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品鉴网

禁关误国?重新审视爱新觉罗·弘历的外交决策

发表时间: 2024-11-29 09:29

【爱新觉罗·弘历乃是清朝的乾隆帝】

【在年幼时,便得到了爷爷康熙的青睐和独有的宠爱】

【在其父雍正在位时,他看到了雍正对手足的辣手无情以及朝堂之上的铁腕手段】

【等到雍正将皇帝之位传给乾隆时,乾隆便一改先前严肃漠然的朝政之风】

【他先是颁布了一份诏书中,将参与夺嫡一事的亲王后代全都赦免】

【接着,又恢复了他们的宗室地位,给了他们丰厚的金银珠宝,算是多年远离朝堂的弥补】

【乾隆的此举,一时之间让朝中的臣子们感受到了完全不同的风气】

【从前,雍正朝严酷的气氛得以消融,至于官僚集团,乾隆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对他们严密的监控了】

【而且,一朝天子一朝臣是每位新君登基必然要做的事,那便是扶持自己的新势力,打压前朝的旧势力】

【但乾隆没这么干,他没有蓄意提拔一些新人来打压老臣】

【对于前朝重臣鄂尔泰和张廷玉,乾隆也是非常的倚重,给予他们丰厚的好处】

【而那些在前朝犯法之人、抄家的官员,都被他无罪赦免】

【很快,全国各地因此得到好处的官员数以千计,他们对大恩人乾隆可谓是感恩戴德】

【要知道这些官员在雍正朝整日提心吊胆,随时担心自己的身家性命,到了乾隆一朝,终于是得到解放】

【但乾隆在这些事情上怀柔,却不代表他在皇权上,也如此松散懈怠

【当时,太后还在世,乾隆作为孝子,每隔几日便去拜访探望】

【为了防止外戚干政,他特意对太后身旁的侍从们警告,不得向太后透露政事】

【若有违者,立即斩首】

【对于自己的两个弟弟,乾隆既担心其觊觎皇位,又不想失去手足之情】

【于是,他便多次与弟弟们饮酒设宴,话语之中委婉地表达,只要你们不夺帝位,荣华富贵自然少不了】

【至此,乾隆的弟弟们也知道了朝政不是他们该碰的事,便隐退出去】

【内部的问题解决,外部的问题也浮出水面】

【苗疆叛乱从雍正朝一直到现在都没有解决】

【当时,雍正采取改土归流的政策,乾隆也亲自前往边疆处理】

【但刚刚平息,苗疆乱军又死灰复燃】

【因此面对这个烂摊子,乾隆直接做了三手举措】

【第一手,撤换前方主帅】

【当时代表朝廷处理边疆事务的乃是张照】

【此人对勒尔泰有着过节,于是在面对苗疆之乱上,故意举棋不定,制造一连串的麻烦】

【乾隆得知后,便直接将张照调回了京城】

【第二手,就是乾隆下令禁止前方战士杀戮无辜】

【因为先前参与过平定战乱,乾隆十分清楚将士杀良冒功的行为】

【他知道如果再这么持续下去的话,这场战争必定必然无休无止】

【只有打一巴掌再给一个枣,恩威必施,才能最快地将苗疆之乱结束】

【第三手,便是乾隆批驳放弃苗疆事务的言论,坚持改土归流政策】

【被调回京城的张照便是最鲜明的例子】

【他就是最先反对改土归流的家伙,而被乾隆撤走,很大原因也源于此】

【在这三手举措下,苗疆的祸乱被彻底平息】

【之后,土司大、小金川,准噶尔等部相继发生叛乱,乾隆再度出兵,将其一一解决】

【至此,外部战事也渐渐平息】

【在这一片海晏河清之下,加上康熙、雍正两朝的积累,乾隆时期,俨然出现一片盛世之景】

【但盛世是皇帝的盛世,是王公大臣的盛世,不是黎民百姓的盛世】

【乾隆经常是以谦逊面目示人,但实际上却喜欢专权独断】

【当时,江苏多地阴雨连绵,下了几个月,导致很多地方积水,粮食收成大打折扣】

【紧接着,又遭遇冰雹天气,使得大部分农田颗粒无收】

【这么一来,大米的价格便水涨船高,一发不可收拾】

【百姓们向当地官府请求,希望可以降低米价】

【但官府对此十分冷淡,在他们看来,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朝代都会有灾年,不必大费周章】

