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1-23 17:59
男子路过荒坟,随手掩埋了枯骨,老翁:救下跳井之人
在清朝末年,江南水乡有一座偏僻的小镇,镇上住着一位名叫李三儿的男子。
这李三儿平日里靠打柴为生,为人忠厚老实,心地善良。
一日,他进山打柴,直到夕阳西下才满载而归。
途径一片荒废已久的坟地时,李三儿不经意间瞥见一堆白骨半露于地表,被风吹得散落一地,显得格外凄凉。
李三儿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悲悯,他放下柴担,小心翼翼地将那些枯骨拾起,用衣衫一角轻轻包裹,寻了个平坦之地,挖了个浅坑,将枯骨好生掩埋。
又找来一块半破的青石,立在坟头,口中默念:“愿你早日安息,来生投个好人家。”
做完这一切,李三儿拍拍手上的泥土,正准备离去,突然一阵阴风吹过,坟地四周的草木沙沙作响,仿佛有无数双眼睛在暗处窥视着他。
李三儿心中一紧,但转念一想,自己没做亏心事,何怕鬼敲门?
于是壮着胆子,加快脚步离开了那片荒坟。
回到家中,已是掌灯时分,李三儿简单吃了些饭菜,便早早躺下歇息。
可这一夜,他辗转反侧,总觉得有什么事情要发生。
月光透过窗棂,洒在他的脸上,映出一抹不安的神色。
次日清晨,李三儿早早起床,简单收拾一番,又进山打柴去了。
刚走到村口,迎面碰上一位须发皆白的老翁,那老翁衣衫褴褛,手持一根破旧的拐杖,眼中却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老翁见到李三儿,停下脚步,缓缓说道:“小伙子,你昨日可是做了件大善事?”
李三儿一愣,心想这老翁怎会知晓?
但转念一想,或许是村中有人看见了,便点了点头,道:“老人家,您是如何得知的?”
老翁微微一笑,道:“我乃云游四方的道士,昨日恰好路过那片荒坟,见你心地善良,便暗中观察了一番。
你可知,那枯骨乃是一位冤死的女子,你今日之举,救了她一命,也为自己积下了一份阴德。”
李三儿闻言,心中暗自庆幸,道:“原来如此,我只是举手之劳,没想到还有这等好事。”
老翁摇了摇头,神色凝重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此乃天道循环。
但你要记住,善行虽好,却不可滥用,否则也会招来灾祸。”
李三儿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正欲告别,老翁却又道:“今日午时,你村东头那口老井旁,会有人跳井,你务必前去相救。”
李三儿闻言,心中一惊,道:“老人家,您这话从何说起?”
老翁叹了口气,道:“天机不可泄露,你只需照做便是。”
说罢,老翁转身离去,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
李三儿望着老翁的背影,心中充满了疑惑,但想到那老翁神秘莫测的言行,又不禁信了几分。
午时,李三儿特意放下手中的活计,来到村东头那口老井旁。
这口老井年代久远,井壁早已斑驳不堪,井水却清澈见底,村民们平日里都来这里取水饮用。
李三儿站在井边,心中忐忑不安,不知那老翁所言是否属实。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只见一位年轻女子神色慌张地跑来,边跑边哭,口中还不停地喊着:“救命啊,救命啊!”
李三儿定睛一看,那女子正是村中的小芳,平日里温柔贤惠,怎会如此失态?
他心中一紧,忙问道:“小芳,你这是怎么了?”
小芳见到李三儿,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哭道:“三儿哥,有人要害我,我无处可去,只能来这里跳井了。”
李三儿闻言,大惊失色,忙道:“小芳,你可千万别做傻事,有什么事情咱们可以商量。”
小芳却似充耳不闻,只顾着往井边跑去。
李三儿见状,也顾不得许多,一个箭步冲上前去,一把将她拉住。
小芳拼命挣扎,口中喊道:“你放开我,放开我,我不活了!”
