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品鉴网

《揭开晚清秘录的神秘面纱》

发表时间: 2024-11-12 16:26

《揭开晚清秘录的神秘面纱》

作者:春城隐士​

关于晚清的那段历史,有一段话可谓贴近表达:“这是睿智的时代,也是蒙昧的时代;这是笃信的时代,也是怀疑的时代;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绝望的冬天”。

正是因为时局的动荡与环境的复杂,使得晚清的那段历史看起来神秘且怪异,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一段不为人知的晚清秘录。

认识玉梅是在一次很偶然的时候,那次我路过典当行,她刚从里面出来,被一个人抢夺走了手里的钱袋。

身逢乱世,我从师学了一些武艺,并随身带着铁筷子防身。撞着此事岂能不管?我急忙拿出铁筷子甩了出去,正好打中那贼膝窝,那贼跑得正欢,冷不防受击摔在地上,跌得七荤八素,我连忙上前一把按住他,夺回了钱袋。

穷寇不可逼,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巡捕是不管事的。我放开那贼,从地上捡回铁筷子,威胁道:“回头打瞎你的招子(眼睛)。”那贼人头都不敢回,一溜烟儿跑远了。

她走过来,脚下轻盈而稳,上身却如松竹不动,即使遇见这事,似乎也没有一丝惊慌,她欠身万福,樱口轻开而不露齿:“多谢侠士仗义出手。”

“你数数这钱对不对。”我把钱袋递过去。

“不必了。”她接过钱袋,“还请恩公随我回寒舍,好好款待,以报恩公万一。”

我看着她那消瘦的身体,发白的面色,便不想给她添麻烦:“不必了,举手之劳而已,咱们有缘再见。”

谁知她突然跪倒在地:“恩公若无要事,还请去寒舍,让妾身款待一二,若有要事,也请告知住处,妾身登门感谢,不然妾身心里过意不去。”

“你……快起来,不要这样。”我连忙扶起她,“我去就是了。”

她站起身,恢复了慢条斯理:“恩公这边请。”

她孤身一人,在京城一个胡同里租着一个小屋,屋子很破旧,里面却收拾得干净敞亮,看得出来平时经常打扫。

一进屋,她便让我坐在茶椅上,转身去了里屋。我看着屋里的布局,很平常的屋子,也没有什么花瓶、挂画之类的装饰品,只是这套茶桌椅十分显眼。茶桌上放着茶壶茶碗、青花茶叶罐,桌旁地上还有一个小木桶。虽然我家境还算可以,却也没见过这种高贵典雅的生活情趣,何况是住在如此陋室的人,这让我产生了好奇,难道她是什么没落权贵家的小姐?

过了一会儿,她提着一个水壶出来了,原来是烧水去了。

她把水壶放在桌边,打开茶叶罐,茶叶的香气弥漫出来,沁人心脾。她把一些热水倒进原本就很干净的茶壶,涮了一遍,又把茶叶放进去,加水,等了一会儿,又把茶水倒在桌下小木桶里,又再次加水。

我有些傻眼地看着她操作,因为不懂这里面的规矩,有些不敢言语了。

她笑着给我沏上一杯茶,这才落座:“恩公大恩,妾身没齿难忘,妾身不会别的,想给恩公做件绣花大氅,希望恩公莫要推辞。”

“额……你是一个人住?可有家人在这边?”

她摇了摇头:“我并无家人,父母在我进宫时,就剩下半条命了,等我后来打探消息,却是了无音讯,想必是……”

“这……”

“我还有一个丈夫,几年前就病死了。”

“哎呀!实在抱歉。”我慌忙站起,想要道歉,她却微笑起来,“恩公请坐,不必如此。我丈夫跟我一样,都是从宫里出来的,还是太后给我们赐的婚。”

“宫里出来的?”我颇为惊奇,“那您是……”

“我就是一个宫女而已。”她说道。

宫女?那您的丈夫是……侍卫?”

她笑着摇了摇头。

“那……御医?御膳房的厨子?总不会是……”我疑惑道。

是公公……”她笑了,却让人看不出凄苦的神色,仿佛春风般和煦,让人费解。

“恩公见笑了,我在宫中数年,各方面受到主子和姑姑们的训导,已经展现不出忧怒悲恐等情绪了,只有淡然和欢笑。”

“这……”我心里一紧,再看她时,却仿佛是一个异常美丽的监牢,里面关着千疮百孔的灵魂了。

“能给我讲讲你的故事吗?”

