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品鉴网

清廉与斗争:一个干部的生命线

发表时间: 2024-11-08 13:42

清廉与斗争:一个干部的生命线

文 | 翰林阁

编辑 | 翰林阁

【引言】

一个清清白白的文化馆教师,在一场精心设计的陷害中,被强加了一顶莫须有的罪名。这不是电影情节,而是发生在1986年的真实案件。一纸诬告,不仅让裴树唐锒铛入狱,更是让一个完整的家庭支离破碎。

【背景简介】

裴树唐在文化馆当教师,为人正派,从不和人勾勾搭搭。在一次文艺汇演筹备中,他专门留下来指导刘吉萍练习唱歌。这一切本是正常工作,却被文化馆领导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平日里裴树唐不愿和这些领导同流合污,经常和他们唱反调。汤馆长和俞馆长早就对他不满,这下正好找到机会下手。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权力的傲慢

那个年代的基层单位就是一个小社会,领导说一不二。汤馆长和俞馆长觉得裴树唐不听话,就打算整他。他们觉得只要许诺给刘吉萍夫妇一个铁饭碗,就能让一个正直的人身败名裂。这种明目张胆的权力滥用,在当时简直是家常便饭。

2. 司法不严谨

警察根本不听裴树唐解释。他请的律师指出刘吉萍说法前后矛盾,法院也不当回事。一个人的清白,就这样被草率定性。这种粗暴执法,让无辜者寒心。

3. 人性扭曲

刘吉萍夫妇为了一份工作,竟然做出这种丧尽天良的事。一个虚假指控,毁掉的是一个人的全部人生。这种为了利益践踏良知的行为,实在令人不齿。

4. 舆论暴力

裴树唐一被贴上强奸犯的标签,立马成了过街老鼠。他的家人也跟着受罪,妻子不敢出门,孩子在学校被人欺负。这种盲目的社会评判,对受害者来说就是二次伤害。

5. 申诉渠道不畅

裴树唐在监狱写了几千份申诉材料,全都石沉大海。监狱六次给他减刑机会,他都拒绝了。在他看来,接受减刑就等于认罪,这是他绝对不能接受的。

6. 监督缺失

文化馆领导敢这么明目张胆地陷害人,就是因为没人管得了他们。这种权力任性妄为的后果,最终都要由普通人来承担。

7. 技术落后

当时的刑侦手段很原始,很多事情根本查不清。裴树唐想证明自己清白,却找不到有力证据。这种无力感,压得他喘不过气。

【写在最后】

最后裴树唐终于洗清了冤屈,但这场正义来得太晚了。24年,整整24年啊。这段时间里,他的妻子离开了,孩子也被迫辍学,一个家就这样被打散了。那两个害他的馆长已经过世,连道歉都没机会了。这样的结局,实在让人不知道该说什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