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9-09 10:59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宋朝的酒楼里,客人们大声招呼:“来二斤肉!”这似乎是再寻常不过的场景。
许多人或许会联想到热腾腾的牛肉盛盘而上,但如果你以为宋人下馆子点的就是牛肉,那可就错了!在那个年代,牛肉不仅稀有,还受到严格限制。
那这“二斤肉”到底是什么?究竟是什么肉,让宋代食客如此钟情,却又鲜为后人所知?
耕牛神圣不可侵犯:宋朝牛肉的尴尬处境
在宋朝,牛肉的地位可谓是相当尴尬。虽然价格低廉,却不是想吃就能吃到的。宋朝政府对耕牛的保护可谓是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
他们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来管理耕牛,定期巡查,给每头牛都建立了档案。这种严格的管理制度使得牛肉成为了市场上的稀缺品。
政府的禁令规定,不能私自宰杀耕牛。即便是自然死亡的牛,牛主人也必须获得官府的批准才能宰杀售卖。
违反这些规定的人将面临严厉的惩罚,包括挨板子和蹲班房。重犯者更是会受到更为严重的处罚。
这种严格的管控导致了牛肉供应量极少,使其成为了一种奢侈品。即便是一些贵族和官员,也只有在特殊场合才能品尝到牛肉的美味。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牛肉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
然而,禁令的存在并没有完全杜绝牛肉的交易。在一些监管难以覆盖的地区,出现了一些非法的牛肉交易。
一些胆大妄为的商贩会偷偷宰杀牛只,然后将牛肉运到市场上销售。这种行为虽然利润丰厚,但风险也极高。一旦被官府发现,等待他们的将是严厉的惩罚。
羊肉贵族:宋朝餐桌上的明星食材
相比于牛肉的尴尬处境,羊肉在宋朝可谓是风光无限。它不仅可以自由买卖,更是深受皇室和贵族的青睐。
虽然羊肉有一股独特的膻味,但并未因此失去人们的喜爱。相反,因为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温补的功效,羊肉成为了宴会和宫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佳肴。
宋神宗时期,宫中每日宰杀的羊羔数量多达数百只。一年的羊肉消耗量最多可达四十万斤,这个数字足以让人瞠目结舌。
有趣的是,即便是皇帝想吃羊肉,有时候也得提前预订,可见羊肉的受欢迎程度。然而,羊肉的价格并不便宜。大多数羊肉都是从西夏、辽国进口的,这使得其价格居高不下。
一般情况下,羊肉的价格可达一百三十钱一斤,甚至更高。相比之下,当时的米价才十五钱一斗。这样的价格差距使得普通百姓难以经常享用羊肉。
即便是像苏轼这样的文人,也得精打细算才能享用羊肉。有一次,苏轼与朋友打赌输了,就直接给了对方三十钱,让他去买四两羊肉,可见当时羊肉的价格之高。
猪肉崛起:从平民之选到餐桌新宠
在牛肉受限、羊肉昂贵的情况下,猪肉逐渐成为了宋朝百姓的首选。虽然猪肉的价格比管控严格的牛肉略高一些,但它的合法性和相对亲民的价格使其成为了市场上的热门选择。
起初,猪肉并不受欢迎。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烹饪技术有限,做出来的猪肉往往不太好吃。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不断尝试改进烹饪方法,使得猪肉菜肴变得越来越美味。
在这个过程中,苏轼功不可没。他在《食猪肉》一文中分享了他的烹饪心得,提到了一种慢火少水烹制猪肉的方法。
这种做法后来被称"东坡肉",以其肉质酥烂,味道鲜美,肥而不腻的特点迅速在当地传开。这道菜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餐桌,更是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猪肉的看法。
烹饪方式的改变使得猪肉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从原来不受待见的食材,逐渐成为了众人追捧的美味。此后,猪肉的消费量大幅增加,甚至超过了牛羊鸡鸭鱼肉,成为了宋朝肉类食物消费的大户。
"二斤肉"的真相:宋朝餐桌上的阶层秘密
当我们了解了宋朝各种肉类的地位和消费情况后,再回头看"小二,切二斤肉来"这句话,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这简单的一句话,背后其实藏着不少阶层秘密。
对于贵族和官员来说,他们点的"二斤肉"多半是羊肉。羊肉不仅美味可口,更重要的是它象征着尊贵和地位。
在宴会上,羊肉的出现往往意味着这场宴会的规格不低。贵族和官员们点羊肉,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能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他们点的"二斤肉"很可能就是猪肉。猪肉价格适中,味道也不错,经过精心烹饪后,既能解馋又实惠。随着烹饪技术的不断进步,猪肉的做法越来越多样化,其性价比也越来越高。
而在《水浒传》中,我们常常看到绿林好汉们点的是牛肉。虽然这可能是作者的时代错误(因为《水浒传》成书于明朝,当时的饮食习惯与宋朝有所不同),但这种描写也反映了一种特殊的心理。对于这些不羁的好汉来说,吃官府禁止的牛肉,本身就是一种反叛精神的体现。
饮食之道:宋朝的美食文化与社会变迁
宋朝的饮食文化不仅仅反映了人们的口味偏好,更是整个社会变迁的缩影。从牛肉的严格管控,到羊肉的贵族化,再到猪肉的平民化,我们可以看到宋朝社会的方方面面。
牛肉的管控反映了农业在宋朝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政府严格保护耕牛,就是为了保障农业生产。这种做法虽然限制了人们对牛肉的消费,但从长远来看,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羊肉的贵族化则反映了宋朝社会的阶层差异。能够经常享用羊肉的人,无疑是社会中的上层人士。羊肉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而猪肉的崛起,则体现了宋朝社会的进步性和包容性。通过不断改进烹饪技术,人们成功地将一种原本不受欢迎的食材变成了餐桌上的新宠。
总的来说,宋朝的"二斤肉"故事,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它不仅仅是关于美食的故事,更是关于社会、文化、经济的故事。
通过了解这段历史,我们不仅能够体会到古人的智慧,也能更好地理解我们今天的饮食文化。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2021-07-01 中国知网 柯柯 古人吃肉,大有讲究
中国知网《不食牛肉,家无疫患——中国古代“牛戒”故事研究》任兆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