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1-30 18:04
在中医学里,皮、肉、筋、骨、脉被称为“五体”,它们在结构上密不可分,功能上互相为用,就像楼房一样,一层层盖起来便组成了我们的身体。
同时,“五体”对应着身体的不同脏腑,肺主皮,脾主肉,肝主筋,肾主骨,心主血脉。
如果能养护好“五脏”,“五体”也会得到滋养,疾病自然没有容身之地。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教你养好「五脏五体」。
受访专家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 孙志佳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周围血管科副主任医师 赵欣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刘承
本文作者 | 生命时报记者 田雨汀
“皮”泛指人体皮肤,还包括汗毛、眉毛、胡须、头发等。中医认为,肺主皮毛,能把脾胃生成的水谷精气输送到皮表,使皮肤滋润、毛发光泽。
而皮肤是人体抵御外邪的屏障,起到护卫肌体、调节津液和体温等作用,五脏六腑的状态都会在“皮”上有所体现。
现代人的许多不良生活习惯会对皮毛产生影响。例如,吸烟饮酒、过度暴晒、常年化浓妆、熬夜。
若皮肤腠理不够致密,就容易感受外邪,出现皮肤干燥、粗糙、松弛、皲裂等问题,还易患上荨麻疹、湿疹、痤疮等疾病。
养“皮”重在养肺。肺为娇脏,与外界相通,外感六淫之邪从皮毛或口鼻而入。
肺俞穴
曲池穴
中医所说的“肉”指肌肉,包括现代医学所称的肌肉、脂肪和皮下组织。中医认为,肌肉健康与多个脏器密切相关,其中最重要的是脾。
脾主肌肉,其运化功能直接关系到肌肉状态。脾运化正常,肌肉便能得以滋养,丰满有力;脾运化失常,则可导致肌肉变得无力、萎缩。
部分人饮食不均衡,可能导致营养摄入不足或失衡,从而影响肌肉健康。久坐不动或缺乏锻炼,同样会导致肌肉力量下降。长时间进行高强度工作或过度运动引发劳累,可能让肌肉劳损。
当肌肉出现问题时,人体会有疼痛、僵硬、无力和震颤等症状。想要“肉”丰盈饱满,就要护好“后天之本”,注重健脾养胃。
神阙穴
《说文解字》中提到,筋是“肉之力也,从肉,从力,从竹”,指附着在骨关节周围的筋,像竹子一样坚韧,能让关节屈伸有力。遍布全身的筋膜组织,包括肌腱、韧带等结构,都属于筋。
中医理论中,筋与肝脏的关系最密切,肝血充盈才能使筋得到滋养。
筋就像皮筋,反复抻拉或拉扯过长过紧,都会损伤弹性,因此久坐不动、过度劳损、不良姿势等都可能伤筋。肢体僵硬、疼痛、牵拉感明显、关节活动困难是筋功能衰退的表现。
肝主筋,养好肝,筋的功能自然会得到改善。
阳陵泉穴
中医理论中,“骨”不仅指骨骼,还涵盖与骨骼相关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肾功能与骨骼健康息息相关。
骨髓的作用是滋养骨骼,当骨髓不够充足或肾功能不足时,可能引发骨质疏松等问题。
《黄帝内经》中有“不妄作劳”的说法,即不要违背常规过度劳动。肾中藏有先天精气,因此要避免过度运动、过度思虑、过度房事,否则会损伤肾精、肾气,进而伤骨。
养骨是中医养生的重要一环。
涌泉穴
也可通过叩齿咽津补肾固肾,早起、睡前或闲坐闭目养神时,牙齿上下有节律地叩击36次,然后用舌头在口腔壁和牙齿之间,顺时针、逆时针各搅动12圈,嘴里存有津液后,鼓漱几次,然后分3次咽下。
“脉”主要指血脉,通俗讲就是血管,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切脉(即把脉)诊病,就是通过脉象来判断气血盛衰、脏腑病变。
脉与心的关系最密切,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全身。因此,心功能直接影响脉的通畅。
现代生活节奏快,会给“脉”带来不少损伤:
血瘀血滞、脉象细弱无力、心脏功能受损,脉道不利,血行不畅,会导致全身脏腑功能失调。调脉护心,要养好血。
内关穴
本期编辑:张冕 郑荣华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