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品鉴网

专家提醒:某些鱼类可能致癌,这三种需特别注意

发表时间: 2025-09-03 20:33


吃鱼一直被认为是健康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深海鱼富含优质蛋白和Omega-3脂肪酸。

但最近一项来自美国的研究却让人警惕:有些鱼类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有毒物质,如果长期大量摄入,可能增加癌症风险。

鱼还能不能吃?哪些鱼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减少摄入的?

鱼肉里到底藏了什么毒?

在许多工业化国家,海洋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些大型鱼类体内检测出了高浓度的多氯联苯(PCBs)和二恶英。这些有害物质主要通过水体污染进入食物链,在鱼类体内逐渐累积,尤其在体型大、寿命长的鱼体内浓度更高。

汞的毒性主要损害神经系统,对孕妇和胎儿的伤害尤其大。PCBs和二恶英则属于公认的致癌物,它们一旦进入人体,不易代谢排出,长期累积可能诱发乳腺癌、肝癌等,还可能干扰人体的激素系统,影响免疫力。

在美国FDA和EPA联合发布的鱼类消费指南中,就明确指出某些鱼类的汞含量高到不建议孕妇、儿童和哺乳期妇女食用。

真正要少吃的,是这3种鱼

第一种是鲨鱼

鲨鱼虽然在餐桌上不算常见,但在某些海鲜餐馆或中餐烹饪中仍然会出现,比如鲨鱼肉或鱼翅。由于鲨鱼是顶级掠食者,它体内的汞含量极高。

美国环境保护局监测数据显示,鲨鱼体内汞含量的平均值为0.979ppm,远超安全标准。长期摄入鲨鱼肉,不仅可能导致慢性中毒,还会增加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

第二种是旗鱼

旗鱼肉质鲜美,常用于高端料理,比如生鱼片。但它属于大型远洋鱼类,生活在污染严重的海域时间长,体内的汞和多氯联苯含量也不容小觑。

研究显示,旗鱼体内汞含量可达0.995ppm,甚至比鲨鱼还高。尤其是对于孕妇和儿童,旗鱼摄入过多可能对大脑发育造成不可逆影响。

第三种是金枪鱼

这可能是最令人意外的一种,因为金枪鱼罐头几乎是现代人餐桌上的常客。金枪鱼种类繁多,其中体型较大的蓝鳍金枪鱼、黄鳍金枪鱼和长鳍金枪鱼,几乎都属于高汞风险鱼类。

一些研究发现,某些品牌的金枪鱼罐头中汞含量已接近FDA设定的上限0.5ppm。长期频繁食用,可能引发慢性汞中毒,表现为头痛、记忆力下降、手脚麻木等神经系统症状。

为什么这些鱼更容易“中毒”?

首先是食物链的问题。这些鱼类大多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顶层掠食者,它们吃掉大量小鱼、小虾,而这些小鱼又摄入了大量含毒的浮游生物。层层累积下来,毒素在这些大型鱼体内“浓缩”。

其次是寿命长。越是寿命长的鱼,体内毒素积累的时间就越长。比如鲨鱼可以活几十年,这几十年里不断地吸收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最后在它们的肉体中沉淀。

还有一点是脂肪含量。像PCBs和二恶英这类脂溶性毒素,特别容易储存在鱼的脂肪组织中。越是油脂丰富的鱼,毒素残留风险也越高。

吃鱼不等于冒险,关键在于“挑得对”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从此要对鱼肉敬而远之。科学吃鱼不仅能最大限度规避风险,还能从中获得丰富营养。

比如三文鱼鳕鱼沙丁鱼,这些鱼类体型小,生命周期短,污染物积累较少,而且富含Omega-3脂肪酸,是非常适合日常食用的鱼类选择。尤其是野生捕捞的三文鱼,比起人工养殖的更安全一些。

一些研究还发现,适量摄入深海小型鱼类,对心血管有明显保护作用,可降低中风和心脏病的风险。关键是控制摄入频率和分量,避免过量。

如果实在担心汞,可以在吃鱼时搭配富含硒的食物,比如坚果、鸡蛋、全谷类,因为硒能在一定程度上中和汞的毒性。

留心身体的信号,别等问题闹大

长期摄入高汞鱼类,可能不会立刻出现症状,但身体其实早就发出了信号。比如不明原因的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手脚发麻、口腔溃疡频发,都可能是慢性汞中毒的表现。

如果你已经有吃鱼频繁的习惯,特别是经常吃金枪鱼罐头或者喜欢日料中的大型生鱼片,那就更要关注这些细节。如果有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必要时可以检测血液或头发中的汞含量。

儿童和孕妇是最不适合摄入高汞鱼类的群体。儿童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汞的毒性影响更加严重;孕妇摄入过多汞,可能影响胎儿智力发育,甚至增加流产风险。


声明: 本文为健康科普内容,部分故事情节为方便理解而虚构,信息参考了权威医学资料与专业知识,但不代表个体化诊疗建议。如您有健康问题,请咨询医生或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参考文献

[1] 邱启东,唐穗平,陈满英,等. 粤北地区养殖鱼肉中二噁英污染分析[C]//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8暨化学品环境安全大会论文集. 2018:129-131.

[2] 焦黑鱼肉致癌[J]. 中国水产,1980(2):28.

[3] 马青青,许文清. 鱼肉中硝基呋喃的检测分析[J]. 食品安全导刊,2017(2):73. DOI:10.3969/j.issn.1674-0270.2017.02.037.