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品鉴网

漯河杜月笙王华:从辉煌到末路的跌宕人生

发表时间: 2024-11-13 19:42

漯河杜月笙王华:从辉煌到末路的跌宕人生

请您在阅读本文的时候,如果觉得写的还行,请您给我一个小小的“”如果您喜欢我的文字就顺手给一个“关注

在我们河南省十八个省辖市中,除了我的家乡以外,我最熟悉的就是漯河了,因为我有一个亲戚就是漯河的,因为与这个亲戚的关系就如同亲兄弟一般的熟络,也因此经常去漯河玩。说到漯河大家首先想到就是临颖南街村双汇的王中王火腿肠,当然了漯河还是“字圣”许慎的家乡。每当我们写汉字、组织文字语言的时候,就应该想起这位叫许慎的老爷子,正是因为有了这位老爷子的辛勤付出,才有了如今我们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话题引到漯河了,那咱们今天就聊一个跟漯河有关的人物,以上那“老几位”给我们漯河那是争光添彩,但是此人的所作所为那属实是给咱们漯河这个历史文化名城“抹黑”了。

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漯河市,你但凡提到王华的名字,那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只不过此人属于是臭名远扬,恶名昭著。那时候漯河坊间曾经流传这么一段趣闻“隔壁老王家的孩子晚上闹人不睡觉,隔壁老王就吓唬小孩,你再不睡觉一会王华就来了,孩子一听王华的名字,立马就不哭不闹了。虽说只是一段坊间流传的趣闻,但是由此可以知道王华当年在漯河的恶名可见一斑。

王华别名王银华,1957年生人,王华出生在漯河市一个普通的工人的家庭里。

平时忙于工作的父母,疏于对王华的管教,以至于王华从小就养成了一身顽劣不堪,好逸恶劳的恶习。

从小不爱读书,却十分迷恋武侠小说的王华,心中一直有一个“武侠梦”,他常常幻想自己日后能成为一个行侠仗义,飞檐走壁的大侠。但是谁料事与愿违,成年之后的王华却背离了自己当初的“初心”成了一个臭名昭著,恶名远扬,人见人怕的“黑老大”。

勉强读到高中毕业的的王华,在父母的安排下,进了父母所在的一家机械厂当上了一名流水线上的工人。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劳动工人可是一个十分让人羡慕的职业,但是王华却丝毫不懂得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

刚开始的时候王华还能按时上下班,但是时间一长,王华就无法忍受工厂里枯燥乏味的工作,迟到早退是经常性的,旷工翘班也是时有发生。

到最后索性连班都不怎么上了,只是在月末发工资的那几天,王华会象征性的上几天班,为得也是能够顺利拿到当月发放的工资。不上班的时候,王华整天和一些在社会上认识的朋友在一起花天酒地的厮混在一起,时间一长,工厂里发放的那些微薄工资,根本就不够他潇洒挥霍的。

为了“搞钱”王华动起了坏心思,原来他所在的工厂是生产“预制板”的,现在的朋友们也许对“预制板”没有什么概念,要知道在以前那个年代,盖房子、搞建筑可是离不了“预制板”的。王华把“注意”打到了工厂生产的“预制板”上,他是想来个监守自盗。当天晚上王华伙就同他人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潜入工厂将仓库里面储存的预制板,偷偷运出去,王华将从工厂偷出的“预制板”拿到外面变卖,得来的钱财都被他挥霍一空。

尝到甜头后的王华,一发不可收拾起来,只要遇到合适的机会,他就纠集同伙偷卖工厂生产的“预制板”,王华也是缺心眼,薅羊毛也不能只搁一个羊身上薅啊!时间一长,这不就露馅了。

有道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王华“监守自盗”的行为很快就被有关部门给发现了。事后王华因为盗窃罪,被有关部门判刑入狱,这是王华人生中的第一次入狱,当然也不是最后一次。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时间犹如白驹过隙一样,时间来到九十年代王华出狱了。几年的牢狱生活非但没有磨掉王华身上的戾气,反而让王华借此结识到了更多臭味相投的“同道之人”,这也成了王华以后混迹江湖,立足社会的资本。

出狱之后的王华,凭借着自己灵活的头脑,心狠手辣的手段,很快就在漯河市的街面上闯出了所谓的“恶名”。随着王华在社会上的“名气”越来越大,一些社会上的闲散人员,为了得到王华的庇护,纷纷投在王华的门下,心甘情愿的供王华驱使。


