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品鉴网

秋日红茶养生迷思,颠覆你的传统认知

发表时间: 2023-08-30 09:29

秋日红茶养生迷思,颠覆你的传统认知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近期有茶友咨询,她喝红茶喝到上火了,该怎么办?

乍一听, 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红茶的茶性温和,也不燥热,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随后,那位外省茶友将事情起因经过,细细说了遍。

从前个礼拜开始,茶友当地城市所在的天气,一直是晴朗干燥,空气很干,秋燥明显。

这时,茶友听了网上的建议,打算多喝点红茶润一润。

买了一罐武夷山本地产的“野生小种红茶”,以备秋冬季喝茶饮用。

但茶友的喝茶方式,不是常规的盖碗冲泡,更不是用玻璃杯直接泡。

而是学了一个新方子,将桂圆干、红茶、墨红玫瑰等,组合在一起放进养生壶里煮开。

每天早晚,各煮一壶。

将煮好的茶饮代替水,倒进大杯子里吨吨吨喝下。

说实话,煮出来的滋味真不赖。

甜甜的,香香的,玫瑰的香,桂圆的甜,红茶的柔,融合得也不错。

但连续喝了一礼拜后,发现秋燥问题没有得到缓解,反而还把自己喝上火了,这该如何是好?

如果没猜错,应该和个人体质,以桂圆果肉干的性味相关。

若想简单润秋燥,直接喝纯茶就好。

优质红茶不需要任何辅佐,简单泡出一杯清饮,茶汤风味层次反而能得到真实还原。

不然,当你大量加入蜂蜜、苹果块、柠檬、桂圆干、桂花瓣、玫瑰花进去混煮混饮之后,会变成一锅大杂烩。

这时候,哪怕自己花了大几百买入手一罐高档红茶(换算过来斤价过千)。

结果混饮之后,和普通几十块一斤的便宜茶尝不出差距,都是一股浓郁的蜂蜜甜味。

算下来,岂不是白白可惜了好茶?

入秋后,适当喝点风味温和的红茶的确应时应景。

不过秋季喝红茶,这5点“备忘录”千万别忽略。

选对一杯对的茶,方能更好地润秋。

《2》

一、润⁠秋燥尽量喝纯茶。

上个月刚回复过一个提问。

“红茶和什么搭配在一块最好?”

网上的红茶饮品,花式繁多。

苹果红茶饮解腻;桂花红茶增香;红茶拿铁混搭;柠檬蜂蜜红茶百搭……

此外,还有包括生姜红茶、黄芪红茶、雪梨红茶、红枣红茶、玫瑰红茶、薄荷红茶、甘蔗红茶等。

这些饮品里面提到的“红茶”仿佛是万能配角,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但这种调饮混搭的方法,不是秋天喝红茶的最佳؜打开方式。

如果单纯是为了润秋燥,不加料,直接喝纯茶就行。

品质有保障的红茶,内在天然茶味积累丰富,不仅喝入口刹那,香润清甜,滋味饱满。

等你连喝两杯三杯后,喉间还能出现明显的回甘与生津。

生津,即口腔内分泌津液。

生津感突出的优质红茶,对于缓解干燥天气造成的口干舌燥来说,再好不过。

二、温热饮用。

入秋之后,饮⁦食切忌贪凉。

眼下,三伏天已过,还有十来天即将迎来白露。

白露一到,转入仲秋,气温下降速度会加快。

为了更好地迎接秋冬季,容易刺激肠胃的冷饮、冷茶、冰糕、冰镇西瓜等,能不吃就不吃。

多喝滋润清补的汤品,更为有益。

现阶段选择喝红茶时,牢记一句劝——温热饮用。

沸水快冲出来的滚烫热茶,稍等片刻,等到不烫嘴后再喝下。

现泡出来的热茶,及时喝掉比较好。

等到茶汤彻底凉透,不仅茶香会飘散,部分红茶还会出现“冷后浑”,风味受损,很影响喝茶心情。

至于夏季流行的冷泡茶,更是敬而远之为好。

因为冰凉的冷茶,易伤脾胃,不利秋日养身。

三、不喝浓茶。

闲聊时,听身边朋友分享过她的喝茶习惯。

“每天上班时,都会在茶水间泡一杯浓浓的红茶提神。喝习惯了之后,泡淡点真的没效果,不提神。”

