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1-21 11:57
说起包青天,您是不是马上就想到了”包青天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的戏曲唱段?但您知道吗,历史上真实的包拯,可不止是个铡刀舞得溜的”青天大老爷”那么简单呢!
咱们今天就来扒一扒这位宋朝”人民的公仆”到底官儿做到了多大。据《宋史》和《包拯传》记载,老包同志可是从最底层一步一个脚印爬上来的。别看人家现在是清官标杆,当年刚出道时,也是个芝麻绿豆大的七品芝麻官,在南方的小县城里当知县,那阵子的日子,用现在的话说,就跟刚参加工作的”社畜”差不多。
不过,这位”打工人”可不是等靠要的主儿。《宋会要》记载,他因为要照顾年迈父母,毅然辞了官回老家,还降级当了个八品小官。这操作,搁现在简直就是”为了啃老放弃高薪工作”的节奏啊!但正是这份孝心,让他在官场上收获了好名声。
后来呢,包拯同志就开启了火箭蹿升模式。从知府(相当于现在的市长)到监察御史(就是古代版的纪委书记),再到转运使(省级大员),最后更是当上了开封府尹(首都”父母官”)。这些职位放在现在,那就是身兼数职的”多面手”,集北京市长、司法部长、公安部长等多个头衔于一身,属于妥妥的”国家级别领导干部”!
有趣的是,根据《宋代官制研究》的考证,包拯的权力来源不仅仅是官职本身,更重要的是他在宋仁宗心目中的地位。作为龙图阁直学士,他就像现在的国家高级顾问,那可是皇帝贴身的”军师”啊!正是有了这层关系,他才敢于”先斩后奏”,连国舅爷都照砍不误。
别看现在网上都说他是”寒门出身”,但查阅史料可知,人家老爹也是当过官的,属于中产阶级家庭。这反倒印证了一句老话:伯乐相马,千里挑一。宋仁宗就是那个慧眼识珠的伯乐,而包拯则用自己的清廉正直,证明了自己确实是千里马。
所以啊,要说包拯到底官有多大,那可真是大得很!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个”满级大佬”。不过更牛的是,人家有权不任性,当大官不忘初心,这才是真正让他名垂青史的原因。这样的清官,放在哪个年代都是稀罕物,难怪老百姓到现在还在传颂他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