李三儿力气大,死死地拽住她不放,口中劝道:“小芳,你冷静一下,有什么事情咱们好好说。”
就在这时,小芳突然停止了挣扎,眼中闪过一丝迷茫,随后又变得清明起来。
她望着李三儿,道:“三儿哥,我这是怎么了?
我刚才好像失去了意识。”
李三儿见她恢复正常,心中稍安,道:“小芳,你刚才一定是被什么东西给迷住了,快告诉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芳闻言,神色变得惊恐起来,道:“我也不知道,我只记得自己在家中洗衣服,突然听到一阵奇怪的声音,那声音像是从地底下传来的,阴森森的,吓得我浑身发抖。
然后我就糊里糊涂地跑了出来,想要找个地方躲一躲,结果就跑到这里来了。”
李三儿闻言,心中暗自思量,这一定是那老翁所说的灾祸,他忙道:“小芳,你别怕,我送你回家,咱们一起想办法。”
说罢,李三儿搀扶起小芳,二人一同往村里走去。
路上,小芳将事情的经过详细地告诉了李三儿。
原来,自从那口老井旁边建起了一座新宅子后,村里就怪事连连,不是有人无缘无故生病,就是有人莫名其妙地失踪。
村民们议论纷纷,都说那座新宅子不干净,里面住着脏东西。
小芳的娘家就住在新宅子旁边,她这几日也总觉得有什么东西在暗中窥视着她,吓得她晚上不敢睡觉。
今日,她在家中洗衣服时,又听到了那奇怪的声音,吓得她魂飞魄散,这才不顾一切地跑了出来。
李三儿闻言,心中暗自庆幸,多亏自己遇到了那位老翁,否则小芳恐怕真要跳井了。
他安慰了小芳一番,将她送回了家。
小芳的家人见李三儿将她送了回来,感激不已,忙将他请进屋中,设宴款待。
席间,李三儿将遇到老翁的事情告诉了小芳的家人。
小芳的父亲闻言,神色变得凝重起来,道:“三儿,你可知那老翁是何许人也?”
李三儿摇了摇头,道:“不知,他说自己是云游四方的道士。”
小芳的父亲叹了口气,道:“那老翁一定是茅山派的高人,我曾听人说起过,茅山派擅长驱鬼捉妖,那老翁定是看出了什么端倪,这才特意来提醒你。”
李三儿闻言,心中暗自佩服,道:“原来如此,多亏老人家出手相助,否则小芳恐怕凶多吉少。”
小芳的家人闻言,也纷纷向李三儿表示感谢。
席间,众人又商议了一番,决定请几位道士来村里做法事,驱除那些脏东西。
李三儿见事情有了着落,心中稍安,又陪了小芳一家人一会儿,这才告辞离去。
回到家中,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脑海中不断浮现出那老翁的身影和那口老井的阴森模样,心中暗自思量,这世间的鬼怪之事,究竟是否真实存在?
次日清晨,李三儿早早起床,简单吃了些早饭,便来到村口,等待那几位道士的到来。
可一直等到日上三竿,也不见道士的踪影。
他心中焦急,正欲前去寻找,却见远处尘土飞扬,一辆马车疾驰而来。
马车停在李三儿面前,从车上跳下一位身着道袍的中年道士,那道士手持一柄长剑,眉宇间透着一股不凡的气息。
他望着李三儿,道:“你就是李三儿?”
李三儿一愣,点了点头,道:“正是,道长,您是?”
