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2-01 16:50
书生醉酒睡坟地,群鬼围话奇缘启
在清朝末年,有那么个地界儿,名叫槐安县,这地儿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可今儿个咱要讲的故事,却透着那么一股子邪性。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李慕白,是个寒窗苦读的书生。
这李慕白啊,自幼便聪明绝顶,文采飞扬,只可惜家境贫寒,爹娘早逝,留下他一人孤苦伶仃。
好在他有个远房亲戚,是个不大不小的官儿,见他可怜,便时常接济,让他得以继续读书考取功名。
李慕白这人,有个怪癖,那就是爱喝酒。
都说“借酒消愁愁更愁”,可他偏偏觉得,酒能让他暂时忘却生活的艰辛,仿佛一醉解千愁。
这日,他又独自一人坐在村头的小酒馆里,几杯黄酒下肚,心头的愁绪愈发浓重,竟不知不觉间喝了个酩酊大醉。
天色渐晚,酒馆要打烊了,老板见他醉得不省人事,便好心派了个小二送他回家。
可这小二也是个粗心大意的,半路上一不留神,李慕白竟从马背上摔了下来,滚进了路边的荒草丛中。
小二找了半天没找到,心想这大晚上的,也怪吓人的,便自个儿回去了,心想着第二天一早再来寻他。
这一夜,月黑风高,李慕白在荒草丛中昏睡了不知多久,直到一阵阴冷的风吹过,他才迷迷糊糊地睁开眼。
这一看不要紧,差点没把他吓得魂飞魄散——原来,他不知何时竟滚到了一片坟地里,四周全是孤零零的坟头,有的还残破不堪,露出里面的白骨。
李慕白酒劲未过,头还晕乎乎的,他挣扎着想要站起来,却一个踉跄又摔回了地上。
就在这时,他隐约听见一阵叽叽喳喳的声音,像是有人在附近说话。
他心想:“这大半夜的,坟地里哪来的人声?”心中虽有惧意,但好奇心也驱使着他循声而去。
那声音越来越近,李慕白终于看清了,只见不远处,一群穿着五颜六色衣服的小鬼正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好不热闹。
这些小鬼,有的头大如斗,有的身形佝偻,有的面如白纸,有的眼似铜铃,一个个都长得奇形怪状,吓得李慕白差点没叫出声来。
可奇怪的是,这些小鬼似乎并未发现他,依旧自顾自地聊着天。
李慕白心中暗自嘀咕:“难道是我喝醉了,产生了幻觉?”他揉了揉眼睛,又仔细看了看,那些小鬼确实存在,而且还在不停地说话。
这时,一个小鬼突然站了起来,指着李慕白所在的方向说:“你们看,那边有个人!”其他小鬼一听,纷纷转过头来,齐刷刷地盯着李慕白。
李慕白心中一紧,心想:“这下完了,被这些小鬼发现了,怕是要遭殃。”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这些小鬼并未对他露出敌意,反而一个个面露喜色,像是见到了什么稀罕物儿。
其中一个小鬼走上前来,拱手作揖道:“这位兄台,深夜至此,莫非也是同道中人?”
李慕白一听,心中更是诧异,暗想:“我何时成了你们的同道中人?”但他转念一想,既然这些小鬼没有恶意,不妨顺水推舟,看看他们究竟想干什么。
于是,他也拱手回礼道:“诸位兄弟,我乃一介书生,名叫李慕白,因醉酒迷路,误入此地,还望诸位多多包涵。”
那小鬼一听,哈哈大笑,说道:“原来如此,兄台莫怕,我等虽为鬼魅,却也是讲理之人。
今夜我等在此聚会,乃是为了商讨一件大事,正缺一个见证人,兄台既然来了,便是缘分,不如就请兄台做个见证如何?”
李慕白心中虽有疑虑,但好奇心驱使着他点了点头,说道:“既然诸位兄弟如此看重,我李慕白自当义不容辞。”
于是,那群小鬼便围着他坐了下来,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原来,这些小鬼都是附近村庄里去世的孩童,因生前未做恶事,死后并未进入轮回,而是留在了这片坟地里,成了孤魂野鬼。
近日,他们听说槐安县的县令贪赃枉法,欺压百姓,心中愤愤不平,便想选个代表去阴间告状,请阎王老爷主持公道。
可这小鬼之中,并无一个有威望、有智慧能担此重任的。
他们商议了许久,也未能选出合适的人选。
这时,一个小鬼突然提议道:“不如就让这位李兄台去吧!
