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品鉴网

古兽圆雕在寿山石雕中的独特地位

发表时间: 2019-10-04 15:33

古兽圆雕在寿山石雕中的独特地位

寿山石雕大图解—古兽圆雕


文丨洪天铭 洪鹄

古兽题材作品在寿山石雕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古代的兽纹装饰取材相当广泛,从传说中的神灵类动物,到自然界中的各种动物生灵无所不包,从流传至今的艺术作品中都不难发现这一特征。

古兽雕刻的造型及细部处理都须十分精练概括,其装饰性特点体现在它把自然原形的各个因素经过主观审美的规范化处理后使作品更生动自然、更富有表现力。夸张和变形是古兽装饰造型的基本手段,纹样虽然怪异,形象却十分生动。


郭祥雄

飞虎尊 旗降石

古兽雕刻显现比较程序化的特征就是圆睁的双目、张开的嘴口、锋利光锐的牙齿、仰首投足的造型等等。这正是综合了各种兽类特征的集合体,是我国民族造型中重视对象整体概念和形象表述的归纳,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郭祥忍

蜡烛红芙蓉石

在雕刻过程中雕刻师须灵活运用圆雕、浮雕和线刻等手法,去粗取精,删繁就简,使古兽雕刻利用寿山石的质感、量感和色泽,以及自身的张力,赋予顽石以生命和活力。

从刀法技法的表现上说,要力求从寿山石雕传统技法入手,不宜过多运用电动雕刻机器,以免作品显得匠气。这是寿山石雕文化传承极为重要的一环。


辟邪 雅安绿


古兽雕刻艺术的发展,为寿山石雕艺术注入新的生机。

接下来我们通过古兽雕刻创作全过程的演示,对雕刻艺术的传统、传承和发展等进行图解说明。

一、寿 山 石 雕 的 基 本 工 具

寿山石雕的主要工具是雕刀,由于各操作过程的工艺不同,所用的工具也不尽相同。

凿大胚用卡凿(又称“脚凿”),凿大局用手凿,修光用刮刀(又称“修光刀”)。卡凿、手凿、刮刀统称为雕刀,各种雕刀要从小到大,配备齐全。(如下图)


二、寿 山 石 雕 的 技 法

寿山石雕有丰富的表现技法,各种技法又有其独特的规律。为使初学者好记好学,根据前辈艺人创作实践,总结出“寿山石雕技法口诀”:


寿山名石,奇形异色,

按料取材,相石构思。

观前顾后,除疵掩缺,

借形就势,取色分巧。

突出主题,层次分明,

虚中求实,胸有成竹。

造型优美,构图新颖,

一相九工,意在传神。

圆形刀朴,朴质浑厚,

尖形刀凌,玲珑生动。

刀痕浑化,简练伶俐,

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三、寿 山 石 雕 的 刀 法

1、执刀法

执刀方法,主要是灵活运用腕力、肘力和臂力来控制各种工具。如同书法家写字一样,用笔灵活和腕力的运用有很大的关系。

卡凿的执刀法:用左手五指紧握卡凿的上半部,右手用卡槌敲打卡凿。

手凿的执刀法:右手执刀,手凿木柄放在手中心,用中指、无名指及小指紧握,用拇指和食指稳住手凿,以控制刀锋入石。使用手凿时要靠手腕和肘的冲力传达到手指,并圆转地运用。(图2)

刮刀的执刀法:右手执刀,用中指和食指执住刮刀中部,中指要抵住刮刀的刀口部位,灵活地运用。使用刮刀完 全要用腕力来运转。(图3、4)

2、运刀法

石雕的运刀要注意轻、重、缓、疾的控制。

刻悬处轻雕细刻;刻直处刚强有力;

刻圆处徐缓渐进;刻平处疾而沉稳。



图1 用小推刀凿细部

图2 手凿的执刀法



图3 修光刀的执刀法一

图4 修光刀的执刀法二

四、古兽圆雕作品创作过程演示

1、原石(图5)

2、相石构思(图6)

寿山石雕刻创作过程中,“相石”是很重要的一环,也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好的寿山石具备造型所需要的形、色、质、量、肌理等诸多因素。所谓“相石”就是根据石质、石纹、石形和石色选择题材,确定造型,用行话来说就是“因势取材,因材施艺”。

3、打坯

题材确定后按照石头的自然形态用毛笔把要雕刻的部分勾画好,然后打出大胚。(图7-9)

古兽雕刻一般属小把件,所以少用卡凿,而多用三角锉操作,逐步锉出古兽的轮廓。(图10)


图 5



图 6

图7 锉棱角



图8 锉大胚

图9 勾勒大形


图10 手锉大造型

4、修光

用刻刀修光,是古兽雕刻过程中最精细的一步,要充分体现寿山石雕独有的刀法艺术特色,即“朴、简、化、凌”几大类。(图11、12)


图11 步步深入


图12 面部特写

刀法效果特写

浑朴的刀法


后腿部尾巴特写

对局部采用夸张手法,用刀浑朴圆厚,饱满古拙。

多用圆刀、半圆刀等工具。


简练的刀法

背部线条特写

简洁洗练,濯之光明。

多以尖刀、圆刀、推刀、半圆推刀等工具综合并用,行刀稳健清新,潇洒超脱。

浑化的刀法


角发背特写

块面体积与浑化的线条中刀法简练而概括,虚实相生,维妙维肖。

多用半尖刀、半圆刀等为主要工具。


秀凌的刀法

头部特写

施刀不含糊,浑朴中见秀凌。

多用尖刀、半尖刀、半圆刀、小推刀等为主要工具。

5、磨光的方法及所用材料

(1)磨光所需的材料

木贼草:系常绿隐花植物,高二尺余,地下有根茎,地上茎通常丛生,中间有明瞭之节,不生技。各节具鱗形小叶,呈鞘状。茎之表面多含矽酸,坚韧粗糙,可用于磨擦寿山石、⁣木、角、骨等,俗称“节节草”。

