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品鉴网

寿阳工地出土金铜佛造像引发哄抢,警方迅速行动追回文物

发表时间: 2024-10-07 12:18

寿阳工地出土金铜佛造像引发哄抢,警方迅速行动追回文物

这件事要从1986年的寿阳一个工地开始说起。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国的经济突飞猛进。对于煤炭的需求也大幅度的增加,位于煤炭之都的山西也同样迎来了快速的发展。寿阳县,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东部,枕恒岳,络太行,居潇河中上游,整个地形西北部、北部较高,向东南逐渐倾斜,呈阶梯状分布。

寿阳县位于山西省晋中市东部,太行山西麓,居潇河中游,地处太原、晋中和阳泉三市之间,与之构成一个三角框架,素有“金三角”之称。

在寿阳县马首、方山、姜家寨等地发现石斧、石锥及旧石器时代遗物,类丁村文化。在高垴、尹家庄等地发现兵器骨簇、石片、介壳等遗物,类仰韶文化。寿阳名胜古迹亦多,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5处。

山西的寿阳财政也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于是水利局做出了决定,要为自己的职工谋福利。于是开始了水利局宿舍的修建工程。在1986年7月的那一天的上午。天气很炎热工地工作也进行的如火如荼。但是突然当啷的一声。有一位工人的铁锹碰到了一个很硬的东西。等他们挖开以后发现是一个很大的洞。周围的工人听到了动静也迫不及待的赶了过来。等他们齐心合力将洞扩大以后,在阳光的照射下里面竟然金光闪闪的。

工人们都愣在那里了。这时突然有人一喊到了一声,挖到金子了!工人们蜂拥而上,哄抢了起来。这时施工队的队长赶到了这里看到了这个现象,他觉得这件事非同小可,于是抓紧时间向上级部门进行了汇报。县里的公安局还有文物部门在第一时间赶了过来。抓紧时间封锁了现场,公安部门迅速对现场的工人进行了控制。快速的将绝大部分文物收缴了回来,但是仍有一部分文物流失到‬了民间。

考古队到了现场以后迅速的对现场进行了保护,经过初步的清理,所有的金铜佛像出自一个圆形的窖藏洞穴,这个洞穴,口径约0.5m,距离地表层有1.3m深。当时追回的有菩萨像62件,力士像三件。护法狮子三件,还有发愿碑文5件。最大的有20多公分,最小的有5cm左右。

这批铜造像中(含铜发愿文碑、护法狮及足床等),有铭文者40件,占全部造像的44%,其中有确切纪年的35件,自⁩东魏武定四年(546年)至隋大业九年(613年),历经东魏、北齐、隋三个朝代,长达67年之久,这就为这批造像的分期断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没有铭文纪年的造像大都与有纪年造像的造型、风格、铸造工艺、雕刻技法大同小异,只有少量造像时代较晚,可能迟至盛唐。

四足方坐佛床类造像均为铸造完毕后,錾刻出五官、头冠、衣纹、手指及脚趾,錾刻痕迹大多比较粗糙;背光部位纹饰全部为錾刻而成。唐代单体造像制作相比北朝及隋代佛床类造像更为精致,铸造完成后在面部、手部及衣服上进行加工,并在头光部位进行錾刻装
饰。

鎏金造像表面均有不同程度的鎏金脱落现象,大多数鎏金脱落现象出现在錾刻纹饰内以及尖锐的突出拐角处,錾刻纹饰内多已长出绿色铜锈。显微观察时,不同保存状况的造像錾刻痕迹中基本都能或多或少观察到一些鎏金残余,说明此批造像应该为先铸造出大致人物形状,接着錾刻出人物的五官、手足、衣饰和其他装饰纹样,完成装饰之后再对其进行鎏金处理的。

从出土情况分析,这批铜佛造像当属窖藏,埋藏并不慌乱井然有序显然为当时佛教徒有意埋藏的。其埋藏 时间应在盛唐,可能与唐中期的安史之乱有关,不可能迟至唐武宗灭佛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