【一位名叫顾尧年的平民对官府的这种做法,非常的不满】

【他写下了“无钱买米,穷民难过”八个大字,贴在自己身上后招摇过市,来到了官府门前,号啕大哭】

【这一哭直接引起周围饥民的共鸣,他们也加入了顾尧年的队伍,一时间,官府外哭声一片】

【当地巡抚名叫安宁,他听说这件事,便直接让官府将带头的顾尧年抓进了大牢】

【可逮捕顾尧年之后,动乱并没有平息,百姓们纷纷冲进官府,要求释放顾尧年】

【事态一发不可收拾,安宁便将这事上奏给乾隆,大肆渲染暴民如何可恶】

【收到奏报之后,乾隆也是很震动,便让巡抚安宁好好教训闹事的元凶,将其杖毙,以一儆百】

【百姓们见到这种情况,便想起来一向公正,有着美誉的两江总督的尹继善】

【他们便希望尹继善能够解救顾尧年】

【哪知道,这不知怎么传到了乾隆的耳中】

【乾隆知道尹继善的名声非常的好,不管是百姓还是豪绅,都对他称颂不已】

【可在乾隆眼中,这尹继善都有如此声望,那谁还记得皇恩浩荡】

【于是,乾隆便不顾一些臣子的反对,让尹继善去苏州亲自主持斩首暴民】

【在处死顾尧年等人的那天,尹继善和安宁共同临监】

【这一幕,不仅让得尹继善的名声受损,还使百姓们心寒】

【他们这才发现,乾隆爱民,爱的只是顺民罢了,他们的死活,又有谁管】

【无独有偶,二十年后,山东又发生了饥荒】

【官府不但不赈灾,反而额外征收钱粮,让许多百姓,没办法活下去,民怨沸腾】

【这时,清水教的王伦认为时机已到】

【他将这些吃不饱饭的百姓们笼络在一起】

【看大势所趋,造反的时候也到了】

【于是,王伦便带着农民大军攻下了阳谷县】

【接着,又辗转攻下了临清城】

【乾隆收到了告急文书,当即怒骂道,这种奸民,太过猖狂】

【一旦抓获为首的乱臣贼子,便立即凌迟处死】

【至于同党,则以死罪论处,押送京城】

【但是,乾隆很快便变脸了】

【因为,临清城的农民军十分强悍,而攻城的官兵却懦弱异常,根本拿农民军没有办法】

【王伦更是乘势反攻,将运河的一截给占领,使得朝廷的漕运受到影响】

【此事传到朝廷,不仅皇帝震动,大臣们也为之议论纷纷】

【就在这关键时刻,李漱芳站了出来,对乾隆上书道:

“奸民之所以闹事,就是因为地方官隐瞒灾情引起,

况且奸民主要还是一些填不饱肚子的流民,

只要一边镇压,一边安抚,将那些犯错的官员罢职便能解决这次灾祸!”】

【李漱芳的建议是一语中的,算得上上之策】

【但乾隆却是脸色一沉,在他看来,这李漱芳是沽名钓誉,在为刁民说话】

【而且,他认为山东并没有受灾,一切都是暴民造反的噱头罢了】

【他搁置了李淑芳的建议,让钦差大臣舒赫德前往处理】

【舒赫德还是有些手段的,到了临清之后,先是斩杀了几位临阵脱逃的将军】

【接着率领大军猛攻临清城,将王伦逼死在了城楼之上】

【在平定叛乱之后,乾隆觉得是时候处理李漱芳了】

【但是,他还需要舒赫德从山东带来证据,才好对其动手】

【可舒赫德却证实了山东等地确实有地方官为了政绩,隐瞒灾情,而且还对百姓变本加厉的盘剥】

【乾隆对这个结果很不满意,将舒赫德再度前往山东彻查】

【舒赫德总算是明白了,乾隆不是想要知道实情】

【因此,在第二次上报时,他索性否认了山东地区没有出现灾祸】

【至于这次叛乱,完全就是因为王伦以及清水教图谋不轨,煽动百姓闹事】

【这些信息,使得乾隆可以名正言顺的处理李漱芳了】

【乾隆批评李漱芳沽名钓誉,包庇造反的乱民,见识平庸,心术不正,应当做降职处理】

【于是,当时担任给事中的李淑芳被贬到了礼部,做了个闲职】

【由于乾隆盲目自大,他认为,只要是自己委任的官员,那绝对是贤良有品】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桩贪腐的惊天巨案悄悄萌发,最后肆无忌惮的长成参天大树】

