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品鉴网

下元节,为何我们应该铭记这个传统节日?

发表时间: 2024-11-15 10:28

下元节,为何我们应该铭记这个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

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与上元节中元节合称“三元”。正月十五中国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中国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中国称下元节,祭祀祖先。

中国人讲究“天、地、人”三元一体,分别对应上元中元、下元三节,上元节和中元节知之者甚多,而下元节,却不被大众所知。

相传在这天,水官会到凡间为人解厄,所以,下元节人们会祭祀祖先,也会祭祀神灵、祈禳灾邪。

不管是祭祀,还是祈愿,都寄托着古人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是平凡日子里的一种仪式感。只是,这样的下元节,如今却正在慢慢被遗忘。



01 “下元节”由来

“下元”之名,源于道教

道家有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天官主管赐福,地官主管赦罪,水官主管解厄,这都是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诉求。

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其中,下元节,又称下元日、下元。

三元本来是道士们的节日,后来逐渐扩展到一般信众。唐玄宗时期,玄宗笃信道教,遂下令在三元节都内禁屠三日,并展开大规模的斋醮活动。

道教中认为三官各有庞大的曹属,每年对应的三元节,三官都会分遣各曹属吏巡行天下,记录人们的言行,然后上天汇报。

所以,人们对三官的祭祀,也包含着人们希望三官能够多言好事,能解厄赐福的诉求。

关于下元节,《中华风俗志》有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官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

相传,这一天,水官会下凡,考察凡间民情,倾听人间疾苦,把那些伤心的、难过的、困苦的、悲哀的事,依次分类,奏录天庭,为人民解厄。因此,下元节又被称为消灾日。

这一天,道观会设坛供斋蘸神,以鲜花素果,虔诚祈愿,借助其神力为世人求福免灾。

不仅如此,古人还会在祭祀前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洁身清心,以示诚敬。

在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里,道教都是官方认可的重要本土宗教,下元节也是官方认定的法定节日,像宋代还有三天的假期,以及都内禁屠等规定。显然,宋人对这个节日相当重视。

遗憾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下元节如今却渐渐走向了"被遗忘的角落"。



02 下元节习俗


修斋设醮

下元日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

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

修斋,也叫打斋,是丧事人家请道士祭祷,以求消灾祈福的一种宗教仪式。

一般有叮叮、锣仔等击乐器作诵经伴奏。除诵经外,主要有斩畜、破地狱和舞鬼史等法事。


享祭祖先

随着日月的流逝,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祭祀节日。

全国各地在具体的祭祖求福中各自有不同的习俗。

山东省邹县民间,在下元节这天,要专门建醛设宴,祭祀祖先。

湖南省宁远县民间,在下元节前后,还要普遍进行迎神赛会。


祭炉神

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这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

下元这一天,村民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或蒸麻腐包子等。

这也是以前农村孩子最高兴的日子,因为可以吃到很多祭祀之后称为“福余”果品食品。



03 节日的意义

对下元水官的拜祭,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信仰道教的什么偶像。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下元水官,当做一个文化符号意义上的宗教神,借以表达人们除困解厄的美好愿望即可。

就像人们放鞭炮并不是为了驱赶“年”这一怪兽一样的道理。

下元节除困解厄的主题,特别适合开展探问病人、慰问困厄者等充满人性关怀的活动。

下元节有一个很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基于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望:对生命历程中持久的困境与苦厄的消除、化解。

这种生命的体验,并不能只用“愚昧无知”“宗教盲从”来概括甚至打压。

我们供奉着先人的牌位和遗像,脑海中回忆着有关他的一切,好像在这样的日子,只要彼此想念,就像永远不曾分离。

下元节,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也是一年中最后一次与已故亲人的告别,这天月圆如昼,人却阴阳两隔,幸好记忆还在,离别便不是终点。

下元节,是祈愿纳福,是怀念感恩,寄托着先人的生命体验和美好祝愿。

这样的节日,不该被忽略,甚至遗忘!


文字 | 墨家文化城

图片 | 网络


版权说明:本公众号转载文章及使用配图旨在学习交流,均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发文章部分作品来自网络,作者不详。有明确出处的会署作者名称,如未标注,敬请原作者后台联系我们,议定合作或删除,我们将第一时间按版权法规定妥善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