那道士微微一笑,道:“我乃茅山派弟子清风,奉师命前来助你驱鬼除妖。”
李三儿闻言,心中大喜,忙道:“道长,您可算来了,村里正等着您呢。”
清风道长点了点头,道:“事不宜迟,咱们这就进村吧。”
说罢,二人一同往村里走去。
路上,清风道长将茅山派的来历和驱鬼之术详细地告诉了李三儿。
原来,茅山派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便以驱鬼捉妖为己任,保护着世间的安宁。
清风道长自幼便拜入茅山派门下,跟随师父修炼,如今已学成下山,云游四方,降妖除魔。
李三儿闻言,心中对清风道长充满了敬佩。
二人来到村中,村民们早已等候多时。
见清风道长到来,纷纷上前行礼。
清风道长微笑着向众人点了点头,道:“诸位乡亲,你们放心,我定会尽力驱除那些脏东西,还你们一个安宁的家园。”
说罢,清风道长取出一张黄符,口中念念有词,将黄符贴在了那口老井的井口上。
随后,他又取出几枚铜钱,撒在井边,口中喝道:“妖魔鬼怪,速速现身!”
只见井中突然涌起一股黑气,那黑气在空中盘旋几圈后,化作一只面目狰狞的恶鬼,张牙舞爪地向清风道长扑来。
清风道长见状,不慌不忙地拔出长剑,与恶鬼斗在了一起。
村民们见状,吓得纷纷后退,只有李三儿站在原地,瞪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眼前这场人鬼大战。
那恶鬼凶猛异常,张着血盆大口,不断向清风道长喷出黑色的雾气。
清风道长却身形矫健,左躲右闪,手中的长剑舞得密不透风,将恶鬼逼得节节后退。
“好!”李三儿忍不住大喝一声,为清风道长助威。
周围的村民们也纷纷回过神来,跟着李三儿一起为清风道长加油鼓劲。
受到村民们的鼓舞,清风道长的精神更加振奋,手中的长剑舞得越发凌厉。
那恶鬼终于抵挡不住,被清风道长一剑刺中要害,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随后化作一股黑烟,消散在空中。
清风道长收起长剑,转身对村民们说道:“诸位乡亲,那恶鬼已被我除去,你们这下可以放心了。”
村民们闻言,纷纷欢呼雀跃,对清风道长感激不尽。
李三儿更是上前几步,握着清风道长的手,激动地说道:“道长,您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
清风道长微笑着摇了摇头,道:“这是我应该做的,降妖除魔乃是我们茅山弟子的本分。”
说罢,清风道长又取出几张黄符,分别贴在村里的几处要害部位,以防再有恶鬼前来侵扰。
村民们见状,更是对清风道长佩服得五体投地。
接下来的几日里,清风道长在村里四处查看,果然又发现了几处鬼气缭绕的地方。
他一一将其清除,又教村民们如何防范鬼怪,如何自保。
村民们对清风道长感激不尽,纷纷拿出家中的好酒好菜来款待他。
清风道长在村里住了数日,见村民们已经能够自保,这才准备离开。
临行前,他将一枚铜钱递给李三儿,说道:“这枚铜钱乃是我茅山派的法宝,你将它戴在身上,可以驱邪避鬼。
日后若再遇到什么诡异之事,你只需将铜钱扔出,自会化解。”
李三儿接过铜钱,小心翼翼地将其戴在脖子上,对清风道长说道:“道长,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保管这枚铜钱,也会将您的恩情记在心里。”
清风道长微笑着点了点头,道:“好,那你保重,后会有期。”
说罢,清风道长转身离去,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
李三儿望着清风道长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敬意和感激。
他知道,自己这辈子是忘不了这位救命恩人了。
自那以后,村里果然再也没有发生过诡异之事。
村民们的生活也渐渐恢复了平静。
李三儿依旧每日进山打柴,过着简单而充实的日子。
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他都会想起那位神秘的老翁和英勇的清风道长,心中暗自庆幸自己能够遇到这两位高人。
转眼间,数年过去。
李三儿已经从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成熟稳重的中年汉子。
他的女儿也已经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名叫翠花。
翠花聪明伶俐,心地善良,深得村民们的喜爱。
一日,李三儿进山打柴,直到夕阳西下才满载而归。
刚走到村口,就见翠花急匆匆地跑来,神色慌张地说道:“爹,不好了,村里有人被鬼缠身了!”
李三儿闻言,心中一惊,忙问道:“是谁?”