【当时,清朝允许为朝廷捐钱的读书人破例获得国子监的资格】

【甘肃又连年旱灾,需要大量的赈灾钱粮】

【这其中定然会产生一些猫腻,于是,乾隆便派遣王亶望前往监管此事】

【王亶望有着杰出的能力,加上他的父亲乃是清正廉洁的好官】

【因此,乾隆可是对其十分信任】

【王亶望到了甘肃之后,确实是取得了不起的政绩】

【但亲自接触金银珠宝的他,也免不了受到诱惑】

【他很快就发现了一个可以贪污的门路】

【那便是甘肃此地经常发生旱灾,粮食短缺】

【如果谎报灾情,正好可以借机贪污朝廷下发的钱款】

【为了让贪污道路成为坦途,王亶望拉拢了勒尔锦和一众大小官员】

【接着,他又巧设赈灾款的名目,将大部分都中饱私囊】

【其余的分发到各个地方官手中,使得他们不自觉地加入到了王亶望的队伍中】

【而乾隆自然是不知道这些事,还欣喜地提拔王亶望为浙江巡抚】

【但在一次意外中,甘肃贪污的丑事便暴露在了乾隆的面前】

【为了得到甘肃回教乱民的情报,乾隆先后派遣和珅、阿桂前往督战】

【二者都给乾隆上了一道奏折,上面除了军情大事之外,有两个相同之处,那便是甘肃连日大雨】

【乾隆十分敏感,他从中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甘肃送上来的奏折都是称旱情十分严重,粮食收成不足】

【但现在看来,这甘肃并不是干旱之地,而是有人谎报实情】

【于是,他惩办了勒尔锦,将其抄家后,发现藏匿的数万两白银】

【这件事发生后,布政使王延赞也受到了牵连,被革职处理】

【他为了将功补过,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万两银子献给朝廷充做军饷】

【但是却弄巧成拙了,乾隆看到王廷赞豪掷这巨款却面不改色,背后肯定还有更多的银子】

【就在这个时候,乾隆又收到了和珅的上书】

【和珅说王廷赞担任布政史多年,家里非常充裕,这四万两银子只是九牛一毛】

【乾隆得知后,勃然大怒,便派出大量官员来调查这桩案子】

【经过调查,一张盘根错节的贪污大网便浮现出来】

【原来,甘肃接连七年谎报灾情,贪污的赃款达到了千万两,被牵扯到官员几乎遍布全省】

【不过,乾隆曾捕风捉影到了王亶望贪污的信息,可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选择放过了他】

【先前,乾隆任命阿桂前往到浙江视察】

【到了苏杭一带,阿桂派人调查当地的吏治】

【很快就发现王亶望的手下王遂有着巨大的问题】

【在他名下,不仅有豪宅数座,而且还侵吞了近十万两白银】

【这被阿桂上报给了乾隆】

【乾隆也是明白人,自然知道,王遂是王亶望的手下,王遂都贪了,王亶望又怎么会独善其身】

【可为了不毁掉自己知人善任的形象,乾隆还是作罢】

【他认为,贪官古往今来都有,只要不威胁皇权,就由他去】

【但当真相水落石出的时候,乾隆震怒了】

【一方面是他也没想到,王亶望贪污归贪污,竟然惦记到国库的赈灾钱粮上】

【另一方面是兹事体大,已经藏不下去了,那便要果断解决,不能影响自己圣明的形象】

【于是,王遂便被捉拿,送入大牢,每日严刑拷打,想要其供出王亶望】

【不过,王遂是个硬骨头,死活不肯交代】

【就在乾隆犯难之际,勒尔锦认罪伏法,将王亶望贪污的实情全盘托出】

【值得一提的是,勒尔锦所供出的贪污官员,足有一百多人】

【一开始,乾隆想要将其全部斩首】

【可一百多个官员都没了,甘肃的局势必定动荡】

【于是,他便将贪污数量较大的五十多位官员处死,以儆效尤】

【而其他人,则选择从轻发落】

【至此,乾隆所包庇的巨大贪腐案才落下帷幕】

【但是,这并没有让乾隆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相反,在他的荫庇下,从沿海边关到紫禁城下,贪污者比比皆是】

