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2-02 14:15
最近BBC(英国广播电视公司)报道了,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表态不用新疆棉的事件,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到底是BBC新闻工具化的政治意图操作,还是优衣库一边赚中国人的钱,一边选边站,我们暂不讨论。
而今天笔者要以“棉花”为题,揭开一段美国血染的丑恶产业历史。
就从美国血案的棉花产业帝国角度出发,可以说美国的崛起就是建立在践踏人权与血腥的种族灭绝之上的。
曾经那些无法被历史磨灭的劣迹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美国沾满鲜血的棉花种植产业。
如今喜欢当世界警察的美国总是喜欢污蔑别国“强迫劳动、种族灭绝”,但他似乎忘记了在18世纪的美洲大陆上每朵雪白的美国棉花都沾满了黑人奴隶和印第安人的鲜血。
这段历史揭开世界第三大产棉国美国的黑暗面,在它光鲜亮丽的外表下是无数人以血肉铺垫的地基。
18世纪美国发明家埃利·惠德尼发明出了压棉机。
这台机器大幅提高了美洲短绒棉的加工效率,加之美英杰伊条约后,独立后的美国与原北美殖民国英国之间,关系缓和,受益于大洋彼岸的英国工业革命的如火如荼,纺织工厂的数量也开始爆炸式的增长。
这就导致当时日不落帝国对棉花的需求在激增,但这引发了一个问题,采摘棉花的效率并没有跟上棉花的加工速度。
当时棉花的采摘依然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不仅对土地的需求巨大,而且还需要依靠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来完成采棉花这一关键步骤。
美国为解决棉花产业的土地问题,新生的美国对北美殖民者首先发动了一场血腥的战争,将美洲土著印第安人的土地变成了一片片美国法律上的无主之地,随后在南方政客的支持下,美国联邦政府靠侵略,率先获得了许多新领土。
而美国的棉花种植园主见状也依葫芦画瓢,强占了棉花种植地,凭借枪炮驱赶美洲印第安的原住民。
当面对美国人眼中“文明未开化”印第安人的暴力反抗时,种植园主们就会进行以牙还牙的血腥民族清洗。
1814年,白人与土著居民的矛盾与对抗加剧。彼时坊间传闻,每上缴一个印第安人的头皮政府将会给予50至100美元的奖金。
随后在美联邦政府的火炮与马蹄下,连传统老印第安人部落的齐克索人、乔克托人也被迫退出美国,南方更有无数小部族从历史上消失,无数土著语言就此绝迹。
可以说,这是当时最血腥的种族灭绝行为。
当183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印第安人驱逐法案》,美国对印第安人的屠杀达到了高潮,加州的美国军队将残忍杀害的印第安人头颅公开展示。
1862年,美国最伟大的林肯总统甚至下令绞死了38个苏与部落的酋长,这一案件成为美国历史上执行死刑最多人数的案件。
而讽刺的是这些北美大陆的原住民竟然被入侵自己土地,还以高度文明自居者的美国白人推上了绞刑台。
最让人发指的是,《纽约时报》在1867年报道:科罗拉多州的白人居民
募集了5,000美元,用于购买印第安纳人的头颅,一个25美金,不分男女老幼。
但资本主义立国的美国,庄园主只在乎快速向前推进的边界线,并扩大棉花的种植范围,占据了运输必经的出海港口和运河。
因为种植园主们想领先联邦政府一步把地抢过来,占地为王。
曾经活跃于美洲大陆的原住民克里克人,在美洲殖民者冷冰冰的枪口下。
被迫签署杰克逊堡条约,割让了相当于今天的阿拉巴马州、乔治亚州。
依靠着掠夺与杀戮,从1800年到1850年间美国的棉花耕地面积扩张了67%。
解决了土地问题后,美国棉花种植园主们开始解决劳动力的问题,由于棉花生产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为了扩大棉花的生产规模,美国庄园主们通过臭名昭著的三角贸易,引入了成千上万的奴隶劳工。
什么是“三角贸易”呢?
