经济不好,就有什么吃什么了。马里如今依旧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80%的人口极度贫穷,90%的女性还在接受割礼,而且65%的人口都是文盲。

并且,马里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民族问题。在殖民者到来之前,萨勒赫地区的牧民会向南方的农民输出肉蛋奶制品,而南方的农民会以粮食交换,加上黄金出口,马里的日子还行。可是当法国殖民者来了之后,马里的传统经济体系直接崩溃了。列强们瓜分了整个非洲,强行划下了许多界限,就让许多过去一整块的游牧民族变成多个国家的少数民族。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马里的图阿雷格人,这是一个散布在西非沙漠的游牧民族,分布在阿尔及利亚、马里、尼日尔、利比亚、布基纳法索五个国家,信仰伊斯兰教,属于阿拉伯文化。经过殖民者那么一鼓捣,图阿雷格人就变成了各个西非国家的“少数民族”,得不到任何的资源倾斜,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强烈的分离倾向。

而马里因为地域差异过大,这种矛盾非常明显,马里大致上是南北矛盾和民族矛盾混在一起。在殖民时期,图阿雷格人其实算是法国人的统战对象,因为他们肤色较白,1956年法国成立了所谓的撒哈拉区域共同组织,一共拉了276个部落参与,这就让这些图阿雷格人觉得自己没必要参与南方的黑人独立运动,彼此之间加大了嫌隙。

可是1960年,法国人拍拍屁股走人了,并没有向图阿雷格人想的那样把他们的领土变成一个独立国家,而是交给了五个国家,其中马里这一块矛盾格外严峻。因为凯塔政府想要把图阿雷格人的自治权拿掉,于是1962年就爆发了图阿雷格大起义,第一次马里内战打响,直接打得70%的图阿雷格人要么跑了,要么死了。

其中,有很大一批图阿雷格人跑到了利比亚给卡扎菲当雇佣兵,然而随着利比亚的经济下跌,卡扎菲雇不起了,于是这些人就回到了马里,这一下子就不得了了,过去他们没枪没炮,现在有枪有炮有人,于是就继续爆发了叛乱,而且这一波不是马里政府可以抵御的,相当于直接“独立”。

图阿雷格人

马里有许多不同的民族,也有很多语言,老生常谈问题就是这些民族彼此都是被强行扭合在一起的,所以唯一一个官方的共同语言还是只能用殖民者的语言法语,这个国家事实上都不能算是一个国家,南北差异很大,文化也不相通。

处于主导地位的是中南部的班巴拉人,约占马里人口的36%,这个比例也不是很大,但因为马里实在太多太杂,也就矮子里拔将军了,更重要的是马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都在西部和南方,这就让许多北方和东部的民族不爽,特别就是北方的图阿雷格人,族群矛盾很严峻。马里80%的人口还是农民,整个国家的发展水平非常低下,距离现代化不夸张地说还有一两百年要走。

马里军队在法国巴黎阅兵

本来日子就这样浑浑噩噩过下去,结果2011年阿拉伯之春爆发,从突尼斯席卷整个阿拉伯世界,并且影响到西非地区,利比亚的卡扎菲政府迅速垮台。随着卡扎菲政权的倒台,图阿雷格人彻底失去了外国援助,又转战利比里亚,最终在2012年回到马里,他们之中不少人接受了极端思想,产生了分离主义的情绪,又有自己的武装,爆发分裂运动叛乱,而极端组织也趁机参与其中。2015年,又接受了中东恐怖组织的资助,因此,目前马里北部已经完全沦为极端组织的大本营。

马里、布基纳法索和尼日尔交界恐袭高发

可以说2012年之后的马里彻底乱成了一锅粥,北方事实上如同独立,而且有三支力量,一支是希望民族独立的图阿雷格人的阿扎瓦德民族解放运动,还有两支是从中东偷渡过来的极端组织,它们之间也有路线之争;与此同时,南方则不断地军事政变,极大削弱国力。

马里90%的人口信仰伊斯兰教,境内甚至有一座伊斯兰圣城廷巴克图,这里虽然远离阿拉伯世界的中心,却非常虔诚,据说许多部落依旧实行严格的教法,背不出宗教经典的人是要用铁链锁住,直到背出为止。马里北方的贫穷率又很高,这些人久而久之都会成为极端组织的后备军。