冬稻茎:植物名,禾本科。东南各省遍种之,有梗糯二种。磨光用的系糯稻茎,因冬季收割,故称冬稻。冬稻茎圆而中空,高三四尺,有节,叶互生,狭长,有平行脉,叶柄为鞘状,是寿山石雕磨光材料之一。

水砂纸:金刚砂胶附于纸上即为水砂纸,纸质强韧,耐磨耐折,并有很好的吸水性。

寿山石雕磨光应用500号〜5000号之间的水砂纸,具体要视石质的细腻程度来选择砂纸。在使用前,先将砂纸互相磨擦,不至于那么锋利,旧时用瓦灰砖(俗称“油赠”),现在为水砂纸取而代之。

四川蜡:石雕上光所用的蜡是石蜡,因产自四川,故称四川蜡。固体,乳白色,溶点48°至58°不等。因蜡比一般油脂硬而脆,细腻性小,稳定性大,在空气中不易变质,所以是为工艺品增加蜡光的良好物质。



图 13

图 14


图 15

(2)磨光材料的作用

木贼草可磨除刮刀痕迹(图13),冬稻茎用于消除木贼草痕迹,水砂纸则可揩擦冬稻茎痕迹。(图14)

(3)磨光应注意以下几点

1、磨光时要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特别注意要顺着刮刀的走向趋势打磨,不可反其道而行,不然作品会被磨模糊。

2、每道工序要磨透磨好,不留痕迹。

3、最后用3000号〜5000号的砂纸擦光(图15),也有用加热上蜡的方法,使寿山石雕作品光彩照人。



图16 开丝执刀法

图17 开丝局部特写—尾巴

6、开丝

寿山石雕作品开丝,务必在经过磨光程序后进行。主要针对人物的须发、动物的毛发,以及水浪的表现等。

操作时左手握作品,右手执刀(图16),依据毛发或水浪的走向而走刀,在运刀开丝时要屏住气,手要稳,下刀要轻,点到为止,以开丝线条不间断、细而均匀、流畅为好(图17)。


成 品

五、寿 山 石“ 裂 格 ”处 理

寿山石中往往含有石砂、石格、蛀空、花斑等,这是石的杂质和瑕疵,在古兽雕刻中经常会遇到石格、裂痕需处理。

(一)侧面“裂格”的处理

裂格尚未处理的效果(图18)

将裂格处理成火焰纹(图19)

磨光后的效果(图20)

火取之光明,火珠是传说和神话中的神奇通灵宝物,是一种象征祥光普照大地、永不熄灭的吉祥物。

根据寿山石之“格裂”,依势设计成两焰、四焰、八焰等,也是中国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在寿山石雕艺术中的表现形式之一。





图 20

(二)底部“裂格”的处理

底部裂格尚未处理的效果(图21)

将裂格处理成祥云纹(图22)

磨光后的效果(图23)

中国传统的云纹不仅形象丰富生动,且具有中国传统图案独特的意境美。在寿山石雕刻中广为应用的还有行云、朵云、层云、片云、团云等装饰形式。






六、作 品 欣 赏

古兽雕刻艺术源远流长,有严谨概括的造型,有写实与夸张并用的技巧,也有装饰华丽的形象。由变化抽象的线条构成,或憨厚古拙,或轻灵婉转,或雄浑清雅。在表现形式上有摆件、把件、佩件等多种形式,尤其古兽钮饰艺术方面更是千姿百态。如此程式化、多元化的特征,无不源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作者以写实的手法,根据总体装饰之需设计图案造型,取法汉玉器的纹饰,别具古韵。

天禄神兽以昂首张口、迈步弓身、欲进欲腾的的造型,富于韵律感。在头部、面部、胸部、背部、臀部、腿部等几乎所有部位都有变化丰富且优美的纹饰,赋予神兽一种灵异气质,显现魏晋南北朝石雕艺术的身影。


螭虎如意镇纸

郭祥雄作



螭虎与如意,这一动一静的构成形式,讲求整体感和运动感,意在表现严谨精美、 清雅流畅、和谐的艺术效果。

这是一件寿山石雕巧取俏色的经典,底部一片黄色的石质精雕成商周青铜器与汉画纹饰相结合的图案,别具新意。


古兽手件

洪鹄作



作者在古兽艺术的形式上掺以汉象唐意,强调夸张与变形,凭借寿山石之巧色构成古之神兽。作品造型虚实结合,线条起止浑然一体,寓典雅于古朴,妙趣横生。


群狮戏球 老岭青‌ 郑仁蛟作


古兽把玩件 月尾石 许永祥作


滚狮 善伯石 周宝庭作


古兽把玩件 芙蓉石 黄建林作


母子情深 林文祥作


滚狮 田黄石 冯志杰作


独角兽 旗降石 周宝庭作


鳌龙 西安绿


狮子戏球把玩件 高山石 周宝庭作


⁧ 古兽手件 月尾绿石


三狮子 灰田石 冯志杰作


古兽手件 坑头石


太狮少狮 老岭石 阮文钊作


瑞兽呈祥 善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