翠花喘着粗气,道:“是村东头的老王头,他这几日总是神神叨叨的,嘴里不停地喊着什么‘鬼来了,鬼来了’,吓得他家人都不敢靠近。”
李三儿闻言,心中暗自思量,这一定是又有恶鬼在作祟。
他忙对翠花说道:“翠花,你先回家,我这就去看看。”
说罢,李三儿拿起柴刀,大步流星地向村东头走去。
来到老王头的家门前,只见老王头家的大门紧闭,院子里静悄悄的,没有丝毫动静。
李三儿心中一紧,忙推开大门,走了进去。
刚一进屋,就见老王头披头散发地坐在床上,嘴里不停地喊着:“鬼来了,鬼来了!”
李三儿见状,大步上前,一把抓住老王头的手,道:“老王头,你醒醒,是我,李三儿!”
老王头抬头一看,是李三儿,眼中闪过一丝清明,但随即又变得迷茫起来。
他颤抖着手指,指着墙角,道:“鬼,鬼就在那里!”
李三儿顺着老王头的手指看去,只见墙角处黑影憧憧,仿佛真的有什么东西在那里。
他心中一紧,但随即又镇定下来。
他想起清风道长给自己的那枚铜钱,忙将其从脖子上摘下来,握在手中。
就在这时,那黑影突然向李三儿扑来。
李三儿大喝一声,将铜钱猛地扔出。
只见那铜钱在空中划出一道耀眼的金光,随后“啪”的一声,正中那黑影的要害。
那黑影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随后化作一股黑烟,消散在空中。
老王头见状,终于清醒过来,他望着李三儿,眼中充满了感激和敬畏。
李三儿拍了拍老王头的肩膀,道:“老王头,没事了,那恶鬼已经被我除去了。”
老王头闻言,激动地握住李三儿的手,道:“李三儿,你可真是我的救命恩人啊!”
李三儿微笑着摇了摇头,道:“别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
你以后若是再遇到什么诡异之事,尽管来找我。”
老王头连连点头,道:“好,好,我一定记住。”
自那以后,李三儿在村里的名声更加响亮。
每当有村民遇到诡异之事,都会来找他帮忙。
而李三儿也总是不辞辛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村民们。
岁月如梭,转眼间,李三儿已经变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子。
他的女儿翠花也已经嫁人生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而李三儿依旧每日坐在自家门前,晒着太阳,回忆着往昔的点点滴滴。
每当有年轻的村民从他面前经过时,他都会微笑着向他们讲述自己年轻时的经历。
而那些年轻的村民也总是听得津津有味,对李三儿充满了敬意和好奇。
李三儿知道,自己这一辈子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但能够守护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他已经心满意足了。
就这样,李三儿在平静和满足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直到有一天,他静静地躺在床上,闭上了眼睛,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村民们闻讯赶来,纷纷为他送行。
他们知道,这位慈祥而勇敢的老人将永远活在他们的心中。
而李三儿的故事,也像一股清新的风,吹遍了整个村庄,成为了一个永恒的传说。
每当夜幕降临,村民们围坐在篝火旁,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这位英勇的老人,以及他那些惊心动魄的往事。
李三儿走了,走得悄无声息,却给村里人留下了无尽的念想。
他的故事,就像村头那棵老槐树一样,深深地扎根在每个人的心里,年年岁岁,岁岁年年,讲述着关于勇气、智慧与善良的故事。
村里的年轻人,尤其是那些刚记事的小崽子们,总爱围着老一辈的人听故事。
他们最爱听的,自然是李三儿与恶鬼斗智斗勇的那些传奇。
每当这时,老一辈的人就会眯起眼睛,嘴角挂着一丝微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神秘与冒险的年代。
“李三儿啊,那可是个真汉子!”村头的老赵头,一手夹着旱烟袋,一手比划着,讲述着李三儿与恶鬼的最后一次交锋。“那天,我记得清清楚楚,天空阴沉沉的,就像要下雨似的。
李三儿呢,就站在村口的大槐树下,手里拿着那枚据说能驱邪避鬼的铜钱,眼神坚定得很。
村里人都躲在家里,不敢出门,只有李三儿,他就像是咱们村的守护神,啥也不怕。”
“然后呢?”小崽子们围了一圈,眼睛瞪得圆圆的,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然后啊,那恶鬼就出现了,黑乎乎的一团,跟个大黑球似的,嗖嗖地往李三儿那边飘。
李三儿呢,一点不慌,手里那枚铜钱一扬,‘嗖’地一下,就钉在了恶鬼的脑袋上。
你们猜怎么着?
