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品鉴网

嫡与庶的博弈:古代家庭地位之争

发表时间: 2024-11-08 14:43

嫡与庶的博弈:古代家庭地位之争

在我国封建传统观念里,“嫡庶有别,重男轻女”的思想一直存在,直到今天,在一些不太开化的地方,这种落后的想法依然存在。

虽然自从实行“一夫一妻制”后,嫡和庶的影响消失了,但是男女之别还深深地烙在某些人的心里。

在古人的认知里,嫡系优于庶系,男孩优于女孩。

那么当古人的家里同时出现了嫡女和庶子时,他们两人的地位该怎么排呢?是血脉重要还是性别更重要?难道就算是小妾生的儿子也要比正妻生的女儿地位高吗?

嫡庶之别

之所以会有嫡子与庶子的出现,是因为古代存在着“一夫一妻多妾”的制度,嫡子就是这“一妻”所生的孩子,庶子就是这“多妾”所生的孩子。

妻子的地位要远远高于妾的地位,连带着儿子也是如此。

这种嫡庶有别的观念在元朝之前十分重要,但是从元朝开始,就逐渐淡化了。

古人的正妻,又被称为嫡妻,是正儿八经明媒正娶的妻子。古人十分注重仪式感,因此这娶亲的流程可谓是十分繁琐。

首先是娶亲的男子,是绝对不能拥有两位正妻的,当然也有例外,如果有皇帝的特别允许,有左右两位夫人也不是不行,当然这件事是发生在晋朝。

古人言:“晋朝以孝治天下”,那是因为除了孝以外,晋朝在其他方面都拿不出手,在尊礼这方面更是如同焚书坑儒一般。

在晋朝还没有建立的时候,司马氏把持魏国大权,司马昭甚至敢当街弑君,但是并不是他亲手杀的,他派去贾充,贾充带着司马家的手下成济。

曹髦是成济杀的,但是动手的命令是贾充下的,成济后来也被当作贾充的替罪羊被杀了。而今天的主角就是贾充。

贾充的原配妻子李婉是魏国大臣李丰的女儿,后来因为李丰犯了事,李婉被一起发配到边疆去了,贾充只好又娶了一位正妻郭槐。

西晋建立的时候,司马炎大赦天下,李婉就从边疆回来了,然后贾充现在就面临着一个两难的境地。

贾充和李婉生的两个儿子选择支持父亲接回李婉,但是郭槐的现任妻子却不乐意了,郭槐生了个女儿很有名,就是西晋皇帝司马衷的丑皇后贾南风。

这个贾南风此时已经嫁给了司马衷,郭槐也就成了皇亲国戚,她仗着这个身份跟李婉相持不下。

后来这事闹到了晋武帝那里,晋武帝也觉得此事有意思,于是就直接赐给贾充一个特权,允许他拥有左夫人和右夫人两位正妻,这可是连皇上都没有的待遇。

不过从这里也能看出来,正妻这个位置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能闹得皇上都出手阻拦。

如果没有皇帝的介入,李婉和郭槐,谁输了谁就得当妾了,地位一落千丈,谁也不想落得个这样的名声。

在古人的眼里,只有“嫡”代表了亲情,“庶”就只是玩玩了。古人娶妾的时候既不需要三书六礼,也不需要门当户对,只是单纯要个人。

不过庶妻也不是只有妾这一种,这也是分了三个等级的。

最高的一级叫媵,这代表的是妻子的同族姐妹陪嫁。

这种事只有在周朝的时候才流行,后世比较罕见的。比媵再低一级的就是妾,在早些时候,妾是不能成为正妻的,这不是约定俗成,这是法律里的明文规定。

后来这事就管得不那么严了,出现了将妾“扶正”的仪式,只要举行了这个仪式,妾也就能成妻了。

比妾还低贱的是婢女,这些人一般是主人看上了家里干活的侍女,或者从外面买回来的歌妓,是上不了台面的,因此连妾都不能做。

这种情况在唐宋两朝的文人之间最为流行,风流才子也是从那时候出现的,大文豪苏东坡就曾经将两个已经怀孕的婢送给别人。

媵是妻子娘家带的,因此不可以被买卖,但是妾和婢都是能买卖,甚至是能赠送出去的。

与这些人比起来,想要跟妻子断绝关系,可就麻烦多了

古人的妾不能成为妻,妻也不能降为妾,想要跟妻子断绝关系,就只能是一纸休书彻底赶走。

但是这休书也不能随便写,必须是女子有错在先才能用休书,妻子犯的错又被称为“七出”,包括了七项错误,这七项错误放在今天来看依然有借鉴意义。

后来的人觉得“七出”有些无情,于是又在“七出”的基础上加了“三不去”。

“三不去”是指已经为公公婆婆守过三年孝的妻子或者是娘家已经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妻子,抑或者是地位高的男子在当初地位低时娶的妻子。

在这三种情况下,妻子不能被休。

由此也能看出来,这“嫡”与“庶”的差距真的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男女之别

清楚地认识到“嫡”与“庶”的区别之后,这个问题也就差不多解决了。

妻子生的孩子无论男女,那都是一家人,如果是妾生的,那就是需要考虑一番了,由于妾的地位比较低贱,她们孩子的地位自然也高不到哪里去

就算是妾生的儿子,也不能跟妻生的女儿相比。

但是人是活的,是有感情的,都是生活在一个院子里的人,并不会因为这些而形成多么大的偏见,真要是这样的话,当初就不会把这个妾娶进家门了。

如果庶子的表现比较好,也不是不能得到父亲的重视,历史上这样的事也不少见。

所谓的尊卑之法,只是在遇到事的时候才会拿出来用,平常生活中分不了那么清楚。

而且按照礼法来看,嫡女确实要比庶子的地位高,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嫡女还真不一定就比庶子受重视。

古人的“重男轻女”可不是说说就完了,他们对于女子是真的很不在意。

就算是再亲的嫡长女,到头来也得是别人家的人,不可能一辈子伺候爹娘。

古人对于出嫁女子的要求又特别严苛,女子出嫁之后就不能再随便回娘家了,娘家的事也就不指望她了,因此嫡女的地位虽然高,但是还得就事论事。

有一个简单的例子,当初汉高祖刘邦要跟匈奴和亲,他第一个想送出去的就是吕雉亲生的鲁元公主。

谁都知道送到匈奴那里去是九死一生,过得好不好先不说,能不能活着都是个问题,但是刘邦却直接打算送出自己的嫡长女,要不是吕雉使劲拦着,恐怕鲁元公主就被刘邦送走了。

从这件事里就能看出来,古人对于女儿的态度实在是一般,当然不排除有一些偏爱女儿的皇帝,但是他们毕竟是少数。

而且女儿们想来是上不了族谱的,而庶子们就能上,这便是实质上的区别。

总的来说,因为有“嫡庶礼法”这种明文规定的存在,嫡女的地位的确要比庶子要高,但是这民间还有“重男轻女”思想的存在,地位比较高的嫡女,得到的待遇往往还不如庶子。

嫡女的地位是下限高,上限低;而庶子的地位则是下限低,上限却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