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0-10 04:06
导读:“冬天冷不冷,就看重阳节”,明日重阳节,今年冬天会冷到哭吗?我们来看看老祖宗的农谚是咋说的。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时间过得真快,随着进入农历九月,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凉,公园的菊花也开始含苞待放,明日九月初九,也是今年第九个日月相重的日子,遥想往昔,每一个“重日”在传统文化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正月初一的春节、二月初二的龙抬头、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六月初六的上巳节、七月初七的七夕节,当然,九月初九也不例外,正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登高节”、“晒秋节”、“踏秋节”、“茱萸节”、“菊花节”等,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都是重阳节,但比起农历固定的日子,在阳历中重阳节的日期却并不固定,今年的重阳节在阳历10月11日。
重阳节为什么与“九”有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九”被视为阳数,即奇数。在《易经》中,阳爻就是用“九”来表示,因此我们的老祖宗认为“九”是阳数中的“极数”,象征天的高远,称为“九重天”。“九”作为老阳,是阳之极数,九月初九是两个阳极数相遇,即“九九”,因此被称为“重阳”。古人认为“九九”两阳数相重,是吉祥的日子,值得庆贺。
此外,“九”与“久”谐音,因此“九九”也被赋予了长久长寿的寓意。在古代,重阳节有饮宴祈寿的习俗,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1989年,我国将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使这一传统佳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节日。
重阳节与“农耕”的关系
重阳节起源于春秋时期,最初是古代农耕文化的一种祭祀活动,在《吕氏春秋·季秋纪》中记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这里的“大飨帝,尝牺牲”即是指祭祀天帝的活动,意思是说在农历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人们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以感谢天帝和祖先的恩德。这种习俗逐渐演变成了后来的重阳节,并融合了多种习俗,增加了这个节日的文化内涵。
重阳节的习俗
《易经》有云:“乾为天,为阳;坤为地,为阴。”重阳节,于每年九月九日,双阳相重,故得此名。此日,天高云淡,气爽风清,自然界的阳气达到最盛,古人认为这是天地交泰、万物生辉的吉日,因而衍生出一系列庆祝与祈福的习俗。
例如,登高望远、饮菊花酒、赏秋菊、吃重阳糕、佩茱萸,晒秋、祭祀祖先等, 这些民俗活动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也反映了农耕社会对季节变化的重视。
重阳节恰逢每年寒露与霜降之间,此时正是三秋(秋收、秋种、秋播)的农忙时期,因此,重阳节对于农民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在古代没有天气预报,我们的老祖宗就会通过观察重阳节当天的天气情况,以判断之后的天气走向,以便更好的进行农业生产,有人可能认为农谚没有什么科学道理,但包含了古人的生活经验和智慧结晶,那么,明天就是重阳节了,今年的冬天到底冷不冷?会冷到哭吗?我们来看看农谚咋说的。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下了一整天的雨,那么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这预示着到了寒冬腊月(农历十二月)的时候,降雪的天气就会比较多,这也说明这个冬天会比较寒冷。
冬天的降雪比较多,虽然会带来寒冷的天气,但对越冬作物是有好处的,这不仅能冻死大部分的害虫,适当的积雪还能充当一层“保护膜”,覆盖在农作物上可以有效防止寒冷的冬天对越冬作物带来“冻害”,这就好比在南极的冰屋可以御寒一样,因为冰雪的导热性差,可以更好的保存内部热量。
但要注意,并不是说冬季雨雪多就是好事,当降雪过多的时候,积压在农作物上的积雪就会加重,这就可能会导致农作物枝丫出现弯折、倒伏的现象,因此,影响来年的生长和收成。
这句农谚比较好理解,意思是说如果重阳节当天是一个晴天,那么根据老祖宗的经验,这预示着冬天降雪较少,大多都是晴天,说明冬天并不会有多冷;而重阳节是阴天,预示着冬天雨雪较多,而且从“一冬冰”可以看出,这样的冬天常常处于霜冻点以下(0摄氏度以下),因此,这样的冬天可以说是一个冷到哭的冬天。
类似的农谚还有“重阳无雨一冬晴”,如果冬天晴天较多,就容易出现暖冬的情况,虽说这样的冬季往往比较舒适,但老话说“该冷不冷,不成年景”,冬季本该冷的季节,却不冷对农作物的生长是有影响的,这不仅利于害虫顺利越冬,对来年的害虫治理造成困扰,还会导致农作物在冬季延缓进入休眠期的时间,来年则会出现生长过旺的现象,从而影响粮食最终的质量。
这句农谚流传于江西一带,意思是说如果重阳节没有下雨,那么就要看立冬时节的天气情况。如果立冬也没有下雨,那么整个冬天就可能会比较干燥,雨雪也会相对较少。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于每年11月7日至8日交节,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如果重阳和立冬都没有下雨,那么预示冬天会比较干燥,这往往会让人出现“寒躁感”,这样的冬天就需要多喝温水,以便补充身体缺失的水分。
综上所述,如果重阳节这天下起了雨,那么根据老祖宗的经验,预示着冬天雨雪较多,也说明冬天会比较冷;相反,如果重阳节这天是一个晴天,预示着今年冬天会比较暖和,是“暖冬”的预兆。当然,农谚只是古人在长期农业生产中的经验总结,我们当作对之后天气走向的参考就好。
明天就是重阳节了,你那边天气如何?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