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品鉴网

警惕!这五种中药不当补品易损害肝肾

发表时间: 2024-09-17 12:28

警惕!这五种中药不当补品易损害肝肾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孙大爷今年71岁,听邻居说人参、何首乌这些中药泡酒能强身健体,还能“延年益寿”,于是他买了几包中药,泡了一坛药酒。孙大爷觉得自己年纪大了,身体不能再像年轻时那样随便乱来,这药酒喝了,肯定能让身体更好。

每天晚饭后,孙大爷就喝上一杯,坚持了几个月后,他发现自己不但没有变得精神抖擞,反而经常感到疲惫,皮肤还开始发黄。

孙大爷的家人赶紧带他去医院检查,结果发现他的肝功能出现了严重问题,医生详细询问后,怀疑是药酒引起的。

孙大爷十分困惑,药酒不是对身体好吗?为什么反而让他进了医院呢?这些常见的中药泡酒,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安全吗?

一、药酒是药还是酒

药酒,这个名字乍一听就让人感觉既有药效,又有酒的刺激。很多人觉得,药酒既能保健养生,又能小酌一杯,简直是一举两得,但问题是,药酒到底是药还是酒?

它是用各种中药材泡制而成的液体,中药的有效成分通过酒精来释放和保存,再进入人体时也更容易被吸收。喝药酒时,酒精不仅仅是“载体”,它会加快药物的作用,让身体快速吸收药物成分,所以药酒的确能带来一些特定的药用效果。

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特性,药酒不仅仅是我们日常喝的酒,它更应该被视为一种药。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就对药酒的性质做了明确的划分。

那些宣称能治病、具有功能主治的药酒,必须通过严格的药理、病理、毒理等多项临床实验,经过药监部门的审批,取得国药准字号才能合法上市。

这类药酒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药”。而我们市面上常见的那些标榜“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保健酒,其实是保健品,作用主要在于调节身体机能,没有治疗疾病的功效,归根结底,保健酒还是“酒”。

然而,问题来了,既然药酒是一种药,那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放心喝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药酒中包含酒精成分,对那些有慢性肝病、肾病,或者有心脏功能问题的人来说,喝药酒无疑是在“火上浇油”。

因此药酒绝不能像喝普通酒那样随便喝,它本质上是药,必须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来使用。如果觉得药酒能随便喝、喝得越多越好,那可能就会适得其反了。

二、养生误区下的健康危机

不少人一提到药酒,就觉得它是一种“天然补品”,喝了之后既能强身健体,又能防病治病。于是很多人喜欢自己在家泡药酒,觉得这样既方便又便宜,还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加点人参、鹿茸、何首乌之类的补药,感觉喝了就能有大补的效果。

可事实上,乱喝药酒不仅不会带来健康好处,反而可能给身体埋下严重的健康隐患。

首先需要明白,药酒的成分里既有中药,也有酒精,而这些中药往往不是单一成分,涉及到各种化学物质,甚至有些药材本身就含有毒性。

如果不懂得科学配比和药性,随意将多种药材混合在一起,不仅不会有“叠加”的补益效果,反而可能产生危险的副作用。

而且,在家自制药酒很难保证卫生条件,长时间浸泡在酒精里的药材,可能还会滋生细菌或者产生有害物质,喝下去对身体的伤害往往比我们想象得要大得多。

此外,那些体质虚弱、肝肾功能较差的人,如果一味迷信药酒,反而可能因为身体无法负担药物和酒精的双重刺激,导致病情加重。

特别是一些患有慢性病的人群,像有慢性肝炎、肾病或者心脏问题的人,喝药酒很可能对这些脏器造成进一步损害,轻则让身体负担加重,重则引发急性病症,后果非常严重。

养生本是为了让身体更加健康,但一旦走入误区,反而适得其反。药酒虽然有药性,但绝不能掉以轻心。

乱喝药酒的结果很可能不仅达不到预期的养生效果,还会让原本健康的身体受到不必要的伤害。药酒虽好,但乱喝真有可能把自己喝进医院,甚至带来更大的健康危机。

三、哪几种人不该喝药酒

药酒虽说有药用价值,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能安心喝。实际上,有些人群是绝对不适合碰药酒的,不但起不到保健的效果,还可能给身体带来负担,甚至引发健康问题。