但这种长期喝浓茶的生活方式,不值得提倡。

六大茶类里,红茶的发酵度相对较高,整体风味相对温和。

但这并不意味着,喝红茶时可以百无禁忌。

哪怕刻意将茶味闷得极浓,也能保持温和滋味。

按这样的想法,妥妥是偏离了喝茶享受的轨迹。

因为,闷浓的红茶并不好喝。

茶味浓,滋味苦,很难尝出好茶本身的清甜柔滑。

再加上,浓茶内部含有较多咖啡碱、茶多酚等物质。

长期大量喝浓茶,容易刺激肠胃。

办公期间若想通过喝茶调整状态,还是喝浓淡适中,香醇饱满的更好。

在睡眠充足,作息正常前提下,好端端地喝茶,没必要难为自己,非要将好茶闷浓熬苦了再去喝。

四、不空腹喝茶。

早年间‫在互联网上有一个问题被讨论得很火。

“清晨起来的第一杯水,你会怎么选?”

A选项,凉白开。

B选项,淡茶水。

C选项,蜂蜜水。

D选项,纯牛奶。

这道选择题看似基础简单,但很多人的观点都不同。

其实,最稳妥的答案是选凉白开。

一杯清水,至清至纯至洁,昏睡一整晚后,清晨早起先喝一杯水补充水分,很有必要。

但对健康人群来说,由于个人偏好不同,橙汁、豆浆、牛奶、蜂蜜水、茶水等,适当喝一杯,也无可厚非。

但清晨早起时,处于空腹状态时,喝茶要多谨慎。

总原则是,茶味宜淡不宜浓。

要是本身脾胃⁧偏弱的话,还是将早茶的时间往后挪一挪。

等到吃过早餐,再去喝茶也不迟。

五、睡前少喝茶。

进入深夜后,不管是什么茶都要少喝。

临睡前再一杯接一杯地灌入茶水,会带来身体负担。

且不说,茶汤内部广泛含有咖啡碱。

而咖啡碱,滋味偏苦,有提神振奋的影响。

本身对咖啡碱比较敏感的人群,当你睡前喝了含有大量咖啡碱的浓茶、苦咖啡之后,会辗转反侧,难以顺利入睡。

哪怕常年喝茶,从来没试过喝茶失眠的老茶客。

进入深夜后,喝茶也要“悠着来”。

哪怕睡前不喝茶,大量灌入好几杯凉白开。

此时,肯定会因为摄入的水分过多,增加起夜次数,很难再顺利睡上整觉。

下班回家后喝一杯晚茶放松,建议根据个人平日的作息时间,选在睡前3小时喝茶。

晚上时间段,八点钟黄金档刚好。

如果已经进入深夜,再重新开一泡新的红茶⁠,浅尝一杯两杯。

这时候,自己一个人根本喝不完,放到第二天隔夜之后也会浪费。

深夜的茶,还是留待明日再喝为好。

《3》

聊到喝茶注意事项,想起不久前看到的内容,“绿茶伤胃,红茶养胃。”

话说,这到底对不对?

其实,这太片面了。

绿茶是不发酵茶,绿叶清汤,内部含有较多没有转化的多酚类物质,整体性味不如红茶温和。

但绿茶本身,胜在茶味清新、滋味清冽。

只要避开空腹大量饮用浓茶,绿茶谈不上“伤胃”二字。

如果是和朋友们约在一起吃大餐,吃了烤肉与火锅等比较油腻的食物后。

适当喝点口味清新的茶叶,一来能清新洁净口腔,二来还能利于消化,胃部也会感觉更放松。

另一边,喝红茶养胃其实是茶圈谣传。

养胃护胃,重点是个人饮食习惯。

三餐规律,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不过分节食,是重中之重。

与喝茶这件事,没有必然关联。

如果一个人本身胃不好,但又很喜欢喝茶。

在饮茶选项上,有针对地选择风味温和甘润的红茶、老白茶等,会更适合。

但这种“相对适合”,不代表“能养胃”。

分清前因后果,才能明明白白地安心喝茶。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