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1-23 10:00
郝万山,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首都国医名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各位朋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河中,有一条源远流长的支流,它不仅对中华民族以及世界人民的养生保健,防病治病发挥过重要作用,也交融渗透到了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这就是中医学。在中华文化的历史上,原本没有中医学这个名字,原来就是叫医学,只是到了现代伴随着现代自然科学而创立的现代医学在中国发展起来以后,为了和中国原有的传统医学相区别,才有了中医学和西医学这样相对而言的名词。在日本,在韩国,过去把中医学叫做汉医或者汉方医学。
我在这里只是依我学习的体会和认识水平,把中医学中的部分理念和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影响,奉献给听众,使大家能够更多的了解它理解它和应用它。
我第一个问题要讲的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读高中的最后一个学期,父亲问我,你很快就要高中毕业考大学了,你喜欢哪门功课呀?想好了要考的专业方向吗?我说我还没有想好。所有的功课我都喜欢,都有兴趣,考什么专业都可以。父亲说,看来你算是个比较全面发展的学生,不偏科。可是你又没有特殊的专长和才能。那你就学中医吧,学中医需要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又不至于埋没你在某一个方面的特殊天才。
于是我高考的第一志愿就报考了北京中医学院中医专业。这个学校也就是今天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当我从青山绿水的宁静山城来到车水马龙的繁华北京的时候,那种高兴的样子真是难以忘怀。
可是后来一旦进入课堂,我才感觉到中医学说和我们在中学所学的自然科学学说实在是太不相同。一般自然科学学说有实验依据,有公式定理可以遵循,数据精确说理明晰,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出用得上。而中医学说,既没有实验观察,也没有精确数据,什么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寒热虚实、风热燥寒、痰阴水湿,看不见摸不着,听起来玄妙想起来抽象。这些东西是不是有科学性啊,能不能指导临床看病和养生保健呀,我满脑子疑惑。于是就联想,我学中医是不是走错了路啊,是不是像某些往届中医学院的毕业生所说的误上贼船。
漫长的第一个学期总算过去了,放寒假的当天,我迫不及待的回到了父母亲那里。一见父亲的面第一句话就说,老爸,中医的东西我听不懂,也想不明白,可能我不适合学中医,我想退学,明年重考其他大学。
父亲从事中医临床治疗工作多年,还曾经在省城的中医学校里教过书,带过教。这个中医学校后来升级为中医学院。他对中医学的执着和热爱,常常使我感到不可思议。白天看病,晚上读书,几十年如一日,从来不休节假日。
当我把憋了一个学期的话,一股脑儿说给他的时候,他感到十分意外,足足过了几分钟,他才慢慢的说,不要急,你先跟着我看看临床,以前你读中学的时候,我很少专门跟你谈中医的事儿,怕影响你的正常学习。现在你上中医学院了,只要假期回来,你就跟着我看病,慢慢的你会对中医理解了,只要理解了,懂了,你就感兴趣了。
找父亲看病的人很多,他每天都不能按时下班,那是一个傍晚,外面的天气十分寒冷,街灯早就亮了。父亲看完最后一个病人,站起来要脱白大衣准备下班的时候,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农村妇女,在她丈夫的搀扶下,推开了诊室的门。患者姓刘,我看到她左眼红肿,像一只桃子,眼睛流泪不止。她的丈夫不断的说,筛油麦迷眼了,眼里进东西了,不到一小时眼就肿成这个样子,疼的厉害还特别痒。我立即告诉病人和家属说你赶快到眼科看看。病人家属说:眼科大夫早就下班了。我说那就到急诊室去看吧,急诊室说,没有眼科大夫值班处理不了。
父亲问我,你看应该怎么办?我说应该翻开眼皮,把异物取出来呀。父亲说,你试试看能不能翻开眼皮,我又洗了一遍手,拿了一个棉签,蘸了一点生理盐水,走近病人,想翻开她的上眼睑,不料她的眼睛既肿又硬,用力分开,仅仅能露出一条线,根本不能翻起来。这个方法失败了,我立刻感到了束手无策。
父亲说,你可以用中医的基本理论去指导治疗啊。我信口就回答,从理论上来讲,肝开窍于目,眼睛的病因呢从肝来治疗。眼睑是肌肉组织,脾主肌肉,眼睑的病应当从脾来论治。我嘴上一边说,心里一边暗暗发笑,明明眼睛里进了东西了,肿痛难以忍耐,而且伴有过敏现象。治疗从肝脾,你怎么能达到祛除异物脱敏消炎的效果,退肿止痛的效果的目的呢?所以这样的理论对眼中这个异物的驱除能起什么作用呢?
