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1-19 16:05
瓜农心善替人抬棺,夜里老翁托梦对他说,快跑别走小路
那年月,在中原大地上,有个叫槐花村的小村子,村头住着个姓李的瓜农,人称李大胆。
这李大胆长得瘦高,一脸络腮胡,看起来凶神恶煞,可心却比豆腐还软。
他种了半辈子西瓜,日子还算过得去,但奇怪的是,这人明明衣食无忧,却枯瘦如柴,仿佛身上的肉都被风吹跑了似的。
村里人都说,李大胆这人是天生的劳碌命,享不了福。
这天,村里传来噩耗,村西头的老张头因病去世了。
老张头膝下无儿无女,老伴也走得早,平时就靠村里人接济。
如今这一走,连个抬棺的人都找不到。
李大胆听说后,二话不说,放下手里的活计,就跑到老张头家帮忙。
他招呼了几个壮劳力,一起给老张头操办后事。
出殡那天,李大胆走在最前头,使出吃奶的劲儿抬着棺材。
村里人见了,都夸他心眼儿好,是个难得的热心肠。
李大胆嘿嘿一笑,说:“咱这身子骨,不使使劲儿,哪天就散架了。”
忙活了一天,李大胆回到家,已是掌灯时分。
他草草吃了点饭,便倒在床上呼呼大睡。
睡得正香呢,突然听到有人在耳边轻声呼唤:“李大胆,李大胆……”
李大胆猛地从床上坐起,揉揉眼睛一看,只见一个白胡子老翁站在他床前,正笑眯眯地看着他。
这老翁穿着一身白袍,头戴白帽,手里还拄着一根龙头拐杖,看模样颇有几分仙气。
李大胆定睛一看,这不是老张头吗?
他惊讶地张大了嘴巴,结结巴巴地说:“老……老张头,你……你不是已经走了吗?”
老张头哈哈一笑,说:“李大胆啊李大胆,你果然是个胆大心善之人。
我今天来,是想告诉你一件事,你可要听好了。”
李大胆连忙点头,说:“老张头,你尽管说,只要能帮上忙,我李大胆义不容辞。”
老张头叹了口气,说:“我死得冤枉啊,我本是这槐花村的老住户,可自从村里来了那个道士,我就不得安宁了。
他表面上是来传道授业,实则是为了谋取我们村的地脉之气。
我死后,他一定会想办法害你,你可要小心啊。”
李大胆一听,顿时火冒三丈,说:“这个道士,真是欺人太甚!
老张头,你放心,我一定不会放过他。”
老张头摆摆手,说:“李大胆,你不可鲁莽行事。
那个道士法力高强,你斗不过他的。
我今天来,是想告诉你一个逃生的法子。
你今晚就收拾东西,连夜离开这里,千万别走小路,一定要走大路。
到了天亮,你就一直往南走,不要回头,自然会有贵人相助。”
李大胆点点头,说:“老张头,你放心,我记下了。”
老张头微微一笑,说:“好,那我先走了。
你保重吧。”说完,他转身就走,一眨眼的功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李大胆从梦中惊醒,出了一身的冷汗。
他望着窗外漆黑一片的夜色,心里七上八下的。
他想起老张头的话,觉得此事非同小可,便连忙收拾东西,准备连夜离开槐花村。
他悄悄地走出家门,生怕惊动了村里人。
他按照老张头的吩咐,不走小路,专走大路。
一路上,他紧赶慢赶,生怕被那个道士追上。
走了不知多久,天渐渐亮了。
李大胆停下脚步,抬头一看,只见前面是一片茫茫的树林。
他想起老张头的话,心里一阵发毛。
他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走进了树林。
树林里阴森森的,鸟叫声都听不见。
李大胆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踩到什么东西。
他走着走着,突然听到前面传来“沙沙”的声音。
他吓了一跳,连忙躲到一棵大树后面,探出头来一看,只见一个身穿道袍的人正朝他这边走来。
李大胆定睛一看,这不是村里那个道士吗?
他吓得浑身一哆嗦,连忙缩回头来,大气都不敢喘。
他心想,这下完了,一定是老张头说的那个道士追上来了。
他躲在树后,屏住呼吸,听着道士越走越近。
突然,道士停下脚步,说:“哼,李大胆,我就知道你会走这条路。
你逃不掉的。”
李大胆一听,心里咯噔一下,心想,坏了,被发现了。
他鼓起勇气,从树后走出来,说:“道士,你究竟想干什么?”
