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1-20 13:12
在古代,皇权凌驾于一切权力之上,是不容置疑的强大,为了制衡这种权力,所以有些先皇会留下一件“神器”。
最早出现的闻太师的“打王鞭”,可以上打昏君,下斩奸臣,防止皇权不受控。
其实历史上这样的武器还有三个,有人知道都是什么吗?
在远古时期,尧舜二帝还未形成皇权专制,都是想要称帝全靠声望,获得天下人的支持才能称帝。
但到了商周时期,因为军队和武力的存在,权力一般集中在王侯手中。
而这些王侯全部效忠于天子。
不过当时的人们很快意识到了“皇权”一家独大的问题,这种将权力集于一身的做法,是很容易不受控的。
毕竟皇帝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一旦出现私心,对天下就是灾难。
作为殷商两朝元老,闻太师手中就握着先帝所赐的“打王鞭”,顾名思义,此鞭专打昏君和权臣。
当时纣王受妲己蛊惑,在朝中乱用皇权。
闻太师征战归朝之后,便手持打王鞭将朝中奸臣一顿痛打,然后又对纣王一番教育。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打王鞭的权力是非常大的,虽然“打昏君”并未真打,但君王对此也是非常忌惮的。
到了唐朝时,因为尉迟恭忠心耿耿,所以被李世民赐下此鞭。
传闻尉迟恭手中的长鞭可暴打奸佞小人,也可教育昏君庸臣,只要挥下神鬼不能避。
而到了宋朝,赵匡义赐给了自己的侄子一柄“打王鞭”,他侄子也就是很多影视剧中所说的“八贤王”。
这一段众说纷纭,但有一种说法非常有趣。
当时宋太祖死之前,没有把儿子叫到身边,而是只留有弟弟赵匡义一人,随后便驾崩了。
于是很多人流传,当时有宫人在旁边发现了“烛影斧声”,所以一度猜测是宋太宗杀死的亲哥。
而等到宋太宗登基后,太祖的两个儿子就跑到宫殿上和叔叔争论,其中一人悲愤不已,直接撞死在大殿之上。
为了平息众怒,于是太宗就命人取来一把“金鞭”赐给自己的侄子——八贤王。
只要八贤王在世,就能握着“打王鞭”监督赵匡义,若是发现他昏庸无道,便可挥鞭痛打。
后来,八贤王拿着此鞭数次救杨家将众人,多次出现在小说和影视剧中。
说到杨家将,在佘太君手中也有一柄可抗衡君主的利器……
在很多关于杨家将的影视剧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佘太君手中拄着一根金黄的龙头拐杖。
老太君之所以拄着这根拐杖,并非年迈腿脚不便,而是他为先皇赵匡胤所赐,可上打昏君,下敲奸臣。
前面所说的打王鞭,所拥有者莫不是开国大将,或者是两朝元老,亦或者皇亲国戚。
佘老太君何德何能,可以拥有这样一柄利器?
如果知道她的身世和经历,就不会有这个疑问了。
其实佘老太君并不姓“佘”,而是姓折,就是北宋四大将门之一的折家,其家族世代为宋朝舍身成义,死伤无数。
后来被杨继业的风采倾倒,嫁到了杨家。
虽然到了杨家,但在北宋时期,朝中文武百官还是尊称她为折太君,可见折家之强大。
后来为什么将“折”改为“佘”,那是因为她的丈夫和儿子出兵未果,先后折命于沙场之上。
伤心欲绝的折太君毅然改姓为“佘”,也就变成了我们现在常说的“佘太君”。
无论是杨家对宋朝的贡献,还是折家对宋朝的付出,佘太君都值得拥有这一把龙头拐杖。
据传闻,这支拐杖上面有赵匡胤亲笔写下的“虽无銮驾,如朕亲行”八个大字,威严无比。
当年在替赵匡义御驾亲征之前,老太君曾持杖上殿,吓得文武百官纷纷胆寒。
甚至连皇帝都要下殿相迎,不敢怠慢半分。
但有一个值得怀疑的地方,是因为杨继业是在赵匡胤死后才投降宋朝的,所以这根龙头拐杖不可能赐给杨家。
极有可能这根龙杖是赐给折家的,后来当作嫁妆才带到杨家的。
除了金鞭和龙杖,接下来要出场的更是“重量级”武器,有人能猜到是什么吗?