“可以。”她的眼睛望向屋子一角,似乎沉浸在回忆里了。

我叫玉梅,在我13岁的时候,家里遇到变故,爹娘带我逃往京城,想要投奔一位远房亲戚,几经辛苦来到这里,已是几天没吃饭了。

来到这里后发现,亲戚已经迁走,不知搬去何处了。京都寸土寸金的地方,父母找不到地方落脚,正巧碰到宫里选秀,我的年龄合适,不说成为帝后或娘娘,哪怕宫女也是饿不死了,便报了名。

记得那是光绪15年,经过几番选拔,我被选进宫里,成了一名储秀宫的宫女。

我当时是从皇宫北面的神武门偏门进去的,神武门高大的门楼,朱红色的墙柱,尽显皇家气派。我当时想到自己将要成为这里的一员,即有兴奋,也有忐忑。

也是在这一年,光绪爷大婚,迎娶了隆裕主子(皇后)和瑾、珍二位小主。

好多人都以为,我们这些在宫里的人,必然都是吃着山珍海味,每天吃喝玩乐,其实恰恰相反。我进宫以后,先是在“姑姑”手下被训练教导,这宫里面的规矩浩如烟海,一切都是为主子们服务。

就说一日三餐,不许吃有气味儿的,葱姜蒜鱼想都不要想,吃完了嘴里带了气味,主子闻到了就是大不敬。而且不能吃饱,免得出虚恭。奴才一旦犯了大不敬,轻的脱光了打一顿再赶出宫去,重的直接处死,不可能罚完了继续留用,怕被奴才报复。

为了训练我们,姑姑们每天洗脸、梳头、洗脚、洗澡等,全由我们伺候;同时姑姑的衣服鞋袜也是我们做,每天拆、改、锈,从早到晚,稍不如意,非打即罚,若是打还好,捱一阵也就过去了,就怕罚,墙边一跪整夜也是有的。

不过宫里也有规矩,许打不许骂,都是主子的奴才,打狗还得看主人呢。而且对宫女,不许打脸。所以后来慈禧太后让隆裕皇后打珍妃嘴巴,也是赤裸裸的羞辱,骂她连奴才都不如。

储秀宫原是妃嫔住所,因为慈禧太后在这里生了同治帝,在此之前,她不过是个嫔而已,母凭子贵成了贵妃,她久居于此,一是缅怀受咸丰之恩,二是彰显生同治之德,靠两位帝王的恩德,她可以稳稳坐在至高权力的宝座。

太后住在储秀宫,吃在体和殿,当然后来她主政之后,是住在皇宫东部的乐寿堂,那是乾隆爷当太上皇时住的地方,她以乾隆自比,后来杀害珍妃,也是在这里。

几年兢兢业业地伺候主子,我成了慈禧太后的近侍,负责夜间贴身值夜。

慈禧

值夜,是给皇帝、太后、后妃等夜里当差,夜里当差是绝对不可以睡觉的,除了伺候起夜、饮水等,其余时间要坐在地上,提起耳朵听太后的呼吸是否均匀、起夜几次、翻身几次、醒几次、有没有咳嗽、口渴等等,到时候上报内务府和太医院。

光绪24年,也就是戊戌年,我在这皇宫里已经十年了。也正是这年,光绪帝宣布变法,从这时起,他和太后就成了冤家对头。

那天早上值完夜,我刚要去休息,有太监来传旨,说珍小主召见。

我虽然和珍妃同年进宫,但地位天差地别,她召见我会有什么事呢?我心中忐忑,却也只能跟着太监从御花园绕路,来到景仁宫,太监竟没有通报,而是直接叫我进去。

光绪和珍妃

我一进屋,正看到珍妃和光绪帝都在屋里,吓得连忙跪倒在地。珍妃将我扶起来,笑吟吟地说道:“玉梅,咱们当年是一起进宫的,这些年来也没怎么找你说过话,你不会怪我吧?”

“主子折煞奴婢了!”

“你别客气,我这次叫你来,是奉了皇命。”珍妃忽然正色道,“太后今早去了颐和园,要在那里住上一段时间,你是太后的近侍,陛下托你办一件事,将这包调理身体的药粉放在太后早晨的银耳羹中。

“什么!”我吓了一跳,浑身筛糠般颤抖起来,能在宫里十年没犯错,还成为太后的近侍,我又怎会是傻子?皇帝要对太后动手?让我去?

“你不要担心。”光绪说道,“朕已命康有为联络袁世凯,不日便要兵困颐和园,灭掉慈禧与荣禄,你这件事,不过是加一个保障而已。”

玉梅,这件事若成,陛下许你一个贵妃之位,到时候咱们姐妹掌管后宫,做陛下的贤内助,你看可好?”珍妃蹲下身子笑着拉住我的手,轻声说道。

珍妃

“我……”我迟疑了,从一开始的心惊胆战渐渐稳定下来,我知道,不管我想不想答应,眼下都得答应,否则就是死路一条。我只好做出意动的神情,扫了一眼光绪帝,说实话,光绪陛下长得属实是美男子一个,可惜他的眼中只有一个人——珍妃。

“我……答应!”我接过那包药粉,揣进怀里。

“好!你去吧,若得手,立刻离开太后寝宫,朕赐你金牌一道,保你在紫禁城通行无阻。”光绪说着,拿出一个金牌递给我。

我接过金牌,心里莫名有些暖意,这事万分凶险,一旦事发,必然死无葬身之地,但皇帝能想到给我金牌让我脱身,可见确实不是用我当个临时的工具,而是真的考虑过我的安危。

我把金牌揣进怀里,谢主隆恩后离开,但就在退出宫门一回身之际,我看到一个女子的身影在大门处晃过,顿时眼前一黑,脑中仿佛天塌地陷般掀起惊涛骇浪,因为我认识这个身影,她就是大内总管李莲英的妹妹——李莲芜。

