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品鉴网

欲望的二元性:《道德经》视角解读恒无欲与恒有欲

发表时间: 2024-09-13 13:40

欲望的二元性:《道德经》视角解读恒无欲与恒有欲

本篇要点:如果想正确的认识或了解事物的发展状况,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去考证,首先是要客观的了解事物的大小,远近,外部特征等看的见的问题。其二是要用心去感受事物的细微,结构,内部特征等看不见的问题。

一、《道德经》原文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有玄,众眇之门。(计64字)

二、关键字词详解

1、道:这里的第一个道字,一定要理解名词或代词,这里的道它是意指一切事物代称。这里的第二个道字,一定要当动词来讲,这里的道它是当作说道、表述之义。

2、恒:这里的恒字,不同于当下人们对恒字的定义或表述,在古代还没有恒定的这个人事概念。这里的恒当作一种常态,当作一种常情,当作一种规律。非恒就是意指并不在是一种常态,并在是一种常情,并不在是一种规律等发生的各种变化。

3、眇:这里的眇字,一定不要读写成形容词的妙字,因为在老子那个时代妙字还没有形成。这里一定要读写成动词的眇,眇字的本义就是挡住一只眼睛,只用另外一只眼睛观察、细看、测量等。眇字的基本含义同当下的瞄准的瞄字词义相近,动作相似。如工作人员用一只眼睛对着天文望远镜在观察天体宇宙。在如工作人员用一只眼睛对着显微镜在观察微小物质。眇字在这里意指事物的大小,远近,外部等特征。

4、噭:这里的噭字,一定不要读写成名词的徼字,这里的噭一定读写动词的噭,噭字的本义就是事物本身发出的各种特殊声响。就比如你在一个屋子里,你突然听到了嘿呦、嘿呦的船工的号子声,你就可以感受到船工们正在吃力的拉着纤绳。噭字在这里意指事物的细微,结构,内部特征。

5、玄之有玄:玄字的本义是指的黑色,是意指的黑暗,是意指的看不清。这里的玄意指一切未知的事物。玄之有玄就是意指当你认清了事物的一层奥秘之后,而后却又发现该事物的新的奥秘。特别注意,有玄是意指事物递进深入的关系。不可以读写成又玄,又玄是意指事物并列反复的关系。

三、白话译文

事物是可以用语言文字表述定性的,而对事物的表述定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是可以用语言文字给其命名的,而对事物的给其命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事物处在无名的时候,那就是事物的开始孕育阶段。当事物已经有名的时候,那就是事物的成长发展阶段。如果想正确的认识或了解事物的发展状况,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要客观的了解事物的大小,远近,外部特征等看的见的问题。其二是要用心去感受事物的细微,结构,内部特征等看不见的问题。事物的发展特性是无名与有名是在同一时刻出现的,它们名称各异,然而道理同宗。事物的发展特征是奥秘中还有奥秘,它向外不断的扩张,可以无限大。它向内不断的进取,可以无限小。

四、本篇小结

本篇是老子《道德经》的开篇,也是最容易朗朗上口背诵的篇章,也可以说是最难读懂的篇章,全篇共计64字,如果将这:道、眇、噭、有四个字给错误的解读,那就彻底跑离了老子智慧的范围,也就成为了逻辑混乱的自圆不能其说的谬论。

上述作者将第一个道字定义为代词,第二个道字定义为动词,并进行了概括的阐述,如果你觉得这样的说法还是觉得比较的抽象,难以理解,那么在此再进行一下更加具体的阐述。根据老子:“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的思想理论。我们可以将这一段理解为一个人的成长历程(道、名),一个刚出生的人,我们可以称他为婴儿或小孩,然而这个小孩从出生就要不断地成长,长到了十岁左右我们可以称他为少年,长到二十岁左右我们可以称他为青年,长到四十岁左右我们可以称他为壮年,长到六十岁之后我们可以称他为老年,长到八十岁之后我们可以称他为耄耋老人,长到一百岁的时候我们可以称他为长寿之人(可道也,非恒道也。可名也,非恒名也)。在此这样形象具体的解释,你明白了吗?

本篇简短的六十四字,每一句都充满着无穷的智慧,尤其是:“两者同出,异名同谓”。老子聪慧见解将社会学的理论实践引入了无人企及的高度,到后面你可以见到的:“有无之相生也,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社会应用领域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