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1-29 11:04
藏传佛教作为世界上最为复杂和深奥的宗教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在这一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下路弘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路弘传,作为藏传佛教后弘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标志着佛教在西藏的再度复兴,而且为藏传佛教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佛教最早在公元七世纪从中原内地和印度传入吐蕃。然而,这一时期的佛教传播仅局限于王室贵族上层,在民间信徒很少,甚至曾受到民众的反对,其基础并不巩固。因此,在整个吐蕃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苯教。到了公元九世纪中叶,吐蕃赞普朗达玛灭佛,使佛教遭到了极为沉重的打击。佛教僧侣有的被杀,有的外逃,大部分被迫弃佛从苯。大小佛寺被封,佛像、佛经被毁弃,以致造成卫藏之地一百多年间没有出家僧侣的局面。
朗达玛的灭佛运动不仅使佛教遭受重创,也导致了吐蕃王室的内部纷争和边关守将的争权夺利。最终,吐蕃王朝陷入了彼此倾轧、混乱不堪的局面。据《资治通鉴》记载,这一时期的卫藏大地是“二千里间,寂无人烟,赤地殆尽”。在这种情况下,饱受苦难的底层劳动人民亟需一种信仰来满足自己内心对建立新的社会秩序、发展社会经济的期待。同时,那些在乱世中新兴的贵族也需要用一种信仰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然而,此时的苯教并不能满足新贵族和卫藏人民的需要。因此,曾经被吐蕃王室奉若法宝的佛教自然而然迎来了再度复兴的机会。佛教在卫藏大地的再度复兴被称为“后弘期”,而这一时期的佛教因为相继从多康和阿里进入卫藏,所以又按照传播路径分别称之为“下路弘传”和“上路弘传”。
下路弘传,即是指从多康地区传入的路径。这一路径主要是沿袭吐蕃时期的旧密法,所用的密教经典被称为“旧密咒”。
在朗达玛灭佛之后,被后人称为“三贤者”的玛·释迦摩尼、夭格迥、藏饶色三人辗转来到青海河湟地区隐居,并在当地弘法。这三位僧人被称为“三贤哲”,他们培养出了一位影响非常大的弟子喇钦·贡巴饶赛。
喇钦·贡巴饶赛(本名穆苏萨巴,出生在宗喀德康,今青海地区),在受戒师从“三贤哲”之后,又前往甘肃张掖地区跟随皋绒·僧格扎把学习律藏,并获得四部律典。后来,他受邀前往丹斗(今青海省西宁市塔尔寺东南)传教,大受欢迎,受到藏族各阶层的推崇,并形成了一个以丹斗为中心的佛教传播中心。
与此同时,在进入分裂割据时期以后,云丹的一支后人在战乱中来到山南桑耶寺附近并站稳脚跟。过了几代人,到云丹六世孙意希坚赞的时候,他对佛教抱有浓厚的兴趣。听说丹斗佛教昌盛,遂派人前往求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鲁梅·次臣希饶。鲁梅·次臣希饶返回山南桑耶寺,在地方势力的支持下,佛教在卫藏地区迅速得以复兴,并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得到长足发展,甚至超过前弘期佛教发展的规模。鲁梅·次臣希饶等人从多康往西藏的传教则被称为“下路弘法”。
下路弘传的代表人物主要包括喇钦·贡巴饶赛、鲁梅·次臣希饶等。他们的贡献不仅在于佛教的传播和复兴,更在于对佛教经典的翻译和教义的阐释。
喇钦·贡巴饶赛是下路弘传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在年轻时便受到“三贤哲”的熏陶,并拜他们为师,得到了亲传。后来,他名气越来越大,不仅得到了当地上层人士的支持,而且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前来拜师。
喇钦·贡巴饶赛的弘法事业较为兴旺,他广收门徒,传授佛法。他的弟子中,有许多人后来成为了佛教在卫藏地区传播的重要力量。其中,被称为“康地六觉士”的巴郭·意希永仲等人,在学成之后分布卫藏各地,收徒开寺,广弘佛法,使得佛教重新在卫藏地区生根发芽。
喇钦·贡巴饶赛不仅在弘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在佛教经典的翻译和教义的阐释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翻译和阐释工作,为后世藏传佛教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鲁梅·次臣希饶是另一位对下路弘传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他在云丹六世孙意希坚赞的派遣下,前往丹斗地区求法,并拜喇钦·贡巴饶赛为师。学成之后,他返回山南桑耶寺,在地方势力的支持下,开始复兴佛教。
鲁梅·次臣希饶的弘法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功,他不仅广收门徒,传授佛法,而且修建了许多寺院,为佛教在卫藏地区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场所。同时,他还积极参与佛教经典的翻译和教义的阐释工作,为后世藏传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下路弘传的过程中,由于修行方式、传承系统各不相同,逐渐形成了许多教派。这些教派在藏传佛教的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宁玛派是藏传佛教中最早形成的教派之一,也是下路弘传的重要代表。它主要沿袭了吐蕃时期的旧密法,并吸收了苯教的某些元素。宁玛派的修行方式注重实修和冥想,强调通过修行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宁玛派在藏传佛教的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它不仅为后世藏传佛教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而且培养了许多高僧大德和佛教学者。
噶当派是藏传佛教中另一个重要的教派,也是下路弘传的重要代表之一。它主要继承了印度佛教的显宗教义,并注重戒律和修行次第。噶当派的修行方式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强调通过学习和修行达到解脱。
噶当派在藏传佛教的发展史上也占据了重要地位,它不仅为后世藏传佛教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而且培养了许多高僧大德和佛教学者。同时,噶当派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藏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萨迦派是藏传佛教中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教派,也是下路弘传的重要代表之一。它主要继承了印度佛教的密宗教义,并注重密法的传承和修行。萨迦派的修行方式注重密法和显宗的结合,强调通过密法的修行达到内心的解脱和成佛。
萨迦派在藏传佛教的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它不仅为后世藏传佛教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而且培养了许多高僧大德和佛教学者。同时,萨迦派还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与蒙古王室建立了特殊关系,在西藏地区建立了以僧人寺庙为主的地方行政体系及相关制度,使西藏地区进入了“政教合一”的地方行政管理时期。
下路弘传对藏传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不仅使佛教在西藏地区再度复兴,而且为藏传佛教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路弘传的代表人物在佛教经典的翻译和教义的阐释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翻译和阐释工作不仅为后世藏传佛教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而且促进了佛教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积极参与佛教寺院的修建和僧侣的培养工作。他们修建了许多寺院,为佛教在西藏地区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场所。同时,他们还广收门徒,传授佛法,培养了许多高僧大德和佛教学者。这些高僧大德和佛教学者在后世藏传佛教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路弘传作为藏传佛教后弘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标志着佛教在西藏的再度复兴,而且为藏传佛教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下路弘传的传播路径、代表人物及其贡献、教派形成以及影响等方面的详细讲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藏传佛教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
在下路弘传的过程中,佛教经典的翻译和教义的阐释、佛教寺院的修建和僧侣的培养、社会公益事业和政治活动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些成就不仅为后世藏传佛教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而且促进了佛教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为藏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