父亲并没有答话,取出三棱针,在病人的这个背部肝腧穴脾腧穴,左右各两个,一共四个地方,局部消毒以后,用三棱针各扎了一针,然后拔上火罐,拔出一些污渍的血,并且留罐观察。五分钟以后呢,病人说眼睛疼痛和痒的感觉减轻多了,留罐十分钟起罐,说病人回家好好养着。
第二天上午,病人自己来门诊复诊病人说回家大约一个多小时,疼痛的感觉就消失了。但是还有胀和痒的感觉。红肿也逐渐消退,压上去已经软多了,但仍然不能把眼皮翻过来。不过这一夜睡得很好,今天早晨起来,眼的红肿全部消退了,只是眼里还有磨的感觉,就是有异物感,所以再来请医生帮忙。我看到昨天肿胀像桃子的眼睛,肿胀已经完全消退,留下来许多皱纹,很顺利的翻开了上眼睑,很吃惊的看到就在那个结膜的穹隆处有一个接近半厘米长的油麦的麦芒子,于是用棉签轻轻的一擦就给擦出来了。眼内的异物感随后就消失了。
这个病人眼睑肿胀不能翻开,眼中的异物难以取出来,好像就没有什么办法了。但是以中医五脏主五窍和五体的理论为指导。这是什么意思呢?肝在窍为目,心在窍为舌,脾开窍为口,肺在窍为鼻,肾在窍为耳。肝主筋,心主脉,脾主肉,肺主皮毛,肾主骨。这样的话,从肝脾来论治,竟然起到了消炎、止痛、脱敏、退肿、改善症状的效果,为取异物创造了条件,从而就达到了柳暗花明的新境界。
难道中医这些理论真的能指导治疗吗?我还是感到困惑,我对父亲说,老爸这不一定是你在肝腧脾腧放血拔罐的作用吧。因为你没有对照组啊,我想如果两个同样的病人,一个病人用你的方法,另一个病人点点眼药水,让他回家好好休息,对照一下看看哪个有效果,或者说需要三个同样的病人,一个用你的方法刺肝腧脾腧,一个随便刺其他什么地方不相干的穴位。第三个点点眼药水,对照对照。不过这还不能算数,应当是三十个同样的病人分成三组,每组十个人进行对照研究,这样才能说明问题。
我当时并不知道临床观察研究要求即使一个小样本还要有三十个病例以上,对照组也需要有三十例以上。我当时说十例,那还是不能说明问题的呀。父亲制止了我想入非非和不停的叨叨。他说你找两个同样的病人都不可能,怎么能找到三例甚至三十例同样的病人做对照呢?显然,这样的个案并没有消除我对中医理论的怀疑。我想眼睑肿胀,扎肝腧脾腧见效,这也许是偶然吧,也许是病人自己好了吧。
一天上午,一个姓曹的中年男子,因为下颌部有虚疮来找父亲看病,这个病人下颌部长虚疮有三年多了,虚疮也就是毛囊炎。他有时候轻,有时候重,反复发作。我看他的下巴肿胀,就像个雷公。有多个毛囊发炎,有的有脓头,有的没有脓头,有的已经破溃,有的已经收口,整个下颌部啊,红白黄紫黑五色俱全。我说这是感染啊,你打打青霉素吧,消消炎。病人说用过多种抗生素,打过针也口服过,屁股都打硬了,护士都害怕给我打针,针扎不进去啊,但是没有多大用处。父亲让我先试着开个方子。
我想这既然是感染的话,那就让当清热解毒吧,清热凉血吧。我把中药书中的代表性的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清热泻火药都写进去了。银花连翘公英地丁丹皮赤芍知母石膏。方子还没写完,病人就说,哎呀,大夫这些药我都吃过了,吃的我胃疼,拉稀,可是下巴的肿胀不见效果。这个时候我就没办法了。
父亲说《黄帝内经》不是有下颌部属肾的说法吗?你应当从肾论治啊,病程已经三年了,久病多虚,已经不是实火了,应当是虚火呀。他的脉象左边的尺脉细弱,右边的尺脉略大,但是重按无力,可以知道这是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啊。治疗应当采用滋阴补肾,引火归元的方法,方子用左归饮加味,于是就写了下面的方子,生地熟地各十克,山萸肉十克,山药十五克,茯苓十克,枸杞子十克,五味子三克,肉桂二克,麦冬三十克,陈皮十克,生甘草十克。明明是个下颌部的虚疮,也就是多发性毛囊炎,用这样奇怪的理论指导开方,难道能够有效果吗?可惜寒假很快就结束了,我已经等不到观察这个病人用药的疗效了。