“三角贸易”就是欧洲奴隶商人们首先前往非洲,用欧洲商品从非洲当地奴隶贩子手中购买奴隶,然后将获得的黑人奴隶运往美洲,出售给当地的庄园主,最后,再从美洲殖民地购买黄金棉花等产品,再运回欧洲销售,这就构成一个三角贸易的流程,获取暴利。
而这条从非洲到美洲的航线对于黑人来说就是一条死亡航线,整个运输过程持续大约10至6周的时间,期间所有的黑人奴隶都被安排在闭色的船舱底层,只能像书架上的书一样,紧紧地挨在一起,活动范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不仅如此,船舱内部阴暗潮湿,容易滋生大量的细菌,流行病便在黑人奴隶之中传播。
在运送途中的黑人奴隶们,不是病死了就是饿死。
死掉的黑人直接被扔进海里,成为鲨鱼的食物,而活下来的黑人奴隶还要受到黑人的折磨。
一趟跨越非洲与北美洲的旅行,一船非洲黑人基本也死的七七八八了,就是通过这么惨无人道的方法,奴隶商人把无数黑人,运往美洲充当采棉劳动力
仅仅在美国的南卡罗来纳黑人所占人口比例就从1790年的18.4%,上升到1860年的61.1%,而当时美国南方地区900万的总人口,黑人奴隶数量接近400万。
除了不断采摘棉花,这些黑人奴隶还要遭受着非人的虐待与折磨,每当英国市场的棉花价格上涨时,奴隶的日子就会更加的艰难。
他们会被要求每天完成采摘约30公斤的棉花,如果达不到要求就会受到监工的鞭刑,根据一位成功逃跑的奴隶亨利必卜口述:在监工的号角声中,所有的奴隶都集合起来目睹我受罚,我被剥掉衣服,被迫脸朝下趴在地,地上砌了4根桩子,我的手和脚都绑在这些桩子上,然后监工就用鞭子抽打我。
不仅如此,贩卖到北美的黑人奴隶连生育权,也同样掌握在白人奴隶主手里。
这意味着,花钱买来的黑人奴隶生下的孩子,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就是奴隶主的财产,而财产是可以随意转卖的。
当时的黑人奴隶们基本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因为在他们懂事之前,父母早已被奴隶属们低价出售了。
凭借着大量廉价的劳动力,美国的棉花产业在当时全世界范围内几乎找不到竞争对手。
据美国财政部的估计,1820年 棉花占美国出口总额的32%,而在1796年这一数字只有2.2%,从1815年到1860年间,美国出口的商品一半以上都是棉花,棉花瞬间变成了美国经济的一大支柱。
因此,笔者会说:美国经济的崛起就是建立在棉花出口的基础上,而美国的棉花产业,则是建立在无数奴隶与原住民的尸骨之上,棉花产业逐渐变成了美国资本源氏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也使得美国真正成为了棉花帝国。
当时美国的棉花对整个西方世界都非常重要。1853年出版的美国棉花种植者一书不要脸的说过:美国的奴隶劳工给世界带来了难以估量的福祉,如果这种福祉想要持续下去,奴隶劳动也必须继续下去。
说什么用自由劳动力为世界供应棉花,根本就是无稽之谈,那个黑暗时代,棉花从来不曾由自愿劳动力耕作过。
对于美国来说,棉花不仅具有经济属性,而且也呈现出政治属性。当时棉花甚至成了南北战争爆发的诱因之一。
早在美国独立建国时,财政部长汉密尔顿与国务卿杰斐逊就有工业立国与农业立国的世纪大辩论。
这场纷争持续百年,19世纪中叶,美国南方的棉花经济已经与美国联邦的市场基本脱钩,反而大英帝国成了美国农庄园主们最大的贸易伙伴。
而实现了工业化的美联邦,北方工业集团势力逐渐壮大,南方种植园主希望继续压榨黑人搞种植园,希望推动农业立国。
而北方相反,望大力发展工商业,最终以工商强国。
最终,美国的南北矛盾也在逐步的激化,南北两派的冲突。
这场纷争主要体现在下面的两点。
第一,北方的工业资本集团为了保全市场,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即提高进口关税,保护本土的工业品,而南方的庄园主势力,则希望与欧洲互免关税,这将有利于美国棉花的出口,也有利于进口庄园主们需要的廉价欧洲工业成品。
第二,双方在奴隶制上也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因为终身买断的奴隶制让大量劳动力锁死在演化的生产中,无法转向北方的工业化生产,廉价的奴隶劳动力,会加强南方集团缅化经济的发展,但对北方工业发展却是致命的威胁。
最终,即便北方打出了解放黑人奴工的口号,高举所谓的“人权与正义”的大旗,但是实际上还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
所以,无论哪方胜利黑人都不会是受益者,也无法赢得对黑人的真正解放
历史也向我们证明了,这场以解放黑人奴隶为目标的战争,到最后黑人只是从黑奴变成了黑工。
他们的命运依旧逃不过被歧视与不平等的对待。
百年之后,甚至上演了一场惨烈的3K党对于黑人城镇的屠杀事件,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被种族主义者暗杀。
几年前,黑人弗罗伊德遭遇白人警察压倒,最终窒息而死。
如今,种族问题依旧是美利坚之殇,而除了黑人之外,印第安原住民如今也已寥寥无几,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大部分的家园与乐土。
显然,棉花如今已经在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实现了大机器生产,这个超级强权代表的北美棉花产区是全球三大产棉区之一,在美国不断指责污蔑别国之时,这段美国自己强迫劳动、种族灭绝的历史却被西方的媒体蓄意掩盖不提,越来越少被后人了解。
完 |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