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品鉴网

探索白茶白牡丹的芳香世界:花、毫、药香的形成

发表时间: 2024-04-03 15:56

探索白茶白牡丹的芳香世界:花、毫、药香的形成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春茶季,除了看采茶,顺便还能赏花。

茶园边,随处可见各式花草。

桃花、山樱花、白檵木、山杜鹃、野玫瑰、鼠麴草、紫云英、油菜花……

俯仰之间,皆是风景。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站在有机茶园边上,明晃晃、金灿灿的油菜花最惹人眼。

油菜花是豆科类植物,根部带有根瘤菌,能够天然固定氮肥。

在茶园边洒上油菜花种子,不失为绿色有机的茶园管理方式之一。

和其它鲜妍明媚的春花相比,油菜花算不上多别致,随便一处田间地头,都能寻觅它的身影。

站在一片开得热闹的油菜花旁,蜜蜂们嗡嗡嗡地在花丛中间飞。

远山,呈现青黛色。

刚刚采下来的白牡丹,抓起一捧茶青闻,自带清香。

花开时节,蝶绕蜂忙。

一边采着茶,一边看着风景,呼吸之间,尽是高山茶园的自然原始山野之气,心底好不畅快。

花香也好,茶香也罢,袅袅天然香氛拥有治愈人心的力量。

想起之前有茶友问,为什么白茶里,白牡丹的花香这么足?

牡丹王的毫香,一级白牡丹的花香,这些香气都是怎么来的?

别急,以下这4点,带你揭开白茶香气的秘密。

《2》

一、白茶的“树种香”。

树种香,也叫品种香,与具体茶树品种息息相关。

白茶的制作᠎,强调树种限定。

不论白毫银针⁡,还是白牡丹,一应如此。

国标内有着明文强调,采用特定茶树品种的嫰梢一芽一叶、一芽二叶,才是白牡丹的适制原料。

在福鼎​当地,最常见的茶树品种,当属于福鼎大白、福鼎大毫。

这两类树种,拥有相似性。

最突出的共性特点,就是新生芽叶多茶毫。

芽头表面,嫩叶背面,清一色是银白色的茶毫。

上个星期在采有机牡丹王时,天清气朗,在阳光的映衬下,茶毫们熠熠生辉。

别看这些毛茸茸的茶毫,身量细巧,存在感不强。

但对白茶的特色茶香成型,却有着不让忽视的作用。

茶毫内部,存在特殊腺细胞,能够分泌出特殊香气。

而这,便是毫香的来源。

可以这么理解,无白毫,不毫香。

脱离了特定的茶树品种后,换作其它茶树品种的茶青鲜叶,根本做不出正宗白牡丹风味!