首先,患有慢性肝病或者肾病的人千万不能喝药酒。对于肝功能已经有问题的人来说,酒精进入体内后会加重肝脏的代谢负担,容易导致肝功能恶化,甚至引发肝硬化等严重问题。同样,肾脏功能不全的人群也不宜饮用药酒。

心脏功能不全的患者也要远离药酒。对于本身就患有心脏疾病的人来说,喝药酒可能会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引发心衰或中风的危险。如果身体状况不好,不但不能借助药酒调养身体,反而可能会加剧病情,这点一定要格外注意。

很多人对酒精天生过敏,一旦喝了含酒精的饮品,就会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症状。药酒虽然含有中药成分,但它仍然是一种含酒精的饮品,过敏体质的人喝了药酒,只会加剧过敏反应,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女性在特殊时期也应该避免药酒,比如妊娠期、哺乳期和月经期。这三个时期,女性的身体处于相对脆弱的状态,酒精进入体内后可能会对胎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还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宝宝的健康。无论药效多好,这些时期的女性最好都不要冒险饮用药酒,以免对自己和孩子的健康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所以,健康比养生更重要,在饮用药酒前,一定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健康状况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能盲目相信“药酒治百病”的说法,否则不仅养生不成,还可能损害身体健康。

四、5种中药材可能损害肝肾

第一种是乌头类药材,比如草乌、川乌、附子等,它们含有乌头碱,这是一种非常强的毒性成分,稍微过量就会导致中毒,甚至可能致命。乌头类药材的主要作用是驱寒、止痛,古人经常用来治疗风湿痛和关节疼痛,但因为它们毒性太强,现代医学中使用乌头类药材已经变得非常谨慎,必须经过特别炮制才能降低毒性。最可怕的是,乌头碱中毒是急性的,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让人感到麻木、心跳加速,严重时甚至威胁生命。

第二种是含马兜铃酸的药材,比如关木通、马兜铃、天仙藤等,马兜铃酸的毒性主要体现在肾脏,它会对肾小管造成严重的损害,长期使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可能引发慢性肾衰竭,甚至导致尿毒症。因此,现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已经限制或者禁止使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材,但一些偏方和民间自制药酒中仍然可能出现这些成分,大家需要特别小心。

第三种是含生物碱的药材,比如曼陀罗、天仙子和颠茄。生物碱类药物通常有很强的药理作用,比如镇痛、麻醉,但它们同样具有很高的毒性。如果摄入过量或者使用不当,生物碱会直接作用于神经系统,导致神经麻痹、呼吸困难甚至休克。

第四种是矿物类中药,像砒霜、雄黄、朱砂等。砒霜和雄黄中含有的砷,朱砂中含有的汞,都是剧毒物质,少量误服可能就会造成严重的肝肾损伤。这些矿物类药物虽然在中医中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但现代医学已经证明它们的毒性远远大于它们的疗效,因此普通人应尽量避免接触这些药材。

最后一种是动物类中药,像蜈蚣、斑鳖、蟾蜍等。这些药材在中医中常用于祛风除湿、解毒止痛,但它们也有一定的毒性,尤其是对肾脏有较强的损伤作用。自制药酒时使用这些动物药材风险更大,因为不同部位、不同剂量的毒性差异很大,很容易造成误用。

所以,中药并非像大家想象中那么“温和”“无害”。在使用中药时一定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切勿自作主张,特别是这些有毒性的药材,更要小心对待,避免肝肾遭受不必要的伤害。

结语

药酒虽然在传统养生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但不能盲目相信它的神奇效果,尤其是在缺乏科学指导的情况下自制药酒,极易引发健康危机。文章详细分析了药酒的本质,指出它既是药也是酒,使用时要特别谨慎。

另外,中药并不等于无毒,有些中药材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毒性,特别是乌头碱、马兜铃酸、生物碱、矿物类中药以及动物类中药,这些药材若使用不当,可能严重损害肝肾功能,甚至导致更为严重的健康后果。

药酒变“毒酒”并非危言耸听,科学的使用、医生的指导、严格的配比都是保证药酒安全使用的关键。养生应该是科学、理性的,而不是盲目跟风或迷信偏方。

参考信息:
药酒变“毒酒”,再三提醒:5种中药别拿来当补品,可能损害肝肾

2023-09-24 奇妙的本草

警惕,5种中药别拿来泡酒,当心补品变“毒药”,可能损害肝和肾

2023-11-21 老王健康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