眼看就要国将不国,马里政府只能告家长了,对的,找法国人。毕竟法国掌握着马里的黄金,不能眼睁睁看着马里沦陷,2013年法国决议出兵马里,发动薮猫行动。同年,中国正式接受联合国邀请,向马里派遣维和部队,总共派出多达8批部队,在局势混乱的马里,中国维和部队遭遇了维和生涯的重大挑战。2016年,一名中国维和部队战士牺牲;2019年,中国维和部队遭遇恐袭。一共有多达24名各国维和人员在马里牺牲,这里一度成为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地雷区”。

要不是法军在2013年以来发动多次军事干涉行动,马里的局势只会更加糟糕,这也是马里政府的底牌,因为西非本身都是法国的势力范围,再怎么样法国都不会坐视不理,所以马里政府就可以安心当个“扶不起的阿斗”。可问题是,法国人总不能天天驻军,归根到底马里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反恐和平叛只能由马里政府来搞。

驻扎在马里的法军

可是,因为马里政府的高度腐败和低下的治理能力,不仅是政府公务员常年拿不到工资,就是军队都经常欠薪,加上军饷本来就不高,训练又十分匮乏,装备更是老掉牙,马里政府军还在用几十年前从苏联、法国和美国淘汰下来的坦克、战机,这样的军队也的确只能关起门来搞搞政变,一打仗就是一溃千里。在和北部极端组织和反政府武装的战斗中,基本上战绩连跪。

法军可比马里人精贵得多,打打治安战还行,真让他们去剿匪,那可是要玩命的,所以法军也顶多是保证马里政府不垮台,也不可能真正地实现和平,这是现在西方军队的通病,打仗变成上班,人人都不尽力。截至2023年,法军一共在9个国家驻军,在马里则有大约5000名法军士兵,可就是不出去平叛,而马里军队的主业是搞政变,保家卫国只能算副业

法国虽然还是西非的“家长”,可是自从戴高乐死后,到萨科齐和奥朗德时代,国力消耗巨快,无力维持在西非的军事霸权。要知道,法军在马里,最有力的盟友其实根本不是马里政府,还是图阿雷格人的武装,他们不在乎马里是否分裂,只在乎别让恐怖组织做大。马克龙上台后,逐渐降低法军在马里的军事存在,2022年,于是马里只能拿俄罗斯的雇佣兵集团瓦格纳

从2021年开始,随着马里局势的崩溃,美军跑了,法军也跑了,如今的马里真的成了一个烂摊子,俄罗斯人这个时候却适时来开拓自己的非洲市场了。

世界上欠发达国家

特别是俄罗斯人没有殖民过马里,而且苏联时期还曾经援助马里,没有历史包袱,所以马里人很乐意接受俄罗斯人的军事援助,金矿有的是,你能打下来就随便。尼日尔、布基纳法索和马里退出法国的西非共同体后,成立萨赫勒国家联盟,看来俄罗斯的生意还会越做越大。

可是俄罗斯的下场也不过是治标,治本之道还是在于马里的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目前来看,根本无从下手,马里积重难返,民族、资源、领土、宗教都很棘手。去过马里的国人应该都会对马里警察的“吃拿卡要”印象深刻,最严重的时候,一次就要100美元,如果不给,就敢抓你去警局,特别是看到中国人,就像狼看见羊,眼睛都会放光。

在马里的华人

马里的发展水平太过落后,即使是首都巴马科,城建水平尚不如中国的三四线城市,卫生情况堪忧,水源短缺,并且平均停电时间超过10小时,更别说其他地区,估计都还没通电,全国没有一家像样的医院,蚊虫肆虐,疟疾很常见,真不是人可以待的。

马克龙授予一名见义勇为的马里移民法国国籍

中国对马里的经济援助和维和救援力度是很大的,然而这不过是杯水车薪,马里人还是更为相信西方,而非中国。他们习惯了依靠国外援助过日子的方式,而不愿意在中国的帮助下走自主发展的道路,中国的维和部队也在马里付出了很大的牺牲,可这一切似乎不太值得。

至于未来会如何,那就是马里人自己的历史使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