为了敛取供自己及其团伙成员挥霍的钱财,王华指使手下同伙使用暴力手段频繁涉足当地的各个经济领域,餐饮、洗浴、酒店、和出租车等服务行业,王华开的这些公司也好,酒店也罢!明面上都是正经买卖,实际上暗地里干得尽是见不得人的勾当。王华正是靠着这种非法的手段积累了大量财富的同时,又获得了大量的政治光环。对上结交政商两界的社会名流为自己攫取所谓的“政治资本”对下结交三教九流之人,形成以自己为首的“黑恶势力团伙”一时之间王华竟然有了“漯河杜月笙”的“美称”,杜月笙虽说是旧上海时期的“流氓大亨”但是此人却也懂得“盗亦有道”,但是王华做事可以说是毫无下限可言。

1994年王华曾经因为做生意为借口,向漯河当地著名企业家“觉醒商行”负责人宛某借款数十万元,可是到了还款期限,王华却以各种借口推诿扯皮,拒不还款。双方也因此结下“梁子”在以后的数年间,王华和宛某没少因为还款的事情,打“口水仗”欠债还钱,本是天经地义,可是到了王华这里却成了“凭本事借的钱,我为什么要还了!

鉴于王华的流氓行为,忍无可忍的宛某为了出心中的那口恶气,便指使自己的女婿“教训”了王华一顿,久混江湖的王华也是大意了,平时都是自己教训别人,哪有人敢对自己指手画脚,这就叫“玩鹰的让鹰给啄了,耍猴的让猴给耍了!”。平时一向以“漯河杜月笙”自居的王华,怎能咽下心头这口恶气,恼羞成怒的王华,决心报复苑某。王华深知宛某一向将“觉醒商行”试作自己“赖以生存”“引以为傲”的资本,为了给宛某一个“深刻”的教训,王华决定派人烧毁宛某的“觉醒商行”。


在王华的指使下,犯罪嫌疑人苗会菊和他的丈夫孙培超经过一番谋划,在1998年10月18日这天凌晨,夫妻俩人骑着载有汽油的自行车来到了宛某的“觉醒商行”。1998年10月18日这天晚上,注定是罪恶的一天,也是悲剧的一天。苗会菊颤抖的手将一根点燃的香烟,扔进了盛有汽油的木箱子里,眨眼间燃起了熊熊大火,熊熊燃烧的火苗,很快就吞噬了“觉醒商行”,宛某夫妻也在这场蓄意“纵火案”中因为窒息不幸身亡。

由于当时没有监控,刑侦技术又相对落后,再加上王华的“暗箱操作”漯河市有关部门经过调查后,认定这起火灾,是因为电源插座引发的自然起火。

此事过后王华的势力,彻底达到了巅峰,成了漯河市“黑白两道”都炙手可热,一手遮天的人物。

以前我并不相信,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这句话,但是自从我看了王华案后,我开始相信这句话了,为人平生莫作恶,举头三尺有神明

2012年10月份当年那起震惊漯河的“纵火案”随着苗会菊的又一次出现,终于迎来了转机。在这十四年里,苗会菊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每到夜深人静一个人的时候,苗会菊的脑海里就不断浮现出当年那场吞噬掉宛某夫妇的大火,长时间的精神高度集中,让身心俱疲的苗会菊终于病倒了,最后经过医院的诊断苗会菊得了脑瘤晚期。也许是良心发现,自知时日无多的苗会菊在2012年10月18日宛某夫妇忌日的这一天,向宛某的家人诉说了当年这起“纵火案”的始末缘由,并且向有关部门实名举报王华就是当年那起“纵火案”的始作俑者,幕后黑手。

漯河当地有关部门在收到宛某家人以及苗会菊关于王华涉黑涉恶的举报信后高度重视,在有关部门领导的指使下,在同年11月份就成立了针对“王华涉黑涉恶案”的“1.4”专案组。

自此这个号称“漯河杜月笙”的王华,这个在漯河肆意横行长达十几年之久的“黑老大”终于迎来了他末日。


2013年王华涉黑涉恶暴力犯罪团伙,被我英勇顽强的公安干警彻底打掉。

2017年,经过正义的审判,王华这个在漯河当地肆意横行多达十几年之久,作恶多端,恶行累累的“黑老大”终于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为自己所犯的罪行买了单!

我在这里讲述过去,并不是为了宣传什么,也不是歌颂什么,他们非但不是什么英雄人物,反而是流氓,是犯罪分子,希望大家不要盲目的跟风去崇拜他们,当今社会,撸起袖子加油干才是真,其余都是瞎扯,珍惜生命,远离犯罪,共创和谐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