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8-28 07:41
王镛先生的书法水平,在当代来看,是被肯定和认可的,有论者直接将其书法列为当代数一数二的高度。
要承认,王镛先生的书法确实好,非常耐看,耐品味,凸显了书法的笔情墨趣。苍涩厚重,狂而不肆而又不失灵动精致的线条以及质感,加上宽博简洁,姿态生动的结体造型,把朴素与灵巧结合的非常自然。无疑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充满内美的视觉享受。但是排座次,我无意为之。
真要排座次,在今天这个书法环境下,要考虑的因素其实很多,至为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要考虑到时代,书法发展到今天,它的时代性,时代特征是身什么?当我们置身于现代社会的时候,书法的现代性从哪里体现?
我觉得这一点,王镛先生的书法并没有很好的说明,或者不具有代表性,他的书法不论从审美感觉还是艺术形式上看,我认为还是属于传统书法领域。
如果把王镛先生的书法跟沃兴华先生的书法放在一起,不论水平好坏,从这种创作意图以及艺术形式上看,还是有高低之分。沃兴华的传统书法其实写的很好,他后来搞所谓的丑书,我想有一个原因,他不屑于在传统领域耕耘了,他认为书法应该向一个更高维度的方向发展,他的作品就是最好的说明。换句话说,沃兴华书法的好与坏,不是要跟传统书法做比较就能得出结论的,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东西,没有可比性。当人们还在一竖溜一竖溜的写字时,他已经不玩这个了,去开辟新的战场了。
前几天老爷子翻看沃兴华对联作品集时说,人家跟其他书法家不在一个层次,是一个更高维的东西,应该是当代第一的水平。这个问题想到这里了,就简单说几句。今天主要说说王镛先生的书法,只谈缺点。
王镛先生对自己的书法方向有过一个说明,他讲:文人书法往往在追求典雅时失之靡弱,而民间书法有时又嫌粗糙,我想取后者之骨,融前者之韵;取后者之势,融前者之情。
这几句话可以说对王镛的书法做了十分恰当的评价。
不好意思,现在写文章有点漫无目的,想到哪说到哪,就这样吧。
前几天跟朋友谈到了王镛先生书法的缺点,我说了两个问题,虽然白璧微瑕,无伤大雅,终究还是问题,第一个,王镛大笔写小字,往往压笔过狠,部分笔画缺乏弹性,呈现一种声嘶力竭的死相。第二个,笔画不太润,枯笔过多,显得干燥,这很问题其实还比较大,他跟传统书法的审美观大异其趣,传统书法观认为好的书法跟人一样,以温润为上,就像年轻人的皮肤,非常健康,水润,有弹性,王镛先生的书法给人的感觉像一个皮肤干黄的病人。
随后朋友还指出一个问题,说王镛的书法碎的。他指的是结体,就是笔画安排的散的,加上墨色变化过大,显得花的。这个问题其实要两面看,王镛书法的结体,一直如此,他的章法跟结构是同构的,字结构的散跟章法的满,是一种有机的组合,这种安排给人一种缤纷之美,落英缤纷,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花雨满天的感觉。
关于王镛书法的缺点,其他人也有谈到,发出来大家参考:
王镛对民间书法与文人书法的兼顾,使王镛在追求拙、野、大的民间书法审美意趣和新的空间秩序时,带有一种内在的节制和理性的优雅。这使得王镛的书法野逸而不荒率,稚拙而不怪诞,这同样表现在他的笔法方面。王镛作书喜用短锋秃毫,表面看似率尔操觚、径情任性,但无不克尽中锋法度而极具篆籀金石气。只是遗憾的是,短锋秃毫虽可以淋漓尽致地表达线条的质感,但妨碍、限制了线条弹性和张力的发挥,因而造成线条语言的单调,缺乏层次变化,影响了书法的表现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着王镛书法达到更高的创作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