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0-26 14:35
(文/温建良)在这个信息爆炸、自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订阅报刊杂志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众多报刊通过广告宣传、订阅优惠等手段,竭尽所能地吸引读者订阅,以此扩大其市场份额。
它们通过各种策略,如定期推送、互动活动、独家内容等,来吸引和留住读者,从而确保其在竞争激烈的媒体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时光倒流至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情况则截然不同。在那个时代,报刊不仅是信息的载体,更是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因此,对订阅有着严格的控制。一些报刊甚至对订阅者的身份、背景和资格有着明确的限制,这在当时是为了确保信息传播的安全性和导向性。
这种限制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政治氛围,也体现了对媒体影响力的高度重视。
1976年底,笔者上山下乡刚刚返城不久,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邮电局订了一份第二年的《牡丹江日报》。
1945年8月16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和苏联红军一起解放了牡丹江市。1945年12月19日《牡丹江日报》创刊发行。2015年为纪念《牡丹江日报》创刊70周年,还发行了版个性化邮票,用多幅图片生动回顾70年的发行历史。
多年来,笔者与《牡丹江日报》还是很有渊源的。笔者在此报曾经发表过许多文章,包括第一次发表文章就是在该报上。
从1977年1月,笔者能天天收到《牡丹江日报》,而到了2月份,报纸的投递却戛然而止了。
(邮电通知)
2月4日,笔者意外收到牡丹江市新华路邮电局邮寄来的一封印有“邮电公事”字样的来信,其信的内容如下。
读者同志:
根据牡丹江日报社要求,目前报纸纸张紧张,从二月一日起压缩部分原有订户实行控制发行。
根据《牡丹江日报》的发行方针的精神,这次压缩是本着先公款后自费;先机关、后基层;压居民留集体的原则进行的。同时《牡丹江日报》城区内,今后原则是只接受和投送单位订户,不再接受和投送居民散户。
鉴于 上述情况,你订阅的《牡丹江日报》从二月一日起停送,待后退款,特此函知,请谅解。
牡丹江市邮电局
一九七七年一月二十日
同时,在信封内《报刊退款单》也邮给了笔者,其工作还是挺负责任的。
新华路邮电局的来信采用的是邮电局“邮电公事”专用信封,此封无落地戳,只有“新华路”3个红字是后盖上的。
关于“邮电公事”邮件的使用,笔者查阅了一下《中国集邮大辞典》,是这样解释的:“邮电管理部门、各级邮政(电)局之间因公交寄的免费邮件在邮件封面加盖或印有'邮电公事’字样。邮电部对使用邮电公事邮件的范围有具体规定,主要是邮电管理机构、各级邮电通信企业、各级邮电工会组织、邮运总站、中国通信学会因公寄发的邮件,《人民邮电》报社因公寄发的信函和往来稿件,以及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因公寄往各省(区、市)集邮协会、各邮电理局,邮票公司等的邮件,可免费按邮电公事邮件办理。”当时《牡丹江日报》由当地邮电局负责发行。用“邮电公事”免费邮件通知订阅户其报纸的有关事宜,看来应该是可以的,可惜缺少了落地戳。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指导下,我国在社会经济、科技等众多领域实现了令人瞩目的飞速发展。然而,这封看似平常的信件,却以其独特的方式真实记录了在1977年中国未改革开放之前,一切服从国家指令计划的身影,和那段物资匮乏经济落后的历史,为后人提供了深刻反思的实证。
正是从那样的一个相对落后的“低洼地带”起步,我们的国家才得以在各个领域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