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品鉴网

从“加了料”的红茶中解脱出来:7个技巧助你喝到纯正好茶

发表时间: 2024-03-10 17:10

从“加了料”的红茶中解脱出来:7个技巧助你喝到纯正好茶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前阵子,有茶友试了刚从网上买到红茶。

刚拆开包装,凑近细闻。

干茶有着明显的花果香,同时,还有几分类似蜜糖的甜香。

转念想想,茶友开始起疑心。

哎,这好像不对劲。

闻着有蜜糖甜香的红茶,怕不是加了糖!?

一想到这样的嫌疑,茶友已经没有了喝茶兴趣。

而是向各方询问,打算将事情来龙去脉,弄个明白。

有一说一,蜜香、甜香、蜜糖香等,不能证明红茶加糖。

因为“闻着甜”与“喝着甜”是两码事。

再说了,蜜香与‎甜香是红茶的基础香型。

红茶的基础制茶步骤,以萎凋、揉捻、发酵、干燥为主。

干燥期间,红茶经过烘干处理。

受到热效应影响,能呈现出几分甜香、焦香。

这与单纯加糖带来的甜腻气⁠息,截然不同。

年底到了,为了喝到放心好茶

下面不妨从头梳理,看清这7招,能快速识别那些加了料的劣质低端红茶。

《2》

一、看价格

红茶加糖,不是普遍制茶现象。

因为,好茶无需如此。

原料优质的红茶,茶汤入口清甜,鲜醇柔和,回甘持久。

这等天然曼妙风味,状态绝佳。

盲目再加料,反而画蛇添足,白白折损风味。

所谓“加糖茶”,往往集中在用料低端的粗老劣质红茶内。

譬如,通过低价引流、直播间促销、99买足3大盒。

不到百元,到手一盒接一盒各种口味的福利低价红茶……

当你看到这般便宜低‭价时,建议多警惕。

哪怕还没看到实物,有经验的茶客也能心知肚明。

一分钱,一分货。

单纯冲着“低价” 买单,容易碰到此类加料红茶。

二、搓干茶

传统红茶加工,以萎凋、揉捻、发酵、干燥为主。

制作完成,得出成品后,干茶含水量低。

拿到手上,干茶条索是干爽、干燥的。

且,还很酥脆、脆弱。

随便一⁣搓,干茶立马就会被捏碎成粉末状。

然而,如果是加了糖的红茶,搓揉干茶时会察觉到不对劲。

伸手一搓,干茶带有黏腻感。

类似偏油的护肤品,抹在皮肤上油腻腻的,半天也化不开。

一搓一揉,心底便能得到初步判断。

三、 闻茶香

搓揉干茶后,下一步不妨闻一闻“茶香”。

不过,比起常规闻干茶。

这里不妨换一下思路,将手指凑近鼻子下方,感受指腹从干茶表面“蹭”下来的气味。

正常的干茶,用指腹搓揉一方后,留下来的也仅是淡淡的茶香。

不浓烈,不刺激,较为天然朴素。

而人工添加过的红茶,不论是加糖,还是加香精,这些外来物多数附着在干茶条索表面。

当你用手搓、揉、捏过干茶后,手指头上必定会附着到这类气息。

低头闻手指,一股明显糖味。

凑近去闻干茶,也是不对劲的甜腻味。

从始至终,闻不出红茶的本身原有的花香、果香!