【只是有了甘肃的前车之鉴,这些人活在暗处,如朝廷的蛀虫一般,啃食着它逐渐摇坠的根基】

【在乾隆的眼中,爷爷康熙才是他最为敬重,甚至一生去追求的榜样】

【而康熙酷爱南巡,曾经六次声势浩大,游历江南】

【乾隆也认为,自己就该和爷爷一样,一展帝王之风范】

【于是,在国库充盈之时,乾隆便着手准备南巡的事宜】

【第一次南巡的场面便十分宏大,光是随行的人员便有接近四千多人】

【为此而准备的船只马匹极尽奢华富丽】

【南巡的路途也十分遥远,足有五千多里】

【因此,皇上的圣驾每到一处的时候,当地的官员和百姓都要夹道欢迎】

【而且,乘坐的御舟太过庞大,乾隆便征调了大量民夫前来运作】

【皇帝圣驾所经过的地方必须是笔直宽阔的大道】

【于是,遇到有民宅挡道的,便下令强制拆除迁移】

【受此无妄之灾的平民百姓不在少数】

【因此,为了防范百姓的怒火,便将其阻拦得远远的】

【百姓们听到圣驾来临,可却只能远远看到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队伍,根本不能一睹乾隆的面容】

【一时间,民间不知道是该贺喜还是该感到悲哀】

【之后,乾隆又进行了五次相同规模的南巡,累计耗费了数千多万两的白银】

【但若是加上乾隆临幸各地中,官员们大肆招待、上供的钱币估计也有不少】

【另外,南巡途中的衣食都是不得有失偏颇】

【随行的牛羊不能满足乾隆,大臣官员们便在地方索取】

【很多百姓一年到头都未必能吃上一口荤腥,却还要为皇帝提供遥不可及的美味佳肴】

【加上路途之上的行宫住所,也必须富丽堂皇】

【通过这些事情,各地的商人摸清了乾隆的秉性】

【于是,他们不断自掏腰包讨好乾隆,有豪绅甚至特地设宴截胡】

【譬如,当乾隆来到扬州之时,扬州的富商在行宫中栽种梅林,建造三仙池,取悦乾隆】

【乾隆还酷爱提诗,他游遍山水,在卢沟桥上写下“卢沟晓月”四个大字】

【此外,还在泰山、南湖等地留下许多诗句】

【由此可见,乾隆的南巡可谓是玩得十分尽兴】

【南巡彰显了乾隆的硬实力,那么,在思想上,乾隆也是十分专制的】

【要知道,亡国不可怕,亡一国的思想才可怕】

【如果在文化上、思想上脱离了皇帝的控制,这是十分可怕

的】

【于是,乾隆便颁布了重令,谁要是在文字上犯罪,那便直接抄家灭门】

【当时,乾隆年间便出现了这么一个荒唐的案子】

【而这案子所害死的人便是以敢于直谏闻名的孙嘉淦】

【孙嘉淦算得上是雍正时期的魏征,大小政事,都敢仗义执言】

【因此,他也得到了乾隆的重视】

【在乾隆当政之后,便有意将他提拔到高位之上】

【可就在这时,民间流传着一份写尽逆语,诋毁乾隆的反稿】

【这篇稿子被乾隆得知后,十分震怒】

【但当他看到反稿的署名为孙嘉淦时,他犹豫了】

【虽然这孙嘉淦平日里直言不讳,可绝对是没有这么大胆子敢行忤逆之事】

【要想查出真正的元凶,必然不能打草惊蛇】

【于是,对于此事的调查,便秘密进行】

【不知道为何,事情还是被泄露出去,被孙嘉淦所知晓】

【孙嘉淦便痛苦反思起来,这是哪位与自己有着仇怨的家伙,冒充自己的名义写下这篇反稿】

【要知道,大肆宣传反动之语,这可是犯了滔天大罪】

【就算是乾隆真正找到了这件事的始作俑者,也未必会放过自己】

【毕竟,一个巴掌拍不响,为什么逆反之徒偏偏要冒用他的名字,而不选择别人】

【这可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于是,在这种惶恐的氛围之下,在皇帝面前诤言都面不改色的孙嘉淦,竟然吓得一命呜呼】