道士嘿嘿一笑,说:“李大胆,你果然是个聪明人。
实话告诉你吧,我看上了你们村的地脉之气,只要我能得到它,我就能修炼成仙。
可惜啊,你偏偏是个心善之人,不肯助我一臂之力。
我只好出此下策了。”
李大胆一听,气得浑身发抖,说:“你这个道貌岸然的家伙,为了修炼成仙,竟然不择手段。
你残害无辜,会有报应的。”
道士冷笑一声,说:“报应?
哼,我修行多年,早已超脱世俗,报应奈我何?
李大胆,你乖乖地交出地脉之气,我还可以饶你一命。
否则,别怪我不客气。”
李大胆咬紧牙关,说:“你休想。”
道士脸色一沉,说:“敬酒不吃吃罚酒。
那我就成全你吧。”说完,他挥起手中的拂尘,朝李大胆打来。
李大胆一闪身,躲开了道士的攻击。
他知道自己不是道士的对手,只能智取,不能硬拼。
他一边躲闪道士的攻击,一边寻找机会反击。
就在这时,突然听到“嗖”的一声,一支箭朝道士射来。
道士连忙躲闪,可还是被射中了肩膀。
他疼得哇哇大叫,转身一看,只见一个身穿黑衣的人正站在不远处,手里拿着一把弓箭,正冷冷地看着他。
李大胆一看,惊喜地叫道:“赵猎户,是你。”
赵猎户点点头,说:“李大胆,别怕,我来帮你。”
道士一看赵猎户,脸色变得铁青,说:“赵猎户,你竟敢多管闲事。
你可知道,得罪我的下场吗?”
赵猎户冷哼一声,说:“你这个妖道,残害无辜,我早已想教训你了。
今天,我就替天行道,除了你这个祸害。”
说完,他挥起手中的弓箭,朝道士射去。
道士一边躲闪,一边挥动拂尘反击。
两人你来我往,打得难解难分。
李大胆在一旁看得心惊胆战,他知道自己帮不上忙,只能在一旁干着急。
就在这时,他突然看到地上有一块石头,便捡起来,趁道士不注意,朝他砸去。
道士光顾着和赵猎户打斗,没留意到李大胆的偷袭。
他被石头砸中后脑勺,顿时晕头转向,摔倒在地。
赵猎户趁机冲上前,一把夺过道士手中的拂尘,将他牢牢绑住。
李大胆上前,一脚踩在道士的背上,说:“你这个妖道,看你还敢不敢害人。”
道士疼得嗷嗷直叫,说:“李大胆,你放了我,我保证不再害人。”
李大胆冷哼一声,说:“放了你?
做梦。
我今天就要为民除害。”说完,他抡起拳头,就要朝道士打去。
就在这时,突然听到“嗖”的一声,一支箭朝李大胆射来。
李大胆吓了一跳,连忙躲闪。
可这支箭却并不是朝他射来的,而是朝道士射去的。
只见道士“啊”的一声惨叫,便倒在地上,没了气息。
李大胆和赵猎户一看,都愣住了。
他们转头一看,只见一个身穿白衣的女子正站在不远处,手里拿着一把弓箭,正冷冷地看着他们。
李大胆惊讶地问:“姑娘,你是谁?
为什么要救我们?”
