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1-10 14:59
话说在1815年的一个夜晚,泰安首富徐文诰家里可热闹了。14个胆大包天的强盗摸黑闯进了他家,这帮人也是够狠的,直接就开始洗劫财物。徐家人被这动静惊醒了,徐文诰这个当家的也不是吃素的,立马掏出私藏的鸟枪,带着几个雇工就跟这帮强盗干上了。
这场混战可不是闹着玩的,双方都有家伙什,那王大壮、王三壮兄弟俩手里也都握着鸟枪。黑灯瞎火的,双方你来我往,枪声不断。等强盗跑了,徐家才发现可出大事了 - 雇工柏泳柱当场毙命,另一个叫徐士朋的也受了重伤,好在捡回一条命。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报官吧?徐文诰天一亮就跑去县衙报案。谁知道这一报不要紧,反倒给自己挖了个大坑。泰安知县汪汝弼来勘察现场,这位老狐狸一眼就看出不对劲 - 现场的弹痕全都是从里往外打的,这不是强盗打的呀!
徐文诰这下可慌了神。其实当时场面太乱,谁的枪打死了柏泳柱,他心里也没底。为了把事情往强盗身上推,他还特意把窗户砸坏了些。这下可好,被知县一眼看穿。
汪知县倒是给他出了个主意,说要是为了抓贼误杀了工人,处罚会轻一些。徐文诰一听,心里开始打鼓了。他琢磨着找来雇工霍大友顶包,许诺给一大笔钱,还说会照顾他家人。霍大友一想,这买卖不亏,就答应了。
可谁知道,这事儿越闹越大。柏泳柱的老婆和霍大友的老婆都不干了,一个要求一命抵一命,一个说自己丈夫是被冤枉的。这还不算完,徐文诰又收到消息说济南那边抓到了真正的盗贼杨进忠,这下可把事情搅得更乱了。
官场上的这些老油条们可不是吃素的。汪知县为了保住乌纱帽,想把盗案变成窃案。可上头的刑部也不是好糊弄的,一看验尸报告就发现问题:死者前后都有枪伤,这怎么可能是单纯的误杀?
最后闹到什么程度?徐文诰这个受害者反倒被判了死刑!这可把徐家人急坏了,赶紧跑到京城告御状。这一折腾就是整整三年,盗贼没抓几个,徐文诰倒是在牢里吃尽了苦头。
你说这事儿闹得,是不是够离奇的?一个富户家被抢,结果自己反倒成了阶下囚。这里头的门道可多着呢:有官场的潜规则,有司法的黑暗面,更有人性的复杂。这个案子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清朝司法制度的种种弊端。
各位看官,你们觉得这事儿该怎么评说?是该同情徐文诰,还是该批评当时的司法制度?咱们不妨好好琢磨琢磨,看看这段历史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