回到了北京中医学院,心中想,不管中医的理论,我能不能理解,先记住这些说法再说,该背的就背,该死记就死记,再到临床上试试看能不能管用。
北京的天气,一天一天热了起来。那个时候教室和宿舍都没有空调。当同学们热的看不下去书的时候,睡不着觉的时候,那就提示着暑假就要到来了。一天我正在县城的马路上走,一辆破旧的吉普车飞快的从我旁边开过,突然又来了个急刹车,我正纳闷,前面没有障碍物,这个司机刹车干什么?司机已经从车上跳下来,径直朝我走过来,边走边打招呼,郝医生,你回来了,我说您是?你不认识这我了,我是老曹啊,寒假你回来,我找你爸看病,你还在旁边呢。哦,我想起来了,这就是那个下颌部患虚疮的那个人,也就是用了补肾阴,清虚火的方子。他说那张方子他吃了三十多剂,几年的毛囊炎就都好了。这个病人,后来我随访过两年没有再复发。
那么我在思考这张方子的意思,左归饮的主要作用是补肾阴,加生地滋阴凉血,加五味子收摄这个虚火,加少量的肉桂意思是在引火归元使热往下走,加陈皮来和中安胃,用生甘草是在清少阴经的毒热,这都比较容易理解,只有加了麦冬这味药,而且用量重到三十克是什么意思呢?于是我就向父亲请教。父亲说,肾阴亏虚的病症多见于中年男子,一般用六味地黄丸、左归饮这一类的,中医大夫人人都知道,但是在临床使用的时候,常常有效果不太理想的时候,如何提高疗效呢?就应当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去思考,肾在五行中属水,肺在五行中属金,金是生水的,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是说肺为肾之母。
在《难经》里,这也是中医古代的一本书了。有虚者补其母的说法,现在肾阴不足,在补肾阴的基础上,再加入补肺阴,养肺阴的药,通过补肺来助肾。因此,这张方子里重用麦冬来润肺养阴,它的意思就是补母以状子,所以不仅这个病人取得了疗效,在其他肾阴亏虚的病症中,在补肾的方子里加补肺的药,同样可以提高疗效。父亲讲到这里,我已经明白了,用麦冬的意思了。
这个病案用中医面部分属五脏的理论为指导,从肾来论治;又用五行深刻的理论和虚者补其母的治则,去选方组药,解决了常规清热解毒和用抗生素不能解决的问题。看来遵照中医理论去治病,好像真能解决一些问题。而以前呢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和抗生素都没有明显的效果,那就算是对照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到这儿呢,我对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可靠性已经有了一点感觉。学校老师所说的,你不懂没关系,只要记住了,能用了就可以了。这正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遇事终遇真面目,还需临床多验证。但是在当时看病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阴啊阳啊金啊水啊相生啊相克呀,还有寒热虚实,脏腑经脉等等。我听着总觉得可笑,这些词汇和术语离现代科技太远了,但是我决心要弄懂这些东西。当后来我自谓是理解了这些古老词汇的含义,并且能够自觉应用的时候,那已经是耗费了十几年时间之后的事了。
各位听众,我今天和大家聊的就到这里,我们下次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