四、‭看汤色

分辨红茶品质高低,看汤色是很直观的方法。

那些加了料的红茶,茶水清透度有限。

泡茶试茶前,建议多花点心思清洗茶具。

用纳米擦将玻璃公道杯,细细擦一遍,里外都不要错过。

确保整体足够通透、透明。

能避免指纹印、污渍印痕干扰,一览无遗地看清汤色状况。

等到看到,热水刚泡出来的茶汤,茶味浑浊不清。

整杯茶好似雾霾天的天空,灰蒙蒙的,横竖看去都不够透。

这样的茶俨然不是好茶。

在茶汤发暗偏浑的基础上,外加上整杯茶看着偏红偏暗,一点也不黄,没有丝毫橙黄、橙红的过渡感,更应该警惕。

这说明​,这泡红茶内部的茶黄素含量少。

而茶黄素在红茶里,能保下爽口、清醇、清鲜的滋味质感。

当整杯茶的茶黄素含量极少,微乎其微,茶汤颜色看着红褐偏暗时,已经不必再纠结。

多方面线索相加,统一指向的地方,无一不在证明这款红茶品质堪忧。

五、尝茶味

‎人工加糖的甜,与茶叶本身的甜,区别甚远。

试喝时多留心观察,不难看出猫腻。

人工增添的“甜”,偏甜腻。

类似喝一碗葡萄糖水,除了甜,还是甜,从中尝不出半点包括鲜爽、清甜、清鲜的滋味层次。

选红茶,大家不能听信“越甜越好”说法。

红茶的甜,侧重于清甜。

入口清甜,甜而不腻,清爽鲜甜的茶汤内,还能尝出不少落水香,又香又柔和。

咽下茶汤后,喉咙间凉丝丝的,能得到极好的润泽感。

绵绵不绝的回甘,回声阵阵,不绝如缕。

这种后劲勃发的持久回甘,绝非平铺直叙的“糖水甜”可比。

六、看耐泡度

出门在外,碰到又香又甜的“怪异红茶” 时,若想区分出它们是“天然美”还是“人工美”,不妨多给耐心。

连续泡出几冲后,慢慢对比,以观后效。

试茶时,用沸水冲⁡泡检验。

一连泡出好几道茶,泡过3冲、4冲后,再去比较。

到那时,哪怕伪装得再好的劣质红茶,也会露出马脚。

因为,哪怕再悄无痕迹的加糖、加香精,也只能停留在表面。

在沸水轮番浸泡下,表层的滋味浸出。

当那些伪装在前面的“香与甜”彻底散去,留下来的便是这泡茶的真面目。

正如那些“糖衣药丸”。

外层的糖衣哪怕掩饰得再好,但吞到嘴巴里,仍旧难掩药味的苦。

原料低端,先天茶味积累不足,后期制茶时还动了手脚的劣质红茶,它们的茶味根基很虚浮。

茶味淡寡,薄且无味,才是它们的真面目。

褪掉了那些人工增添带来的伪装,连续多泡几次,就能看出它们压根不耐泡!

七、摸叶底

加糖、加香精调味的低端红茶,它们的原料很差劲。

大概率并非春茶。

而是采用便宜一大截的夏秋茶制作。

和高品质红茶比,这类红茶在泡开后,叶底很粗糙。

浸泡一番,将条索彻底泡开,能肉眼看出里面的叶片偏粗大。

细嫩度不足,偏粗老粗犷。

茶梗多,老叶多,内部植物纤维偏粗糙,

伸手去触摸叶底,从叶片表面压根摸不出柔嫩质感。

而是很粗糙,似砂纸般粗粝。

不然,就是发酵过头,叶片有沤烂感؜。

摸上去表面发软,但内部纤维依旧粗糙。

一般情况下,这种粗老原料制成茶,由于先天茶味不足,往往是苦涩、淡薄、味寡。

当你发觉自己手上的红茶,叶底粗老粗糙。

但偏偏,茶味过分发甜。

这种怪异反差,也能证明背后有假。

《3》

前阵子,有朋友从国外回来探亲,带了几罐歪果仁的红茶。

清一色是英式风味。

打开后,全是碎渣(红碎茶)、闻着发甜,还有点儿刺鼻的香味。

喝的时候,必须装袋冲泡。

单喝的话,茶味又香又涩,很难下咽。

必须要兑入牛奶、兑入咖啡,才能变得顺口……

听完朋友的介绍,心底已经失去了尝试的兴趣。

说实话,这种外国口味的红茶,与国内主流的传统红茶,完全不是一回事。

为了迎合调饮,外国口味的红茶加入食用香精、食用香料进去调味很正常。

但这种事,不该出现在传统红茶身上。

喝传统红茶,清饮纯茶为主。

一旦加了糖,加了香料,将红茶的鲜醇柔美本色一应掩盖,何谈品茶乐趣?!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