白衣女子微微一笑,说:“我叫白灵,是槐树精。
我一直隐居在这片树林里,从未害过人。
今天,我感应到你们有难,便赶来相助。”
李大胆一听,恍然大悟,说:“原来如此。
姑娘,多谢你救命之恩。”
白灵摆摆手,说:“不用谢。
你们快走吧,这里不宜久留。”
李大胆和赵猎户点点头,告别白灵,便离开了树林。
他们走了不知多久,终于走出了树林,来到了一条大路上。
他们回头一看,只见那片树林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两人相视一笑,心想,一定是槐树精为了保护他们,用法力将树林隐藏起来了。
他们感激地朝树林的方向鞠了一躬,便继续赶路。
走了不知多久,他们来到了一座小镇上。
他们找了一家客栈,住了下来。
他们打算在这里歇歇脚,然后再想办法回槐花村。
他们坐在客栈里,要了一壶酒,几碟小菜,边吃边聊。
李大胆说起自己昨晚的奇遇,赵猎户听得津津有味。
他说:“李大胆,你果然是个福大命大之人。
连槐树精都愿意帮你,你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李大胆笑了笑,说:“话虽如此,我还是担心村里人。
那个道士虽然死了,但他的同伙可能还在村里。
我要回去看看,不能让他们继续害人。”
赵猎户点点头,说:“你说得对。
我们不能一走了之。
这样吧,我陪你一起回去。
咱们来个一网打尽。”
李大胆感激地看着赵猎户,说:“赵猎户,你真是我的好兄弟。
有你在,我就不怕了。”
两人喝完酒,樵夫放生母鳖奇遇记
在古时候,有那么一个不大不小的村子,坐落在江南水乡的一片肥沃之地,名叫柳溪村。
这村子四季分明,风景如画,村民们世代以耕织为生,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
然而,这一年,天公不作美,从春到夏,一滴雨也没下,庄稼地里干得裂开了大口子,原本绿油油的稻田,变成了黄土一片。
村里有个樵夫,名叫李大山,是个心地善良、力大无穷的汉子。
他每天天不亮就上山砍柴,卖得的钱除了养家糊口,还时常接济村里的孤寡老人。
李大山虽是个糙汉子,但心细如发,尤其是对村里那只老母鳖,更是爱护有加。
原来,几年前李大山在河边救了一只被困在渔网里的母鳖,见其体型庞大,眼神中透着灵性,便心生怜悯,将其放生。
从此,母鳖时常在河边出现,似乎是在默默守护着李大山。
随着旱情日益严重,柳溪村的河水日渐干涸,村民们开始为生计发愁。
李大山家里虽有几亩薄田,但也架不住这连月的干旱,眼看粮食收成无望,村里人纷纷议论起了背井离乡的事儿。
李大山的娘子翠花,是个温柔贤惠的女人,她看着日渐消瘦的丈夫,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
“大山啊,这旱情不知何时是个头,咱要不也收拾收拾,带着娃去逃荒吧?”翠花一边缝补着衣裳,一边试探性地问道。
李大山放下手中的柴刀,叹了口气:“唉,我也想啊,可咱这村子,祖祖辈辈都在这里,说走就走,谈何容易。
再说了,外面世道险恶,咱还带着孩子,万一……”
翠花听后,也陷入了沉默,两人相视无言,心中满是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担忧。
就在这时,村里那位年近百岁的阿婆,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了过来。
阿婆年轻时曾是个走南闯北的江湖郎中,见多识广,村里人对她都敬畏三分。
阿婆看着李大山,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缓缓开口:“大山啊,你可知,这旱情并非天灾,而是另有隐情?”
李大山一听,愣住了,连忙追问:“阿婆,这话从何说起?”
阿婆叹了口气,缓缓道来:“我年轻时曾游历四方,遇到过一位高人,他告诉我,世间万物,皆有灵性,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
若人类贪得无厌,破坏自然,便会遭到报应。
我看这旱情,怕是与咱们村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有关啊。”
李大山听后,心中五味杂陈,他想起自己曾放生的那只母鳖,心中隐隐觉得阿婆的话可能与它有关。
于是,他鼓起勇气,问道:“阿婆,那可有解救之法?”
阿婆沉吟片刻,说道:“法子倒是有一个,但能否成功,就看你的造化了。
你记得村西头那口枯井吗?
明日一早,你去打开它,或许能找到答案。”
李大山一听,心中顿时有了希望,他谢过阿婆,连夜准备工具,打算第二天一早去开那口枯井。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李大山便带着铁锹和绳索,来到了村西头的枯井旁。
这口井已经废弃多年,井口杂草丛生,井壁长满青苔,显得格外阴森。
李大山深吸一口气,挥动铁锹,开始清理井口的杂草和泥土。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太阳渐渐升高,李大山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终于,在一声清脆的响动后,井口被打开了。
李大山探头往井里望去,只见井底黑洞洞的,深不见底,一股阴冷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他不禁打了个寒颤。
就在这时,井底突然传来了一阵“咕咕”的声音,像是有什么东西在蠕动。
李大山心中一紧,连忙后退几步,握紧手中的铁锹,警惕地盯着井口。
就在这时,一只巨大的黑影从井底缓缓升起,李大山定睛一看,竟是那只被他放生的母鳖!