他虽是阳人,但心地善良,文采飞扬,定能替我们伸冤!”
其他小鬼一听,纷纷附和,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李慕白一听,吓得差点没跳起来,连忙摆手道:“使不得,使不得!
我乃一介书生,如何能去阴间告状?
这不是送死吗?”
可那些小鬼却不肯罢休,一个个围住他,七嘴八舌地劝说起来。
有的说:“兄台莫怕,我等自会保护你周全。”有的说:“兄台若肯帮忙,我等定当铭记大恩大德。”还有的说:“兄台文采飞扬,定能说服阎王老爷,替我们伸冤。”
李慕白被这群小鬼缠得没办法,心中暗自思量:“我李慕白一生正直,从未做过亏心事,如今既然遇到了这等奇事,或许正是上天给我的一次机会。
若我能替这些小鬼伸冤,不仅能积德行善,还能在民间留下美名。”
想到这里,他咬了咬牙,点头道:“好!
我李慕白就答应你们,替你们去阴间告状!”
那些小鬼一听,欢呼雀跃,纷纷围着他道谢。
其中一个领头的小鬼,从怀里掏出一块黑色的令牌,递给李慕白,说道:“此乃阴间通行证,兄台带着它,便能自由进出阴间。
明日夜晚,我等在此等候,送兄台上路。”
李慕白接过令牌,心中既紧张又兴奋。
他深知此行凶险万分,但想到能替这些小鬼伸冤,心中便充满了勇气。
于是,他告别了那些小鬼,踉踉跄跄地走出了坟地。
回到家中,李慕白一夜未眠,心中反复思量着明日的计划。
他知道自己这一去,或许再也回不来了,但他并不后悔。
因为他知道,自己正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一件能让自己名垂青史的事情。
第二日,李慕白早早地起了床,将自己打扮得整整齐齐,仿佛要去参加什么重要的宴会。
他心中明白,这一去,便是与阳间的告别,但他却毫无畏惧,反而充满了期待。
夜幕降临,李慕白按照约定,来到了坟地。
那些小鬼早已等候多时,一见他来,便纷纷围了上来。
领头的小鬼,将一块黑布蒙在了他的眼睛上,说道:“兄台莫怕,我等这就送你上路。”
李慕白只觉眼前一黑,耳边风声呼啸,仿佛置身于无尽的黑暗之中。
他紧紧地握着那块黑色的令牌,心中默念着:“我李慕白,此行定不辱使命!”
不知过了多久,李慕白只觉眼前一亮,黑布被摘了下来。
他定睛一看,只见自己已身处一个阴森恐怖的殿堂之中,四周都是面目狰狞的鬼差,正盯着他看。
而殿堂的正中央,坐着一位身披黑袍,面带威严的阎王老爷。
李慕白心中一紧,但他知道,自己不能退缩。
于是,他深吸一口气,大步上前,将自己替小鬼伸冤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阎王老爷。
阎王老爷听完,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说道:“李慕白,你既有此胆识,又心怀正义,本王便给你一次机会。
你若能查明真相,替这些小鬼伸冤,本王便赐你高官厚禄,让你在阳间扬名立万。”
李慕白一听,心中大喜,连忙磕头谢恩。
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不仅要替这些小鬼伸冤,还要在阳间闯出一番事业。
于是,他告别了阎王老爷,带着小鬼们的期望和祝福,踏上了返回阳间的路。
这一夜的经历,对李慕白来说,仿佛是做梦一般。
但他知道,这不是梦,这是真实发生的。
他手中紧握着那块黑色的令牌,心中充满了信心和勇气。
他知道,自己即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他并不害怕,因为他知道,正义永远会站在他这一边。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慕白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胆识,深入调查了槐安县县令的种种恶行。
他走访百姓,收集证据,终于将县令的罪行一一揭露。
百姓们对他感激不尽,纷纷称赞他是“青天大老爷”。
而槐安县的县令,也终于被绳之以法,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李慕白的名字,也在民间传为佳话,成为了人们口中的英雄。
这一日,李慕白再次来到了那片坟地,他对着那些小鬼的坟头,深深地鞠了一躬。
他知道,是这些小鬼给了他这次机会,让他得以扬名立万。
而他,也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承诺,替他们伸了冤。
从此以后,李慕白在槐安县名声大噪,不仅成为了百姓心中的英雄,还被朝廷任命为槐安县的新任县令。
他上任后,勤政爱民,公正无私,将槐安县治理得井井有条,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模范县”。
而那段神奇的经历,也成为了李慕白一生中最宝贵的回忆。
他时常会在闲暇之余,与三两好友相聚,谈及那段奇异的经历,总能让众人听得目瞪口呆,直呼不可思议。
李慕白却只是淡然一笑,心中暗自感慨,若非那群小鬼,自己如今或许还在那破旧的书屋里,苦读圣贤之书,等待着未知的科举之路。
李慕白当了县令之后,那可是真格的,一点架子都没有,整天跟老百姓混在一起,了解他们的疾苦,解决他们的难题。
老百姓也都喜欢他,有啥事儿都愿意跟他说,槐安县上下是一片和谐,有啥矛盾纠纷,到李慕白这儿,三言两语就给解决了,比那贴对联还利索。
这天,李慕白正跟几个衙役在县衙里唠嗑,突然外面传来一阵吵闹声。
他眉头一皱,心想:“这是谁家的孩子,这么不懂事,跑到县衙来闹腾?”他站起身来,刚想出去看看,就见一个小鬼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正是当初在坟地里见过的那个领头的小鬼。
李慕白一愣,心想:“这小家伙怎么来了?
