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品鉴网

石玫瑰的奥秘:为何短暂却让人难以忘怀

发表时间: 2016-03-01 22:21

石玫瑰的奥秘:为何短暂却让人难以忘怀

80年代末的英格兰,石玫瑰(The Stone Roses)是独立摇滚界的英雄。

石玫瑰

在英国的曼彻斯特城中,涌现出诸多如Joy Division、The Smiths、Happy Mondays以及Oasis等优秀的队伍。有关这座英国第二繁华的工业都市,更有一支不得不提的领袖级乐队,那就是在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不可一世的The Stone Roses。

可以说,整个80年代末的曼城,是踩着石玫瑰的旋律步入到90年代的。介于当时英国流行音乐进入低潮,曼城独立音乐也呈现萧条景象,不禁让人觉得,是上帝为了证明自己非凡的创造力从而让石玫瑰在此期间逆运而生。期初,在1984年的曼城,几个年轻的小伙子并没有选择去送报纸或者是找一家不错的店打工,而是组了一支乐队。经历几次成员变动后,最终在87年随着新一任贝斯手Main的到来确定了阵容。

他们的走红如玫瑰一样夺目,也如路边磐石一般成为无数乐迷心中永恒的记忆。与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94年魔岩红磡演唱会相比,石玫瑰不仅在特定时段成为了一支现象级乐队——在石玫瑰引领的浪潮下,不少后来者受其影响组建了乐队,Oasis就是其中之一。甚至,这些受到影响的乐队让曼彻斯特成为了一座拥有自己独特风格的音乐之城,“曼彻斯特音乐城”和“曼彻斯特音乐”由此产生。而他们的首张同名专辑,除了创造NME奖؜历史上的最高记录:同时获得“年度乐队”、“最佳新团”、“年度单曲”、“年度专辑”四项大奖之外,至今仍是一张耐听又经典的作品。

《The Stone Roses》专辑封面

从主唱缥缈的唱腔中你可能会听出一点迷幻色彩,也会在嘈杂的吉他声中找到朋克的影子,亦或是在他们明快的律动里找到舞曲的痕迹。但是,他们既不是60年代的迷幻乐,也不是朋克,他们是80年代的Indie-Rock。主唱Ian Brown(伊恩-布朗)轻描淡写的演唱方式,无疑是曲中一针强效致幻剂,观众永远忘不了伊恩手中拿着两个摇铃猴子般手舞足蹈的台风和他孤傲的神情。

另外,天才鼓手Ren‪i(雷尼)在队中的光芒绝不次于伊恩,他出神入化的鼓技让人很多乐手和乐迷赞叹不已。大名鼎鼎的The Who乐队曾邀请雷尼临时填补鼓手的空缺,更有粉丝称可以献出自己的老婆给雷尼睡,因为他是雷尼啊……

虽然石玫瑰的演出经常让下面的观众嗨得忘乎所以,或者因为嗑药把现场搞得一团糟,而实际上,单从他们的作品来看,石玫瑰整体给人的感觉并不是朋克那样狂躁的泄愤,而是以一种超然的姿态诉说着他们身边的朋友和愿望。

And race from this hole she calls home

从这个被她叫作“家”的洞穴逃窜出来

Now you'r
e at the wheel

现在你驱车飞奔前行

Tell me how, how does it feel?

告诉我如何 这滋味如何

——《Waterfall》

She Bangs the Drums (Remastered)The Stone Roses - The Stone Roses (Remastered)

Have you seen her have you heard

你见识过吗

The way she plays there are no words

她打鼓的架势

To describe the way I feel

竟让我瞠目结舌

——《She Bangs the Drums》

此处手动@@刺猬乐队鼓手石璐

说到石玫瑰,就不得不提这部关于他们解散之后短暂复出的纪录片《The Stone Roses: Made of Stone》(石玫瑰再临)。片中有一段是在石玫瑰迅速走红之后,主唱伊恩和吉他手约翰参加一个蹩脚的访谈节目。在蹩脚的女记者问到的诸多问题中,其中一个是

“你们有没有想过要成为对后辈音乐人非常有影响力的乐队?”

主唱伊恩一边低头摆弄着地上的东西一边低声回答道:

“我们只希望大家看见我们自己也会想组一支乐队,我们希望用行动告诉大家,他们不用通过作践自己的方式,也能成名成功。”

联系《I Wanna Be Adored》的歌词“我要被崇拜,我不必出卖我的灵魂,他已在我心中”,如出一辙。

《石玫瑰再临》英国版海报

对于这部《石玫瑰再临》纪录片,豆瓣评分给出8.9我认为确实有点过高了。二十年后的石玫瑰决定再次走到一起,准备在巡演前来一个免费热身演出,能够进场观的名额只有一千人,需要出示石玫瑰的CD、官方T恤或者其他什么纪念品才能领取入场腕带。这时闻声而来的乐迷,是整部纪录片给我最大的震撼。你能看到

边打电话边往场区跑的女乐迷

满身油漆耳朵别了一支烟翘班来看演出的男乐迷

女儿在给正去抢票的老爸加油

跟老板撒谎说自己岳父心脏病发作……

为了看演出把孩子送去托儿所的大叔

找人送CD等物品试图领取腕带焦急通话的乐迷

“我是副校长,然后我看到一个实习的女孩,我跟她说,如果让我进去我就给她一份正式的工作,但是她没有答应。我又找了一个人,想拿我的车换他的票,他头也不回的拒绝了我。我有点舍不得我的房子,但我现在已经差不多决定拿我的房子。但我已经在这了,我已经如此之近了。“

“我是今晚最后一个进去的,没有腕带,没有纪念品,什么都没有,乐队经理人看到我在外面听演出伤心欲绝的样子,于心不忍的过来说:'进去吧,你走运了。'”

以及,那些在门外听歌的可怜的乐迷们。

在这次由雷尼的愤然离场而告终的短暂重组,似乎让我们看到了时隔多年石玫瑰在乐迷心中是怎样的重要,亦或是从他们的状态里看到信仰到底是怎样一种东西。这让我想起自己接触摇滚乐之后第一次找到共鸣的记忆。笔者大三在长春实习期间,曾去当地一家叫做Fazz Box的酒吧里看一场指弹演奏会。演出前,狭小的酒吧里一台旧式大脑袋电视机上正放着那首石玫瑰乐队的经典曲目《Made of Stone》(石头制造),当时真真切切感受到有人也在听这些音乐的心情,至今仍是无以言表的奇妙和感动。

Made of Stone (Remastered)The Stone Roses - The Stone Roses (R⁩emastered)

Sometimes I fantasise

有时候,我幻想

When the streets are cold and lo⁢nely

当街道冷清孤寂

And the cars they bu‎rn below me

他们在我身下点燃汽车

Don't these times fill your eyes

此情此景

When the streets are cold and lonely

是否已占据你的眼眸

——《Made of Stone》

虽昙花一现,却如我心磐石,我想,这才是这部纪录片的意义所在。遗憾少年时期听歌太少,所以只能把握现在。拭去这座里程碑上的尘埃,来重温一下这张专辑的美好之处,不为纪念,为了我们自己。

文/冷酷的回避

责编/怪兽

关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