【乾隆得知孙嘉淦死后后,也是亲自审理这个案子】

【本想一展自己独断明察的圣君形象】

【可当他在看到稿子上极尽辱骂之语,再度勃然大怒】

【他派出官员彻查,顺藤摸瓜中,找到了所谓的元凶罗哲文】

【只不过,罗哲文早就是一个死人了】

【大费周折之后,得到的竟然是这个结果,乾隆肯定是不相信的】

【毕竟死无对证,这其中一定是有人陷害】

【于是,他便再度将传抄反稿的罪人一一列出,将他们捉拿在案】

【可是,到最后,都没有揪出元凶】

【朝中的大臣们都是看不下去,纷纷上书想让皇帝草草了结此案】

【但乾隆怎么会妥协,在他眼中,再大的罪孽都可以原谅,除了诋毁皇室是万万不可】

【因此,他绝不姑息这件事,昭告地方大吏,让其放下手中的政务,也要将这件案子彻查到底】

【经过一年多的追查,受牵连的人已经达到了上千人】

【另外,十几名办事不力的官府大员直接被罢职】

【而成果却仍旧不如人意,乾隆只好把这气撒在官员们身上】

【许多地方的总督和巡抚都受了处分,被乾隆拉到皇宫之中公开处刑】

【官员们因此人人自危,朝野上下都是鸡犬不宁】

【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疑似元凶的卢鲁生被捉拿】

【经过审讯加上严刑逼供,卢鲁生承认这伪稿是他主导伪造的,表示愿意认罪服法】

【很快,卢鲁生便被判凌迟,而他的两个儿子很快被斩立决】

【至于其他还关押在牢里受到牵连之人,也被全部杀死】

【乾隆经过这件案子,将那些敢持有反对意见,甚至是心怀不轨之心的臣子全都震慑】

【察觉到文字狱有这种奇效之后,他便将其运用在打击朋党之上】

【胡中藻就是其中一个鲜明的例子】

【作为鄂尔泰的心腹之人,胡中藻成为乾隆打击的重要目标】

【可胡中藻为人处世比较谨慎,没有留下任何把柄】

【要是想通过正常程序将其革职,是很困难的】

【因此,乾隆便将目光投向了胡中藻所写下的诗文,想要从中找茬,来扳倒他】

【这项花费脑筋的任务便被交给了军机处,让其收集罪证】

【就这样,军机处苦苦的研读胡中藻所写的文章,笔迹】

【试图鸡蛋里挑骨头,找出端倪】

【果不其然,很快,军机处便找到了这么几句诗“一把心肠论浊清”、“老佛如今无病病,朝门闻说不开开”】

【乾隆看到后,先是恼火,接着便是得逞】

【有这几句反诗,还不是能将你治得死死的】

【于是,在一次朝议之中,乾隆直接将这些欲加之罪列出】

【而一脸茫然的胡中藻就这般遭受无妄之灾】

【亲眼目睹这一荒唐之举的其他臣子也是噤若寒蝉】

【特别是一些文官背后都冒出一阵冷汗,他们明白这是乾隆在杀鸡儆猴】

【以后的谏言要反复斟酌,可不能再随意发表了】

【如果说,这文字狱在官场上运行便罢了,可他却扩散到了民间】

【当时,山西一带有个叫王肇基的穷酸秀才】

【怀才不遇的他想要谋得一官半职,便在皇太后过大寿之际,随意写了一手贺喜的诗歌上书给官府】

【但是哪里知道,聪明反被聪明误】

【他在贺喜诗句之后,还发表了自己对朝廷的个人看法】

【这些看法标新立异,但却充满了对乾隆的大不敬和对朝廷的质疑】

【于是,官府立即派人到王肇基家里搜寻】

【结果发现了更多忤逆的文章】

【王肇基连忙辩解,称自己只不过是写出平日里的所观所感】

【而且自己无权无势,也不会对朝廷造成什么威胁】

【可巡抚不管王肇基如何辩驳,咬定他对国事妄加议论,对圣上多有诋毁】

【见到这种场面,王肇基直接装作疯汉,想要摆脱刑罚】

【但官府可没想过放过他,直接将其送到了乾隆的手上,让乾隆抉择】

【乾隆见到王肇基后,便想到了那些诽谤他的刁民,瞬间便气不打一处来】

【于是,直接对王肇基处以杖毙之刑】

【此时的王肇基显然没有料到会如此,他原本以为靠着装疯卖傻可以逃过一劫,哪知道是如今这个地步】

【他连忙跪下认错,可乾隆面不改色,亲眼看着其杖毙而亡】

【而王肇基的亲人也相继受到牵连,受了牢狱之灾】

【当时,远洋之上有着外国使臣到来】