莫非又有啥事儿?”只见那小鬼跑到他面前,“噗通”一声就跪下了,哭哭啼啼地说:“李大人,不好了,我们的家被人给毁了!”
李慕白一听,心里“咯噔”一下,忙问:“咋回事儿?
你慢慢说。”那小鬼抹了一把眼泪,抽抽噎噎地讲了起来。
原来,最近槐安县来了一伙儿盗墓贼,他们不仅盗取坟墓里的财宝,还肆意破坏坟墓,让那些孤魂野鬼无处安身。
小鬼们的家,也就是那片坟地,也没能幸免。
李慕白听完,气得是拍案而起,大骂道:“这帮混蛋,简直是无法无天了!
这事儿我必须管!”他立刻召集衙役,安排人手,准备将那伙盗墓贼一网打尽。
经过一番周密的部署,李慕白亲自带队,深夜出击,将那伙盗墓贼逮了个正着。
经过一番审讯,得知他们竟然还跟县里的某些官员勾结,一起贩卖文物,谋取暴利。
李慕白是毫不留情,将这些人都给法办了,一时间,槐安县是人心大快,都夸李慕白是青天再世。
这事儿过后,李慕白又带着人,将那片被破坏的坟地重新修整了一番,立碑刻文,让那些孤魂野鬼有了个安稳的家。
小鬼们是感激涕零,纷纷围在李慕白身边,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就像是一群欢快的麻雀。
李慕白看着这些小鬼,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他知道,自己跟这些小鬼的缘分,恐怕这一辈子都解不开了。
他笑着对小鬼们说:“你们啊,以后就别叫我李大人了,叫我李哥就行!
咱们可是老朋友了!”
小鬼们一听,都乐开了花,纷纷叫道:“李哥!
李哥!”那声音此起彼伏,就像是山里的回声,久久不散。
从那以后,李慕白跟这些小鬼的关系是更近了。
他时常会带着酒菜,来到坟地,跟小鬼们一起喝酒聊天,就像是在跟老朋友聚会一样。
小鬼们也会给他讲一些阴间的趣事,或者是他们生前的故事,让李慕白听得津津有味。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好几年。
李慕白在槐安县的政绩是越来越突出,名声也越来越大。
朝廷几次想调他去别的地方任职,都被他给婉拒了。
他说:“我舍不得槐安县的百姓,舍不得这些小鬼朋友们。”
就这样,李慕白在槐安县当了一辈子的县令,直到他老去的那一天。
他去世的时候,整个槐安县都陷入了悲痛之中。
百姓们自发为他送行,哭声震天动地。
而那些小鬼们,也都围在他的棺材旁,默默地送他最后一程。
李慕白走后,槐安县的百姓为了纪念他,特意在县衙门前立了一座他的雕像,让他永远守护着这片土地。
而那些小鬼们,也时常会聚在雕像前,讲述着他们跟李慕白之间的故事,让这段传奇般的经历,在槐安县流传了一代又一代。
有人说,李慕白死后,他的灵魂也留在了槐安县,跟那些小鬼们一起,守护着这片土地。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总会有人在县衙门前,看到一抹淡淡的影子,那或许就是李慕白,正在跟他的小鬼朋友们,一起回忆着那段难忘的岁月。
而槐安县的百姓们,也始终相信,李慕白从未离开过他们。
他的精神,他的故事,就像是一盏不灭的灯,永远照亮着他们的心田,让他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总能想起那个曾经替他们伸张正义,守护家园的李县令,心中便充满了力量和勇气。
就这样,李慕白和他的小鬼朋友们,成了槐安县永远的传说。
每当有外人来此,总会听到这段神奇的故事,惊叹不已。
而槐安县的人们,则会骄傲地说:“这是我们的李县令,这是我们的故事,这是我们的传奇!”在李慕白去世多年以后,槐安县迎来了一位新的县令,名叫赵二狗。
这赵二狗可不是啥善茬子,一肚子坏水儿,整天就琢磨着怎么搜刮民脂民膏,中饱私囊。
他一来槐安县,那可是把老百姓给害苦了,苛捐杂税满天飞,弄得大家是怨声载道,敢怒不敢言。
赵二狗听说李慕白的故事后,那是嗤之以鼻,心中暗想:“啥玩意儿?