那恶鬼嗷地一声,就跟被火烧了似的,化成一股黑烟,跑得无影无踪了。”老赵头说得绘声绘色,小崽子们听得目瞪口呆,仿佛亲眼看到了那一幕。
“李三儿爷爷真厉害!”一个小崽子忍不住拍手叫好,其他孩子也跟着一起鼓掌,眼睛里闪烁着崇拜的光芒。
老一辈的人看着孩子们,眼里满是欣慰。
他们知道,虽然李三儿已经不在了,但他的精神,他的故事,会一直流传下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村里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丰收节。
这一天,村里人会聚在一起,庆祝一年的辛勤劳动换来的丰收,同时也会缅怀那些为村子做出过贡献的人。
李三儿,自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位。
在丰收节的庆祝活动上,村里的老少爷们儿围坐在一起,吃着自家种的玉米、土豆,喝着自家酿的高粱酒,聊着家长里短,也聊着李三儿的故事。
“李三儿啊,那可是咱们村的骄傲。”村长端着酒杯,感慨万千。“他一辈子都在为村子操心,无论是打柴还是除鬼,他都是冲在最前面的。
现在他走了,但他的精神还在,咱们得把他的精神传下去,让咱们村子越来越兴旺。”
村长的话,激起了大家的共鸣。
他们纷纷举杯,向李三儿致敬,也向那些曾经为村子付出过的人们致敬。
那一刻,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力量,仿佛李三儿就在他们身边,与他们并肩作战。
丰收节的夜晚,村子里灯火通明,欢声笑语不断。
人们围坐在篝火旁,唱着古老的民歌,跳着欢快的舞蹈。
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嬉戏,笑声清脆悦耳。
这一切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美好。
然而,就在这宁静祥和的夜晚,突然之间,天空中出现了一道诡异的光芒。
那光芒忽明忽暗,仿佛有什么东西在云层中穿梭。
村里人纷纷抬头望去,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恐惧。
“不会是恶鬼又来了吧?”有人小声嘀咕道。
“别怕,有李三儿爷爷在,恶鬼不敢来!”一个小崽子大声喊道。
他的话,仿佛一股暖流,温暖了每个人的心房。
他们想起了李三儿的故事,想起了他的勇敢与智慧,心中顿时充满了勇气。
就在这时,那诡异的光芒突然消失了,天空重新恢复了宁静。
村里人相视一笑,仿佛经历了一场虚惊。
他们知道,无论未来会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只要他们团结一心,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
从那以后,村里人更加珍惜彼此之间的情谊,也更加珍惜李三儿留下的精神财富。
他们知道,李三儿虽然走了,但他的故事、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他们前行。
岁月流转,时光荏苒。
村里的老槐树又长了一圈年轮,村里的孩子们也长成了大人。
他们继续讲述着李三儿的故事,继续传承着那份勇气、智慧与善良。
而李三儿,则像那棵老槐树一样,深深地扎根在每个人的心里,成为了他们永远的骄傲和信仰。
就这样,李三儿的故事在村子里流传了一代又一代。
每当夜幕降临,村里的老少爷们儿围坐在篝火旁,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个勇敢无畏、智慧过人的李三儿。
他们知道,虽然李三儿已经不在了,但他的精神将永远照亮着他们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