【随着他们一起的,还有外来的传教士】

【乾隆虽然没有见过这些洋教,但是内心里还是对其保持戒备】

【毕竟,这些非我族类者,其心必异】

【而且,在见证过外国的那些坚船利炮后,乾隆始终将他们看成是清朝的隐患】

【于是,看似是将这些传教士放进来,但实际上对其严密监控】

【很快,在这种高危环境之下,便有传教士触到了乾隆的霉头】

【在沿海一个小县城中,有一位传教士秘密传教,被官府当场抓住】

【乾隆对此事的看法是,百姓信教不犯法,可没说传教也不犯法】

【因此,这些传教士们在牢狱之中被严刑拷打,受尽折磨】

【最后,他们直接供出了沿海一带的天主教代理人白多禄】

【而处置这些外来人的乃是学府中的周学健】

【他对于和四书五经内容相异的洋教十分抵触】

【所以,他接连上书乾隆,想要让其将这些传教士就地正法,以展皇威】

【乾隆看到后,却犹豫了起来,他觉得这传教士固然可恶,但罪不至死】

【况且若是杀了他们,可能会有损他圣明宽仁的形象】

【于是他最后决定以一儆百,将白多禄斩首,至于其他相关人员,则暂时关押进死牢】

【可是,这事很快便被外国的天主教所得知】

【他们派出使者,想要乾隆交还多白禄的尸体并释放还关押的其他传教士】

【乾隆眉头一皱,心中也是一惊】

【这天主教是何许组织,消息传播的竟然如此之快】

【若是让其在清朝的疆域生根发芽,那还得了】

【因此,乾隆果断下令,将死牢中的传教士秘密杀死】

【这件事不知怎么泄露了出去】

【地方官府嗅到了乾隆对于洋教的态度】

【为了讨好乾隆,他们便开始疯狂杀害传教士】

【一时间,各地的传教士人人自危,被迫大批离开清朝】

【除却传教士受到乾隆的刻意抵制外,乾隆还对一些前来沿海地区买卖的商人充满芥蒂】

【当是,在一位英国人洪仁辉的主导,广州港口开始了交易】

【一开始,乾隆认为这是有利可图的好事,便没有过多阻止】

【直到传教士一事之后,乾隆对于外来事物的看法,彻底改变】

【于是,他就开始找这些洋人麻烦】

【原本,外国船只只能停留在沿海一带,导致洋人的数量日益增多】

【最后,其还变本加厉,将交易的地方扩展到了宁波一带】

【这自然是乾隆不能容忍的,洋人大量进入内地,难道有图谋不轨之心】

【因此,乾隆提高了各个通商口岸的关税,想要以此来逼退这些洋人】

【但结果是,这个方法并未奏效】

【恰逢广州的官员此时上书,向乾隆陈明洋人在沿海边境的种种逾越规矩的作为】

【这直接让得乾隆下令,将所有交易的口岸关闭,只给外来的洋人留下广州一地通商】

【在乾隆过八十大寿的时候,英国派出使者前来祝贺】

【乾隆自然是十分高兴,他十分重视这次使团的来访,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但是,使者前来祝寿并不是此行的主要目的,他们是想要乾隆开放沿海,让他们更好地交易】

【可乾隆却不知道,在避暑山庄好整以暇地等待使者的觐见】

【不过,当二者面见之时,不愉快的事情便发生了】

【根据清朝的规定,任何使者觐见皇帝的时候,都必须是三跪九叩】

【可使者们却面面相觑,拒不下跪】

【他们无奈地表示,自己是代表大英国而来,双方应该要保持谦卑平等的态度】

【这一席话说出,瞬间让得乾隆变了脸】

【自古以来,哪有使者与一国之主平等的怪事】

【于是,乾隆严厉斥责使者,声称不下跪那便不接受此次觐见】

【并且而要降低英国使者的规格,从此取消对英国的赏赐】

【使者们是有求而来,只能委曲求全】

【后来在提到开辟通商口岸的时候,乾隆又是断然拒绝】

【他带着嘲讽的意味对这些使者说道:

“朕的大清乃是天朝上国,不需要与尔等小国通商!”】

【八十大寿一过,乾隆便随意找了个理由,将这些英国使者打发走人】

【而就是这一次的决定,使得清朝闭关锁国,渐渐与其他国家失去了联系】

【因此,也慢慢落后于他国,最终,酿成了鸦片战争的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