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品鉴网

张仲景秘方:阳气快用光时的救赎

发表时间: 2024-08-15 20:58

张仲景秘方:阳气快用光时的救赎

人这一生啊,最怕的就是后背凉飕飕的。尤其是咱们这些上了年纪的老骨头,要是老觉得后背阴凉得紧,那可得注意了,可能是体内的阳气不够用了,撑⁤不住这身板儿。


这样的人呐,多半走路都嫌腿软,没力气,胸口堵得慌,还老爱咳嗽,天儿一凉就哆嗦,手脚冰凉,整个人都蔫儿了吧唧的



所以啊,咱中医圈里常拿这话打趣:“后背一发凉,阳气快用光。”这话虽玩笑,但也透着几分真章,毕竟这是多年行医的经验之谈呢!


当然了,这话不能当真,但确实能反映出一些临床的实际情况。


门诊案例

有个患者,姓窦,今年42岁


这名患者从4年前开始,后背就跟进了冰箱似的,冷得不行。四年里,他东奔西跑,找了不少大夫。有的说是寒湿重,有的说是受了风寒,体内还有痰湿。可按照这些法子治,效果都不咋地。


结果,这事儿越拖越严重。您想想,夏天他还得裹着棉袄,还老咳嗽、胸闷、没力气。这哪像42岁的壮汉。


这下子,他心里那个急啊,觉得自己再这么下去,离那“大限”不远了。


后来啊,这位患者听人指点,又去找了个中医看病。


医生一看,患者舌体胖大,舌苔白,脉象迟。琢磨了一会儿,又问了问之前吃的药,这才挥笔写下了这么一张方子:细辛、炙麻黄、炙甘草、制附片、党参


患者服用了两剂药后,感觉后背部位出汗了,皮肤有了暖意,这是阳气开始恢复的表现。


接下来,中医把党参的用量提高,继续服用,结果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后背不再畏寒怕冷了。



不过,半年后这毛病又犯了。按原方再吃11剂,症状又消失了。这一回,好几年都没再犯。


这个小故事啊,是我以前工作的时候看到,就把它记下来了。


这里面的道理嘛,你大概也能猜个七七八八了。这位老兄的问题,其实就是阳气不足‮,身体里的阳气没法好好散发出来,需要温补阳气


这个方子的主要功效在于温阳散寒提升体内阳气细辛和炙麻黄可以帮助温阳散寒,⁨炙甘草则起到调和的作用,而制附片则是为了温补肾阳,加强阳气的升发。党参则是用来补气的。



患者脉象慢、舌苔白、舌体胖大,这不就是在说他阳气不足嘛?阳气不够,身体就冷,脉象也慢;阳气不足,舌头就胖大;阳气不够,身体就怕冷。


问题是,为啥他的后背特别凉呢?因为后背走督脉和膀胱经,这两条经脉都是阳气的大本营。阳气足,后背就暖和;阳气不足,督脉“库存”不够,后背就凉飕飕的。



阳气不够,身体就没办法好好处理水分,水湿多了,就会上冲到肺部,导致胸闷、咳嗽,中医管这叫“寒水射肺”。

这位老兄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阳气不够。怎么办?补阳气呗


这个方子,其实是张仲景《伤寒论》里的“麻黄细辛附子汤”。这个方子是解表散寒的,适合阳气不足又受寒的人。麻黄散寒,附子补阳,细辛帮着一起干。


对于后背凉的情况,用这个方子来鼓舞阳气,温煦肌肤,解决痰湿水饮,咳嗽胸闷也就解决了。加上党参和炙甘草,健脾益气,让阳气更好发挥。



总之,后背凉是阳气不足的表现,得找中医看看,别瞎用药。记住,后背凉不是好兆头,得重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