李莲英是太监总管,慈禧太后身边的第一红人,绝对的心腹。就说老祖宗传下的规矩,太监官级不可超过四品,李莲英却被破格封为二品,可见其位高权重。

李莲芜是李莲英的妹妹,常进宫陪伴慈禧,虽是汉人,慈禧却对其青睐有加,甚至打算让光绪纳其为妃,被光绪以“皇室娶阉人之妹恐贻笑天下”的理由拒绝,但李莲芜奉太后懿旨在光绪身边侍候,光绪也无可奈何。

我十分慌张,知道生死的抉择就在眼前。一旦李莲芜告发,皇帝或许没事,我和珍妃必死无疑!而且就算想办法追上李莲芜,也只是打草惊蛇,功亏一篑。我心思电转,眼下唯有一个办法,先一步告发珍妃蛊惑人心,获取太后信任,这样才可保我这条小命无虞。

我连忙回到储秀宫,跟着队伍坐着大鞍车去往颐和园。

颐和园绿水蓝天,龙舟画舫,是世间绝美的景致,但因为邻水,蚊虫也多,高脚花斑的蚊子,被咬后奇痒难忍。所以太后的寝殿有天棚,也就是蚊帐,但这个蚊帐非常大,要把宫殿都罩进去。彩活工匠技艺精湛,不用一根铁钉,一条铁丝,飞檐鸱尾,和宫殿一样漂亮,而且不会有一只蚊虫钻得进来。

民间称颐和园为“玉堂春富贵”,其实这不只是字面意思,颐和园有一片玉兰花田,玉兰最初是乾隆帝留下来的,在这里养成了一片;又从极乐寺移来西府海棠,这海棠是咸丰帝最喜欢的,后来,太后又把迎春、牡丹移种在园里,这才是玉(玉兰)堂(海棠)春(迎春)富贵(牡丹)的深层含义。

每次来到颐和园,我都要感叹皇家的荣华富贵,和深宫内院全不一样。皇宫里多种四季常青的松柏,颐和园是太后游玩的地方,花木繁多,争奇斗艳。

但这次的心态又不一样,我跟着队伍来到太后寝宫,才知道太后已经乘船游湖去了。我不敢休息,在岸边跪等太后回来。

太后的午膳也在船上,涉及到皇家气派,一百二十多道菜是一道也不能省的,奉菜的船搭上了两个木梯,宫女太监都受过严格训练,在船梯上行走稳健而轻盈,进出往来如流水,老佛爷每道菜只吃一口,便赏赐给其他皇室成员。旁边的乐船奏着舒缓的歌谣,仿佛西王母瑶池欢宴。

午饭后,又等了一个时辰,太后的船才缓缓靠岸,在宫女搀扶下走了出来。这才有太监奏报,说我有事禀报,已等候一天了。

“玉梅,你随哀家回寝宫再说吧。”太后面色淡然,并没有看出不悦,但伺候她多年的我深深知道,如果不能有合理的解释,我至少也是褫衣廷杖后赶出宫的下场。

在我们下人面前,太后向来沉着冷静,也讨厌毛手毛脚,不守规矩的人。

李莲英

我只好跟随太后仪仗回到寝宫,看着前面李莲英和崔玉贵的身影,心里更是悬了起来,不知道李莲芜到底听没听到光绪的话,如果听到了,又向谁告发了呢?

回到寝宫,太后坐在床上,竟然笑了起来,柔声说道:“玉梅,你父母早年去世,哀家已命人在中元节那天为你父母做了纸钱纸马,随法船一并烧去了。”

我顿时一愣,没想到慈禧太后竟然想到为我做这事,这可就是无上荣宠了。我顿时心中一暖,连忙拜谢太后,并将珍妃叫我用药下在银耳羹中,和袁世凯即将兵围颐和园的事一五一十地如实讲述。

我讲完这件事,偷眼去看太后,却发现太后依旧面色淡然:“玉梅,你果然值得我信任。这包药,早有太监禀报我了,并且已经换成实打实的补药。而袁世凯,已经和荣禄达成一致,要一起诛杀逆党,让光绪这个不孝之君退位。

“什么!”我顿时一惊,感觉冷汗顺着脖子向后背流下去,原来太后一直掌控着一切,光绪帝就像一只猴子一样,根本跳不出老佛爷的五指山,而我则在悬崖边走了一圈,如果不是恰巧看到李莲芜,哪怕什么也不做,恐怕也是千刀万剐的结局。

“好啦,你昨晚守夜,今天又忙了一天,去休息吧。”太后的样子,活像慈祥的祖奶奶。

但我知道,她动怒的时候,哪怕是亲人也要喋血,后果不堪设想。

——故事未完,明日更新——

作者简介:

李冰,笔名春城隐士,吉林长春人。中国古典文学爱好者,业余喜欢文学创作,钻研中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