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品鉴网

从高薪职业到寺庙修行,这些研究生选择出家背后的故事与现状

发表时间: 2024-07-24 14:09

从高薪职业到寺庙修行,这些研究生选择出家背后的故事与现状

支持作者,写作不易,文中会有5s广告,观看后可免费阅读全文

没想到现在连和尚也开始“卷学历”了!

四川的云海寺里聚集着 30 名“特殊身份”的“高材僧”,他们几乎都是研究生学历。

但他们却放弃百万年薪,皈依佛门,简直令人惊掉下巴。

有网友吐槽:国家培养的这么多研究生,现在一下子都吃斋念佛了,有违初衷。

那么这 30 名研究生,究竟为何要组团出家?

是否按网友所说,有炒作嫌疑呢?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

千年古刹,重焕生机

提起云海寺,许多人或许并不熟悉。

但这座隐于仙女山深处的千年古刹,却有着令人惊叹的历史渊源。

这座古寺曾经香火旺盛,名冠一方。

然而,战乱与动荡让云海寺遭受重创,渐渐没落。

直到仁卿法师的到来,才为这座寂寞的古寺注入了新的生机。

在成为一名僧人之前,仁卿法师是湘潭大学的一位教师,学贯中西。

他自幼便对佛学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经常在闲暇时间参观寺庙,学习佛法。

2014年,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在四川峨眉山正式剃度出家,法号“仁卿”。

之后,他并没有选择留在名山大寺,而是四处云游。

就这样,仁卿法师来到了破败的云海寺。

此时,这座千​年古刹早已满目疮痍,寺内只有四个和尚。

然而,仁卿法师却觉得,这里是最适合自己修行的地方,从此他便留了下来,潜心修佛。

不仅如此,他还卷起袖子,开始了修缮寺庙的艰难之路。

仁卿法师的事迹很快在佛教界传开,他的勇气和决心感动了许多人。

一些原本就有出家想法的高材生,更是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他们纷纷决定追随仁卿法师的脚步,前往云海寺修行。

最先到来的,是三位在校期间就已经对佛法有所研究的硕博学历学生。

他们本可以选择在世俗社会大展宏图,但内心的声音告诉他们,自己真正的归宿在于佛门。

于是,这三位年轻人毅然放下了手中的书本,告别了父母师长,来到云海寺,开启了自己的修行之路。

有了三位师弟的加入,仁卿法师的重建大业终于不再是孤军奋战。

四人齐心协力,白天劳作,晚上诵经,每天都在为修复寺庙而努力。

渐渐地,云海寺的面貌开始发生变化,破败的建筑重新焕发光彩,杂草丛生的庭院也变得井然有序。

高材生组团出家

四人的事迹,犹如一颗石子投入
平静的湖面,泛起了阵阵涟漪。

越来越多怀揣出家梦想的高材生,从全国各地赶来云海寺,拜在仁卿法师的门下。

他们中有刚刚从名牌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也有在各行各业已经小有成就的中年人士。

尽管背景各异,但他们都怀着共同的理想,决心在佛门中寻找人生的真谛。

转眼间,三五年时间过去了,云海寺的僧众已经发展到三十多人。

这群平均年龄只有35岁的高材生,成为了寺庙的新生力量。

他们当中,有人曾经是企业高管,年薪高达百万;

有人曾经是大学教授,在学术界颇有建树;还有人曾经是医生、工程师、律师……

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但却迫于内心的呼唤,毅然选择舍弃世俗的一切,披上袈裟,开启修行之旅。

高材生们的选择,在社会上引发了巨大争议。

一些人将其视为是对国家和父母的不负责任,更有人认为这不过是一时冲动,终将后悔莫及。

面对非议,这些高材生们却显得格外坦然。

事实上,在这个节奏急促的时代,人们的内心早已疲惫不堪。

压力、焦虑、迷茫,成为了无数现代人的通病。

或许,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材生们选择以出世的方式,来治愈自己的心灵创伤。

因为仁卿法师和一群高材生的加入,云海寺,这个‫曾经破败不堪的古老寺庙,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千年古刹有了新的传人,佛法正在这里得到延续和发扬。

而那群决心出家的高材生们,也在简单而充实的修行生活中,追寻着内心的安宁与生命的真谛。

他们或许曾面对外界的不理解和质疑,或许也曾动摇过自己的选择。

但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凝视着佛堂里柔和的烛光,聆听着木鱼的声声诵经,他们就会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虔诚与坚定。

那一刻,他们明白,؜自己已经找到了生命中最值得追寻的东西。

修行生活步入正轨

随着时间的推移,云海寺重现生机,香客絡绎不绝。

僧团的修行生活也逐渐步入正轨。

清晨,山林间传来阵阵诵经声,僧人们盘坐禅房,入定参禅;

白日,大家下地劳作,汗流浃背,不辞辛苦;

夜晚,古刹内灯火通明,大家围坐一堂,探讨佛法,妙音缭绕。

尽管生活清贫,但他们的内心却前所未有地饱满而富足。

然而,对于他们的父母来说,这样的事实却很难接受。

自己辛辛苦苦培养长大的儿子,居然说出家就出家了?

其中有些人,还是瞒着父母偷偷出家的,他们的内心更是充满愧疚。

为了表达对父母的歉意,云海寺的高材生僧团特意在寺庙附近修建了一座“尽孝堂”。

这座建筑旨在供僧人们的父母来寺庙小住,以弥补他们在俗世未能尽到的孝道。

“尽孝堂”的存在,既是高材生们对父母的一种补偿,也表达了他们内心挥之不去的愧疚之情。

他们的故事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在纷繁复杂的世俗生活中,我们更需要时常保持内心的清明和定力。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要像这群高材生一样选择出家修行。

或许我们无法像他们那样彻底放下,但我们可以尝试用佛教的智慧来指导自己的人生,用慈悲、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境。

结语

高材生们的出家之路,是一场回归内心的精神之旅。无论外界如何评说,那一袭袈裟下,是他们对生命真谛的执着追寻,是他们对自我内心的坦诚面对。

愿这群高材生僧人能够在修行之路‭上继续保持初心,净化自我,广度众生。也愿他们的故事能够给更多人以启迪,让我们在红尘俗世中多一份淡定和自在,少一些迷茫和困惑。

【参考文献】

陇南武都发布-2023-10-15——《放弃了百万年薪,30名研究生选择组团出家当和尚,如今怎样了?》

迭部融媒2024-05-01——《2017年,30位研究生放弃百万年薪,集体出家当和尚,背后真相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