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品鉴网

济南老街巷,名士辈出之地——范瑟的故事引人瞩目

发表时间: 2024-11-22 09:33

济南老街巷,名士辈出之地——范瑟的故事引人瞩目

作者:侯林 侯环

街巷,乃城市的骨胳与血脉,而名士与建筑,则是骨胳与血脉的支撑,有了它们,城市文化才变得鲜活且流动起来。济南向有《济南地名漫谈》《济南老街史话》《历下老街巷》等书,对发掘济南老街文化甚有裨益,然其中名士贤达多有遗珠之憾。今据读书所得,予以补录,使夫读者看到,济南作为名士之城,在那些看上去普普通通不为人知的小街僻巷里,都会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名人遗踪和风雅旧事。因自即日起,特在风香历下开设《老街巷里的济南名士》栏目,以飨读者。

明代,有“贾廛错列,亦历下之庄岳”之称(明崇祯《历城县志卷四·建置》)的济南布政司大街(今省府前街),同时也是名士荟萃之地。明嘉靖年间名士范瑟之宅,便在布政司前路西。(道光《济南府志》:范瑟宅“县志云,在布政司前路西。”)

清代布政司大街(今省府前街)

范瑟(1504——1562),字孔和,号柏峰。济南府历城县人。嘉靖十一年进士,官至陕西按察副使。有《柏峰集二卷》。

今据清乾隆《历城县志》卷三十七“范瑟传”、道光《济南府志》卷四十九“范瑟传”、明李攀龙《明故中宪大夫陕西按察司副使范君暨配宜人杨氏合葬墓志铭》(《沧溟先生集卷之二十一》)、许邦才《明故中宪大夫陕西按察司副使范公暨原配宜人杨氏继配宜人李氏合葬墓志铭》等文献,将范瑟生平事迹整理于后。

之一,年轻有为的太史

明代嘉靖年间,在范瑟的宅第,有缙绅坊,上书“太史”二字(见明崇祯《历城县志卷四·建置》),这荣誉可不是白来的。这是因为,范瑟曾为翰林院编修。而太史,则是明代翰林院修撰、编修、检讨的别称,而范瑟以二甲进士授职编修。不惟如此,范瑟还曾亲身参与《宋史》的修纂。

范瑟,其先世为山东东平人,元朝末年,有位名字叫做范思温的,从东平避战乱来到历城县的天马山,于是在历城安家落户。这便是范氏的济南始祖。五传而至范瑟。

清道光《济南府志》卷四十九“范瑟传”

传说,范瑟十余岁,在芙蓉山中读书,有两条龙在窗外窥看,吓得诸位生员都跑了,而唯独范瑟不动,又听到云中有天乐作响,而其他诸生听不到。于是,范瑟十分高兴,仿佛得了心理暗示,自此相当自信。嘉靖四年,年22岁的范瑟考中举人。嘉靖十一年,中进士,殿试二甲第四十四名,改庶吉士。十二年,因父亲去世归济。服除,十四年授翰林院国史编修,修《宋史》,校皇祖《御制文》,升任经筵讲官。十七年,分校会试。十八年,谪开州判官,其原因我们今日已无由得知。接下来,他却因为身剿巨寇安自强之乱有功,迁大名府判官。不久,擢升南京户部主事,升员外郎、郎中。

之二,文武通材,屡立战功,不升反被免官

范瑟青史留名在于他的战功。

嘉靖二十四年,范瑟迁四川布政使司参议,负责上川南道。先是,当地的少数民族都蛮部落叛乱,守卫的将领率兵讨伐,经常为他们所抗拒。范瑟乃勇毅前往,向他们晓谕大义,以及朝廷威信,都蛮首领稽首称谢,请求依然归顺朝廷如同以往。

嘉靖二十九年,范瑟拜陕西副使,分巡西宁道。三十年,征羌。道遇暴风起东转西,范瑟说:“羌兵难道舍掌吉而就红崖吗?”于是趋兵前往红崖,羌军果然来到,他果断迎击,大败羌军。又战,斩其酋长九人。这是二月的战事。八月,又斩杀其酋长写尔定等,羌地于是获得平靖。三十一年,匈奴兵入侵三川,范瑟率领三千兵将防御之,又大破其众于红崖,斩首数十级,并歼灭肯腾狼台吉。听到此事,兵部尚书赞赏他的功绩,却未上报皇帝。到了第二年,竟然因为其他的奏报,免去了范瑟的官职。其实,这在奸相严嵩当政的黑暗年代,是丝毫也不奇怪的。嘉靖四十一年,范瑟卒於济南。

明崇祯《历城县志卷十》“范瑟传”

清乾隆《历城县志》还引用了《陕西通志》关于范瑟的传记:

范瑟,字柏峰,为副使,文武通材,性刚直,爱礼人士。莅任时,属蕃骄横,攻打堡塞,烽烟四起,诸将不能御。瑟至,练兵马,运粮于西川各总堡,分伏官兵为持久之计。已而乘虚自领奇兵潜捣碾伯水沟,大捷。又下捕贼之令,有能三人共捕斩一名者,赏银十两,本贼马匹器械即给之。于是,无一生蕃敢至界者。

文韬武略,何等出色之人才,而朝廷不用。难怪大明的国运逐渐日薄西山了。

之三,范瑟的诗文创作及其他

上面谈到,范瑟有《柏峰集二卷》,然而,今未见其集。刘敕在《历乘》中,称道范瑟的诗“有翰林韵致。”(《历乘卷十六》“诗人”)刘敕此论,可能主要有感于范瑟在翰林院时期的作品。如其《奉赠王岩潭年丈兼谢见酬闻莺之作》:

才名少日传三殿,词赋今看重两京。

画省幸闻白雪调,郎官真比玉壶清。

风轻柳色含烟袅,日暖江花照水明。

何处啼莺更高树,隔墙分送早春声。

(清刻本《山左明诗钞三十五卷》卷十一)

书影:《山左明诗钞三十五卷》卷十一“范瑟”

引经据典,文气郁然,学养与诗才兼优。画省,尚书台、尚书省之别称,此时与翰林院“隔墙”相望,而王岩潭年长,为画省郎官,即尚书省六部之郎中或员外郎是也。

不过,今所见范瑟诗作,写得最多的,还是咏歌济南的山水人文。这与范瑟在济南的地位是分不开的。据《济南历代墓志铭》一书所记,范瑟《墓志铭》撰文者分别为明代前七子领袖李攀龙、德王府长史许邦才,书丹者为苏州知府金城,撰额者为范瑟所居布政司街对门、官至山西参议的张岚,这些人物,皆济南一时英俊。

范瑟有《春日游千佛山(二首)》:

春山南望野云收,风色新开是胜游。

入寺松阴摇凤岭,寻泉洞口见龙湫。

翠微人坐诸天近,清梵僧传万象幽。

独有昙花看不定,虚疑散作彩霞流。

身外休牵缨冕荣,尘驱久矣苦吾生。

初过胜地留踪迹,非向山僧问姓名。

芳草更增丘壑色,白云偏助薜萝情。

均沾圣泊青林苦,大乐何缘道客行?

(明刘敕编万历刻本《历下十六景·石洞绝尘》)

千佛山兴国寺侯丽摄影

第一首,写到千佛山的泉池龙泉洞(“寻泉洞口见龙湫”),其佳句在“独有昙花看不定,虚疑散作彩霞流”,美丽的昙花诉诸人的想像甚至错觉(“虚疑散作彩霞流”),方才更见其美。第二首,“身外休牵缨冕荣,尘驱久矣苦吾生”,正范瑟半生为官的痛苦写照。“缨冕”,仕宦的代称,诗人说,不要以为当官有多么荣耀,那是身外之物;“尘驱久矣苦吾生”,才是我的生命写照。因此,他看到芳草、白云便会如此激动,甚至动了归隐的念头呀!(“芳草更增丘壑色,白云偏助薜萝情”),一位戎马半生的名将说出这样的话语,实在令人伤感不已!

今日所见,范瑟还有几首诗作,今一倂辑来,与读者诸君共享之。

《游龙洞寺》:

荒寺丹青古,寒泉野店深。

龙游天表去,洞向石岩阴。

座外明珠水,林间听梵音。

何时起支遁,相对法华吟。+

(清乾隆《历城县志·古迹考五》)

《同近山年丈登山》:

福地标云迥不群,春山邀客醉晴云。

烟开峰顶芙蓉出,风送霞觞兰蕙薰。

湖水似随孤屿转,洞箫如向九天闻。

蓬莱清胜称难到,何得相携挹翠芬。

(明刊本《历乘》卷十九)

另,清道光《商河县志·艺文下》载范瑟《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张公墓志铭》,系为商河名宦张九叙(字禹功,号桐岡)所作。这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嘉靖八年,张九叙死于商河,十二年十二月“祔葬先大夫之茔”,其后十有六年即嘉靖二十八年,张九叙从弟、南京户部郎中张邦瑞来请范瑟为张九叙作墓志铭,张邦瑞说:“先兄临死前嘱咐,墓志铭暂且付诸阙如,等待能文能武的人来撰写,今天就是先生您了。”(“先兄临危命阙志石,以待能文能武者,先生也,愿得一言以铭。”)

范瑟《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张公墓志铭》

由此可知,当年范瑟文武双全的名气之大,非同一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