母鳖的体型比当年大了数倍,背上还驮着一块闪闪发光的青石。
它缓缓游到井口,用那双充满智慧的眼睛看着李大山,仿佛是在感谢他的救命之恩。
李大山见状,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这母鳖定是来助他一臂之力的。
母鳖张开嘴,吐出一颗晶莹剔透的珠子,那珠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散发着柔和的光芒。
李大山小心翼翼地接过珠子,心中疑惑不解。
就在这时,母鳖突然开口说话了:“恩公,此珠乃我千年修为所化,能解百难。
你只需将此珠投入村中的池塘,旱情自解。”
李大山一听,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他没想到这母鳖竟有如此神通。
他连忙道谢,将珠子揣进怀里,匆匆赶回村里。
回到村中,李大山直奔池塘,将那颗珠子投入水中。
只见珠子刚一入水,便化作一道金光,瞬间将整个池塘照亮。
紧接着,池塘里的水开始涌动,仿佛有股神秘的力量在驱使着它们。
不一会儿,原本干涸的池塘竟重新蓄满了水,清澈透明,波光粼粼。
村民们见状,纷纷欢呼雀跃,他们没想到李大山竟有如此奇遇,解决了困扰全村的大难题。
李大山看着村民们喜悦的表情,心中也充满了成就感。
然而,就在村民们沉浸在喜悦之中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雷声轰鸣,一场大雨倾盆而下。
村民们纷纷跑回家中避雨,李大山也带着翠花和孩子躲进了屋里。
这场雨下得异常猛烈,仿佛要将所有的干旱都洗净一般。
雨停后,李大山走出屋外,只见天空湛蓝如洗,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
他来到池塘边,只见池塘里的水位已经涨到了正常高度,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弋着。
李大山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一切都是那只母鳖的功劳。
然而,就在李大山准备回家时,他忽然发现,村口的路上,站着一位身穿道袍、手持拂尘的道士。
那道士仙风道骨,面容慈祥,正笑眯眯地看着他。
李大山心中一惊,他没想到在这偏远的小村子里,竟会遇到如此高人。
道士缓缓走到李大山面前,开口说道:“施主,你可知,你身上的因果已深,若不化解,恐有大难。”
李大山一听,心中顿时紧张起来,他连忙追问:“道长,这话从何说起?”
道士叹了口气,说道:“你放生的母鳖,乃是千年灵兽,它虽助你解了旱情,但也因此泄露了天机,遭到了天道的惩罚。
而你,作为它的恩公,也必然会被卷入其中。”
李大山一听,心中更加慌乱,他连忙问道:“那道长,可有化解之法?”
道士沉吟片刻,说道:“法子倒是有一个,但需要你付出极大的代价。
你需煮一碗粥来,用你家中最好的米,加上你心头的一滴血,方能化解此劫。”
李大山一听,心中虽有犹豫,但想到自己的一家老小,以及村里人的安危,他毅然决然地点了点头,转身回家准备去了。
……
“大山啊,你这是要俺的命啊!
你要是用心头血救了别人,那你自己可咋整啊?”翠花哭得撕心裂肺的,抱着李大山不撒手。
李大山也心疼媳妇,可他心里明白,这事儿要是不做,恐怕整个村子都得遭殃。
他安慰翠花说:“翠花啊,你别哭了,我这是为了咱们村子,也是为了咱们的家。
你放心,我就是没了心头血,也不会有事儿的。”
翠花哪信啊,可李大山心意已决,说啥也要试试。
他让翠花去拿了家里最好的米,自己则找了把锋利的刀,准备取心头血。
就在他要下刀的时候,门突然被推开了,村里几个老汉跑了进来,手里拿着锄头、镰刀啥的,一脸焦急。
“大山啊,你可别犯傻啊!
心头血那是啥玩意儿?