《3》

二、不同等级的白牡丹,茶香分布有别。

白茶里,白牡丹的等级划分是最多的。

白毫银针,仅有两级,包括特级、一级。

寿眉也是分两级,一级寿眉与二级寿眉。

但白牡丹不同,仅是国标当中,就有‏着4种等级划分。

特级白牡丹(牡丹王)、一级白牡丹、二级白牡丹、三级白牡丹。

不同等级的白牡丹之间,区分鲜明。

采茶时间不同,越高等级的白牡丹,采摘时间越靠前。

以牡丹王为例,它紧跟在白毫银针之后采摘,茶芽肥壮,拥有极度近似银针的属性。

而排在牡丹王之后的一级、二级、三级白牡丹,采摘时间都要靠后。

外形长相上,茶芽肥壮度、白毫密集度、叶片宽窄程度、茶梗粗细长短等,方方面面的细节,皆有差距。

说回到正题,白牡丹的主打茶香,也会受到等级高低影响。

牡丹王,毫香在前,花香在后,毫香才是浓墨重彩的主香型。

将新茶泡开后,闭着眼盲喝,单冲着香气,很多人会将它错认为是白毫银针。

而一级白牡丹,更符合广大茶友心中的“白茶花仙”形象。

花香层次,格外丰富多情。

玉兰花香、含笑花香、栀子花香、水石榕花香、苦楝花香、小苍兰花香、洋槐花香……

多重清雅花香,在用盖碗冲泡期间,能轮番上场。

出现在盖上,落入茶汤中,或者在你饮下几杯茶汤后,在回味里蹁跹而来,口中好似下了一场花香雨,满口沁香。

再往后,到了二级、三级白牡丹身上,随着叶片不断舒展,叶片变大变圆,茶梗稍微变长之后。

制出来的成品茶里,除了花香外,还会拥有几分鲜草药香。

从牡丹王的毫香,到一级白牡丹的多元花香,再到二级、三级白牡丹的花香+草药香。

不同等级的白牡丹,茶香排布一目⁧了然。

《4》

三、制茶工艺水平,对茶香影响很大。

同一批茶青鲜叶,交到不同制茶师手上,做出来的风味差别很大。

举个简单例子,就像炒一道简单的番茄‮鸡蛋。

番茄是切块还是切丁?期间要不要放糖?先炒蛋还是先炒番茄?鸡蛋要不要打碎?

不同步骤影响下,最终成品端上桌后,夹一筷子入口就能尝出不同。

白茶在加工时,看似不杀青、不揉捻、不焙火,但做出好茶并不容易。

以萎凋为例,采下来的茶青,要求及时摊晾、薄摊薄晾。

晴天户外采茶时,采下来的茶青,要做好防晒透气处理。

不然,一直让茶青鲜叶闷在袋子里,得不到透气,在又闷又热环境下待久后,后期做出来的白牡丹成品,茶香难以得到发挥。

鲜香消失,低沉闷感出现,哪怕技术再好,也没法挽救一批受损茶青。

另外,在白茶萎凋时,从茶农口中听过这样的朴素道理。

“太阳晒过的白茶会更香。”

这里提到的“晒”,专⁦业说法是日光萎凋。

萎凋期间,对光照强弱、日晒时长、空气湿度等,都要要求。

将茶青鲜叶薄薄摊开在水筛后,还要离地摊晾。

不能将水筛直接放在地面,不然太阳晒到地面后,受到地气影响,茶叶容易做出问题。

提前搭上铁架,离地70公分摊晾,更卫生、也更透气。

水筛上下都能透气,薄摊在上面的茶青鲜叶才能顺利实现萎蔫失水,“走水”顺畅后,高山白牡丹的鲜香魅力,才能淋漓尽致发挥。

不然,摊太迟、摊太厚、萎凋期间透气性不足、光照太强太刺导致损伤后,都会严重削弱好茶的鲜香本色。

《5》

四、白牡丹的香气,受存茶年份影响。

前段喝下午茶时,翻出了2017高山牡丹王。

那天,阳光正好。

顺道拍了照,分享了喝茶日记。

当时就有新茶友不解。

“白牡丹不都是花香吗?怎么这里又说有药香?”

额,此一时,彼一时。

白茶的香气,并非一成不变。

而是会随着存茶时光,逐渐发生转变。

新茶期,清新鲜香为主。

存老后,茶香日愈沉稳悠扬。

存放超过4年、5年的高山白牡丹,最初的清鲜毫香会发生蜕变,转变成稻谷香。

同时,花香也不如新茶时期那么明媚,而是慢慢转幽。

但这世间,历来是此增彼减,此起彼伏。

存老后的白牡丹,药香、陈香等,会日渐突出。

所以,对待白牡丹的香气,不能用一刀切的想法去框定!

《6》

茶香的来源,源自茶叶内部的芳香物质。

据资料查证,目前在各式茶叶内发现出来的芳香物,包括700多种。

诸如,醇类、醛类、酮类、羧酸类、酯类、内酯类、酸类、酚类、过氧化物类、含硫化合物类等。

不同的芳香物,对应着不同的近似香。

醇类芳香物中,最经典的橙华叔醇,能提供清新花香。

各式芳香物质的交织,形成了茶叶当中各式花香、果香、甜香、毫香、竹叶香、木质香等。

闻香辨茶,袅袅香气,沁人心脾。

但看待白牡丹的香气来源,要综合多角度看待。

不同产地、不同工艺、不同等级、不同季节、不同年份、不同品牌、不同外形下,茶香风味都会发生微妙区别。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识别白牡丹的香气时,才不会陷入迷茫!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