跟一群小鬼称兄道弟?
这不是扯淡嘛!
我看这李慕白就是个傻子,把好好的县令当成了要饭的,还他妈整出感情来了!”他压根儿就不信那套,觉得都是老百姓瞎编乱造的,用来糊弄他这个新来的县令。
这天,赵二狗在县衙里喝得酩酊大醉,迷迷糊糊地就睡着了。
睡着睡着,他突然感觉有人在他耳边叫唤:“赵二狗!
赵二狗!”他猛地睁开眼睛,只见眼前站着一个小鬼,正是当年跟李慕白混得挺近乎的那个领头小鬼。
赵二狗吓得“妈呀”一声,差点儿没从椅子上摔下来。
他哆哆嗦嗦地问:“你……你是啥玩意儿?
想干啥?”那小鬼瞪了他一眼,没好气儿地说:“我是李哥的朋友,来找你有点儿事儿!”
赵二狗一听是李慕白的朋友,心里更害怕了,心想:“这李慕白不会真的变成鬼来找我算账了吧?”他结结巴巴地问:“啥……啥事儿啊?”
小鬼说:“听说你在槐安县欺压百姓,无恶不作,李哥让我来看看,你到底是个啥玩意儿,咋这么不是人呢?”赵二狗一听,差点儿没哭出来,他连忙辩解:“没……没有啊!
我都是按照朝廷的规矩办事儿,咋能说我欺压百姓呢?”
小鬼冷哼一声,说:“你少他妈跟我扯犊子!
李哥在槐安县的时候,啥时候见过这么多的苛捐杂税?
啥时候见过百姓们哭天喊地的?
你个小崽子,不学好,净整些歪门邪道!”
赵二狗被骂得狗血淋头,一句话都不敢反驳。
他心里那个悔啊,心想:“我咋就这么倒霉呢?
摊上这么个事儿!
这李慕白不会真的变成鬼来收拾我吧?”
就在这时,小鬼突然凑近他,阴森森地说:“赵二狗,我告诉你,李哥虽然不在了,但是他的精神还在槐安县。
你要是再敢胡作非为,可别怪我们不客气!
我们小鬼虽然没啥大本事,但是让你睡个不安稳觉,那还是轻而易举的!”
说完,小鬼“嗖”地一下就没了踪影。
赵二狗吓得瘫在地上,半天都缓不过神儿来。
从那以后,他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
他生怕哪天晚上,李慕白真的带着一群小鬼来找他算账。
赵二狗开始认真地管理槐安县,废除了那些不合理的苛捐杂税,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他还经常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疾苦,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一时间,槐安县的风气是焕然一新,百姓们又开始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这事儿传出去以后,大家都说是李慕白的在天之灵保佑着槐安县。
那些曾经跟李慕白混过的小鬼们,也都纷纷现身说法,讲述他们跟李慕白之间的故事,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这位曾经的县令,是如何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每一个百姓,去守护这片土地的。
赵二狗也彻底明白了,什么叫做“人在做,天在看”。
他深深地为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感到羞愧,决心要做一个像李慕白那样的好官,为百姓谋福祉,为槐安县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李慕白的感召下,槐安县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好官,他们秉承着李慕白的精神,守护着这片土地,让槐安县成为了一个充满爱与正义的地方。
而那些小鬼们,也成了槐安县的守护者,他们时常在夜晚出没,保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让那些心怀不轨的人,望而生畏。
岁月流转,槐安县的故事被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每当夜幕降临,人们总会围坐在篝火旁,讲述着那些关于李慕白和小鬼们的传奇故事,让这份爱与正义,永远地流淌在每个人的心间。
而李慕白,也成了槐安县永远的骄傲,他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这片土地的历史长河之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