那可是要命的玩意儿啊!”老汉们七嘴八舌地劝着。
李大山一看这架势,心里头一股暖流涌过,他知道,这些老汉都是真心关心他。
可他还是摇了摇头,坚定地说:“大伙儿的心意我领了,可这事儿我必须得做。
不然,咱们村子都得遭殃。”
老汉们一听这话,也都沉默了。
他们知道李大山说的不假,这旱情要是再不解决,恐怕整个村子都得饿死。
李大山见老汉们都不说话了,便拿起刀,狠狠心,往自己胸口一扎。
翠花吓得尖叫一声,捂住了眼睛。
可李大山却跟没事儿人一样,拔出刀,把心头血滴进了粥里。
那粥立马就变得金灿灿的,香气扑鼻。
李大山端着粥,出了门,直奔村口。
那道士还在那儿等着呢,一见李大山来了,便笑了笑,接过粥,一饮而尽。
喝完粥,道士从怀里掏出一个符咒,贴在了李大山的胸口。
那符咒一贴上,李大山就觉得胸口一阵温热,疼痛也立马就消失了。
“好了,你的劫数已经解了。
但记住,以后做事儿,一定要三思而后行。”道士说完,便转身离开了。
李大山看着道士的背影,心里头一阵感慨。
他知道,自己这次算是捡回了一条命。
他回到村里,把事儿跟大伙儿一说,大伙儿都纷纷夸他是个英雄。
可李大山却谦虚地说:“啥英雄不英雄的,我就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儿。”
这事儿过后,李大山在村里的名声更响了。
大伙儿都对他刮目相看,有啥事儿都愿意找他帮忙。
而李大山呢,也还是跟往常一样,每天上山砍柴,卖柴,偶尔还帮村里人干点农活啥的。
可就在他以为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的时候,村里又出事了。
这天晚上,村里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那风刮得邪乎,把村子里的树都刮得东倒西歪的。
李大山心里头一紧,知道这事儿不简单。
他拿起柴刀,出了门,想看看是咋回事儿。
可刚一出门,他就愣住了。
因为他看见,那母鳖竟然从池塘里爬了出来,正朝着村口的方向爬去。
李大山心里头一惊,这母鳖不是应该在池塘里待着吗?
咋突然爬出来了?
他连忙跟了上去,想看看是咋回事儿。
那母鳖爬得慢,李大山跟在后头,也不着急。
就这样,一人一鳖,朝着村口走去。
到了村口,李大山才发现,原来那儿不知何时,竟然出现了一个黑洞洞的洞口。
那洞口深不见底,仿佛能吞噬一切。
而那母鳖,竟然毫不犹豫地跳了进去。
李大山心里头一惊,想伸手去拉,可哪还来得及啊?
那母鳖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李大山站在洞口前,心里头五味杂陈。
他知道,这洞口肯定不是啥好东西,而那母鳖,恐怕也是凶多吉少了。
就在这时,那道士又出现了。
他走到李大山面前,叹了口气说:“这洞口,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
那母鳖,是为了救你,才跳进去的。
它用自己的生命,封印了这个洞口,防止里面的邪恶力量跑出来。”
李大山一听这话,心里头更难受了。
他没想到,那母鳖竟然是为了救他,才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他朝着洞口拜了三拜,然后转身回家了。
从那以后,李大山就更加珍惜生命了。
他知道,自己能活下来,是很多人用生命换来的。
他每天都过得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做错了啥事儿,连累了别人。
而村里呢,也再也没有发生过啥大事儿。
大伙儿都平平安安地过着日子,偶尔还会提起李大山和那只母鳖的事儿,感叹一番。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了。
李大山也从一个年轻的樵夫,变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儿。
而他的故事,也一直在村子里流传着,成为了一段佳话。
李大山在晚年的时候,经常坐在村口的大树下,跟村里的小孩子们讲自己年轻时候的事儿。
他告诉他们,要珍惜生命,要善良,要勇敢。
而每当讲到那只母鳖的时候,他的眼神里总是充满了感激和怀念。
他说:“那只母鳖,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有灵性的动物。
它救了我,也救了整个村子。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它。”
小孩子们都听得津津有味,他们围着李大山,眼睛里闪烁着好奇和敬仰的光芒。
而李大山呢,则笑着摸了摸他们的头,然后继续讲着自己年轻时候的故事。
直到有一天,李大山安静地闭上了眼睛,离开了这个世界。
村里人都为他感到难过,但同时也为他感到骄傲。
因为他们知道,李大山是一个英雄,一个值得尊敬和怀念的人。
而那只母鳖呢,也成了村子里的一个传说。
每当有人提起它的时候,都会感到一种莫名的敬畏和感动。
因为大家都知道,它是为了救村子,才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从此,柳溪村的人们更加珍惜自然,敬畏生命,他们知道,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都值得被尊重和爱护。
而李大山和那只母鳖的故事,也一直在村子里流传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