比起打王鞭和龙头拐杖,尚方宝剑更家喻户晓,大部分古装历史剧中,大都会出现这样一柄“宝剑”。
每次奸臣和忠臣相斗,最后忠臣落于下风,坏人即将得逞之时,只要有一柄尚方宝剑祭出,奸臣立马认罪求饶。
很多人认为这把“宝剑”的名字就叫“尚方”,其实并非如此,尚方只是皇帝放置酒杯和器皿的地方。
之所以将这柄可“先斩后奏”的宝剑称之为“尚方宝剑”,那是因为在汉朝时期,在尚方阁楼中藏着一柄“斩马剑”。
这柄剑非常锋利,可以切断马身,所以就被称为尚方斩马剑。
后来有一名直谏忠臣和奸臣相争,最后忠臣向汉帝大喊:“请君主允许我去尚方拿宝剑,我要斩杀这个奸佞小臣!”
于是尚方宝剑就有了专斩奸臣的名号。
每当忠臣直谏受阻,又遭遇奸臣所害的时候,就会想着,如果自己有尚方宝剑就可以先斩后奏,肃清朝野。
但皇帝斩杀奸臣的事情还是较少发生,毕竟朝中大臣相斗是常事,如果将这样一柄宝剑赐给臣子,很有可能引发更大的动乱。
直到明朝时期,皇帝让亲信携带尚方宝剑前去行军督战,犹如皇帝御驾亲征,能够激发士兵斗志,于是这才开始频繁使用。
而到了清朝,尚方宝剑就很少见了。
所以在一些影视剧中,就会出现明朝尚方宝剑出现在清朝的爆笑场面。
如果前面三件武器多有杜撰的成分,让人一时真假难辨,但接下来的这件武器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并多次斩杀皇亲国戚。
很多人应该猜到了,那就是包拯用以处刑的铡刀。
但有人知道包拯的铡刀有几个吗?
历史上,包拯是出了名的铁面无私,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王公贵族,只要犯了罪,统统都是铡刀伺候。
而且包拯也有这个能力,作为宋仁宗最信任的臣子,可以有先斩后奏的权利。
而且这个铡刀还是宋仁宗专门给他特制的行刑工具。
因为在历史上,从来没有用铡刀处死犯人的刑罚,仅有包拯一人可以这样做,也敢这么做。
再者来说,即便在古代,对凡人审判死刑也是非常严谨的,很难做到直接处死。
在古代,死罪也是要交由皇帝审查,然后再押入大牢,等待秋后问斩,在此期间允许犯人提供证据,进行平冤。
但是,若关押的奸佞小臣,留给他们时间,反而给了他们造假的时间。
再加上这些皇亲国戚权力错综复杂,只要当时杀不了,后续就再也没机会动手了。
所以宋仁宗给了包拯特权,只要审查清楚,便可拖铡刀上堂,当场斩杀。
为了更有说服力,还特意造了三把,分别为龙头铡、虎头铡和龙头铡。
龙头铡皇亲国戚,虎头专杀王臣贵族,狗头铡才是杀贫民百姓的。
比如在审问庞国舅时,包拯就是将龙头铡拖出来,当庭斩杀的国舅,根本没等庞太师和贵妃前来包庇。
同时,为了震慑众人,他对外还宣称这三个铡刀是由上古三把妖刀所制,如果被斩杀,永世不得超生。
虽然这些故事带着些许杜撰,但历史上是有实物存在的,而且这三把铡刀对北宋贪官污吏震慑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在北宋那个经济十分发达的时代,有包拯和铡刀的存在,为那段历史横添了几分清白。
历史上这四件“神器”都代表着底层百姓对皇权王权的抗争,也让那些被阶层压制的百姓有了一丝喘息的希望。
现在皇权专制已经成了过去,而这四件武器也已经消散于历史中,变成了更为公平的法律,分到了我们每一个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